这是电子厂的第134篇原创
华为手表,目前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都市中产的生活,并在早晨的第一声叫早中,成为他们身体的赛博义肢。
清晨7点,天还没亮,办公室女白领小杨便已经起床,手腕上的华为手表发出轻轻一声提示:“辰时,胃经当令,记得补充水分和营养食物!”
这句话听上去就像是一个精通五行的老中医从她的手腕上发出的深沉关怀。
“下午2点,还会提醒你未时,小肠经值班,畅通血管喝点水,买来是检测睡眠质量和心率的,没成想请回来个大夫。”
图自小红书用户@MoMo
这种及时关怀不仅仅停留在提醒她喝水或吃饭,华为手表的一种表盘模式,甚至能精准到每个时辰该做些什么,比如某个时段最适合泡脚、捶背,甚至推算她今天的身体状态,适不适合与同事扯皮。
更别提它可以测心率、血糖,甚至能提醒你哪个时辰适合休息、补充能量,帮你避免下班前变成精疲力尽的可怜虫。
在这股健康养生潮中,都市中产已被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忠实的西医支持者,借助运动、补充营养、抗炎饮食来打造自己的健康堡垒;另一派则仿佛变成了中医健康的信徒,陷入了关于阴阳五行的深刻冥思,时辰、脉象甚至成为了他们的新宠。
后者中不乏有些人,甚至开始用华为手表来推算身体的每一个小信号,似乎健康生活从此变成了按表操作的仪式。
图自小红书用户@Smile
然而,这个现象背后不仅仅是健康焦虑在作祟,还有中产在科技与养生的交界处,似乎找到了一种新的、仿佛可以掌控的安心感。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拾中医的呵护,你就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现在的智能手表,报时的功能估计都可有可无,人们把日常生活需要的一些设想,统统浓缩到手腕之上,它比智能手机小巧、方便,就像那位总是提醒你该穿秋裤的无形母亲,或许还真能把你从焦虑和疾病的边缘拉回来。
就拿华为GT系列手表来说,它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监测你的心率、血糖,还能让你在没去看中医的情况下,通过“时辰表盘”进行中医养生。
譬如在你刚辅导完孩子功课,它会悄悄提醒你:“亥时,稍安勿躁,赶快去睡觉,烦恼都抛掉!”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甄嬛传》里的温太医进门来,带着草药和一大堆的安胎方来给主子报喜。
图自小红书用户@Cindy
“加入中年养生大军,左手养生壶,每天办公室像格格巫一样熬煮各种汤物,右手养生表盘,顺应天时。”
属于白领上班族的幸福,来的可以如此魔幻,有时仅需要6-9元,解锁智能手表中的“中医表盘”,常规的步数、消耗热量、距离、心率、血糖都有显示。
让人惊讶的是,社媒上有不少人晒出了他们使用华为手表看中医的经验,甚至有人说,这款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已经达到医疗器械的标准,居然可以刷医保买。
不止一个人在药店门口拍到过华为手表 D2,“算医疗器材”,更为魔幻的是,GT系列的手表,还能号脉,甚至有网友看中医时,医生开玩笑说:“回家买个华为手表,随时随地监测自己脉象,别再来麻烦我了,不忌口,啥也治不好。”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用户自嗨,华为自己也申请了一大堆“通过脉象监测判断健康”的专利。
这些技术,确实突破了人们对于传统的电子手表的认知,成了一些中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有的中医医学院学生,用GT4来相互验证脉象准确与否,看看手表给出的脉象结果和自己诊断的是否一致,人类开始向AI学习中医了。”
手表可以提前告诉你“今天脉搏偏快,可能有点焦虑,去休息会儿?”甚至还能通过你的心跳、体温、情绪波动来判断你是不是生病。
有人说:“我带上手表入睡,第二天起来发现我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感冒了,手表持续低烧37.4三个小时,然后睡醒后,还恭喜我自己战胜了病魔...”
曾有人总结出智能手表的心率排行,他们通过量化手表的心率、血氧、睡眠、GPS和续航等性能,制作了一个智能手表排行榜,详细数据可以在小程序「智能手表排行榜」中查看。
在心率排行榜中,该排名是通过在椭圆机、户外跑和力量训练等项目中,计算手表与Polar H10心率带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来评定的。平均绝对误差越小,说明手表的心率测量越准确。准确的心率数据需要强大的PPG传感器和先进的算法支持,这是获取更高级健康数据的基础,也是衡量运动水平的重要依据。对于关注运动健康的人来说,手表的心率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但和职业车评人一样,这样智能穿戴系统评测的职业玩家,很明显也会受到非常多的非议,有人质疑拉踩,有人质疑专业性,智能穿戴数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为何这么多中产现在都人手一个?
这就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曾有位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小姐姐,正在英国旅行的时候感觉到不舒服,她的华为手表显示12月9号下午压力等级突然升高;10号持续不舒服,应该是发烧了;11号吃了OTC的退烧药,但是不管用;11号晚上用华为手表进行了体检,手表显示"肺部感染高风险",同时这几天的压力值持续高数值并且静息心率也比平时高了很多。
她在13号回到加拿大看了急诊,照完X光确诊是肺炎,阿奇霉素吃起来12月25号再次用华为手表体检,肺部感染风险变成了低风险。
图自小红书用户@哈里秋男
小红书上,经常会有人挖掘出华为手表的隐藏功能,除去预测疾病,有的小姐姐还说能根据你最近的体征,计算出月经是否正常,提示你延期或提前多久。
那些频繁高呼健康焦虑的都市白领,工作繁忙的他们,每天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心情波动大,身体疲惫,手表简直成了他们的健康贴身管家。一到亥时,提醒你养元气;一到申时,提醒你休息;甚至连午饭没吃好,它都能温馨提示:“你今天的胃经状态不太好,适合喝点粥。”
于是,华为手表不仅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甚至成为了送父母的新式孝敬礼物。有人调侃:“过年给爸妈买个手表,既送上了健康提醒,还显得自己特别孝顺。”现代中产们的养生观念越来越趋于数据化,有了智能手表,谁还需要去按时光顾中医馆呢?
“你看,我的手表又提醒我脉搏不稳了!”这可能是一些用户,在接触中医表盘后的常规抱怨。
*结果不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杨文清是一名广告公司的项目经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健康问题时常困扰她。为了掌控自己的健康,她入手了一款最新款的GT4,用那款结合中医脉象监测和时辰学的表盘,帮自己随时随地精准掌握身体状况。
从“脉搏一秒钟,未来健康尽在掌握”到实际的佩戴效果,文清的体验越来越让她感到焦虑。她发现,手表虽然能检测心率、血氧等基本数据,甚至能根据时辰学提醒她某些关键时刻需要调整作息,但这些功能的准确性,是否能经得起医学和科学的检验,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甚至影响了她自己的情绪,不断蹦出的健康提醒,文清在高压工作之下,“每做一个PPT,现在都能自己估算出损失了多少心肺功能。”
“最怕的就是凌晨提醒我心脏房颤,常年熬夜加班,心率不齐都算正常的了。”
一些健康领域的专家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医的脉象学与现代医学的差异,几乎是一座无法跨越的鸿沟。中医讲求的是“辨证论治”,注重整体与个体的差异,而现代医学更侧重于数据和精准治疗。
将这两者结合,是概念创新,似乎也令人感到疑惑,用户是否真的可以不用医生检测了?
“手表中提供的脉象监测功能,恐怕只能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医生的诊断。它能给出的是某些生理变化的实时反馈,但是否能够解读这些变化背后的复杂病因,显然力不从心,还得需要专业诊断。”
在对健康的焦虑中,似乎每一个微小的波动都能被放大,而智能手表成了一个安慰剂。尽管一些检测的微体检,都给出了“结果不同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提示,但一些用户似乎可能会选择性忽略客观。
目前市面的主流智能手表,有的款式主打就是健康监测,甚至小米一款直接就叫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计时反而成了辅助功能。
手腕上的小屏幕提醒你健康异常时,你似乎可以从这一个指示中窥见健康的全貌,仿佛每天只要关注一下手表,就能管住健康,避免掉入亚健康的陷阱。
但这种焦虑背后,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对生活方式和传统医疗体系的不信任。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寄希望于通过科技来掌控自己的身体,然而,这种过度依赖的数据反馈,可能只是让人陷入一个不安的漩涡——越想控制,越难以真正掌握。
智能手表,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腕上助手。它早已变成了各大厂商之间激烈的概念战场。在这片战场上,厂商们拼的不仅是功能,更多的是营销创意和炫技。而这一切的核心,是如何让消费者看起来更健康,或者,至少,感觉自己正在变得更健康。
华为的手表无疑是这场概念大战的明星。除了中医脉象监测,最近它们又加入了女性卵巢健康检测功能,仿佛每个戴上它的人都能随时随地拥有私人医生。
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小柳,是名电影剪辑师,她看着手表上跳动的脉象数据,时常感到一种深深的安慰。虽然她知道,这些数据无法代替真正的体检,但却足以让她在忙碌的工作中稍微放心一点。然而,是否真能让所有消费者信任这一“医疗级别”的数据监测,还值得商榷。
在另一边,苹果通过与健身平台的合作,将健康管理做成了一个生态系统。Apple Watch不再单纯是个手表,而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健康管家。除了标准的心率监测、血氧检测外,最近的更新中还加上了心电图(ECG)和摔倒检测功能。
对于许多中年人来说,这样的功能简直是天赐良缘。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Apple Watch在功能上的扩展似乎无处不在:从医疗监测到心灵关怀,从睡眠管理到健身数据,一应俱全。它的卖点不再只是功能多,而是试图“解决所有健康难题”。
但有多少人能够在一块小小的手表上找到答案呢?
与此同时,小米的智能手表则在价格上相对亲民,意图通过较低的门槛让更多消费者接触到智能健康监测。虽然比起华为和苹果的高端功能有所简化,但对于不少人来说,简单、易用且能满足基本健康需求,已经足够。
然而,厂商们的这些噱头背后,能否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反应似乎告诉我们,尽管各种智能手表的概念五花八门,但它们仍然无法完全替代真正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是提供一种额外的安慰和确认。
消费者的需求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厂商的战术很清楚:只要足够引人注目,足够多的概念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产品就能获得持续的市场关注。
一些用户甚至开发出了智能手表的不同用法,在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和户外群体中,智能穿戴数码产品,成为了不少驴友的必备装备之一。它不仅能监测心率、温度、气压,甚至能通过内置的定位系统实时提示路线,提醒你天气变化,成为了他们在险境中的生命线。有一位登山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智能手表比我那破背包靠谱,至少它能告诉我山顶温度和有没有其他活人。”
“你还可以从两步路等APP导入别人的轨迹到手表里,使用手表导航,沿着别人的轨迹走,再也不用担心手机里的两步路APP耗电了。”
在这场竞争中,智能手表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是“健康管家”,是“生活助手”,是“未来科技的象征”,更是中产健康焦虑的催化剂。
厂商们不断添加新功能的同时,没成想一些消费者却陷入了一种健康焦虑循环,越健康,越焦虑,越焦虑,越依赖这些看似能解忧的智能设备。
每一块智能手表都在用它的科技感展示一种充满未来感的生活方式,但最终,所有的智能数码设备都只是辅助工具。真正强大的,是那颗在岁月中不断磨砺的心,以及那副在挑战中日益强健的身躯。
END
你对智能手表的中医功能怎么看呢?
今日厂内车间值班表⬇️
监工丨Benjamin
质检员丨大体老师
螺丝工丨森赛
视觉流水线丨大体老师
图片来源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