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人均200的理发店,到底比30的晓华理发强哪了

文摘   2024-11-20 21:17   北京  

这是电子厂的第115篇原创



如果没有晓华,性价比快速滑落的高端理发店,不会显得如此滑稽和尴尬。洗剪吹128元的督导,280元的总监,480元的店长,每当你回忆起翻车的经历,越高端的理发店,反倒被衬得性价比越低。


11月初,在湖北省怀化市做了11年社区理发店的晓华,在几条爆改男大学生的理发视频出圈后,直播间最高峰时有10万人在线,客流量最大的时候3天只睡了1.5小时,理发界网红@山城小栗旬 前来传授自媒体经验,向太不仅送来绝版香奈儿,还要再把向佐送去改造,“本来做这个(短视频)也是想有剪不完的头发,现在就是了,很好”。



谁都想“剪美美的头发,游美美的怀化”,但对于一线城市的打工人来说,专门去趟怀化——年假时间不允许,排队一整天等剪头——身体精力不允许,何况自己还在理发店里充着好几千块钱。然而,2个月去三里屯花380剪一次头,听着非常体面和稳固的关系,实际上,也可能是一场将就与凑合——谁都怕新换的发型师技术更差、话更多。


晓华的出现,让高端理发店客户与理发师的心理战,又上了一步台阶,剪发时无意间提起晓华,再问一句“你觉得晓华厉害吗”,Tony的回答大致就可以检验出理发师的格局,只可惜,30元理发和300元理发的区别,有的理发师自己也答不清楚。



晓华走红后,一大批高端理发店的Tony率先破防,甚至带着同行们集体陷入公关危机。

 

一位自称在小镇上剪发收费200元的理发师,最先喊话晓华,“我们努力让价格从25元涨到200元,你却是30元,这是对职业的不尊重,损害了行业的发展”。

 


没过几天,另一位坐标大连、剪发设计标价358元的理发师,在小红书发帖表示,自己“不欣赏人民理发师晓华”,能听懂顾客需求是一方面,发帖人觉得自己提供的“专业设计”才更能体现理发师的价值,“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养家,却没有使命感更高追求的发型师,对行业没有太多意义”。

 


当然,两位本想捍卫高价理发的理发师,在抖音和小红书上都收获了海量的反对声音。评论区里大家纷纷罗列出3、400元剪出的翻车案例,一时间,高端理发店的理发师似乎成了NPD(自恋型人格障碍)高发区,他们要么只是自顾自地炫技,根本不考虑顾客的需求,要么永远不承认是自己剪坏了或者烫坏了,面对参考图和实际出品的巨大差距,他们永远都是那几句话,“这图是P的”“这是一次性的效果”。

 


而在晓华30元剪发的参照系出现前,30年来高端店用来抬高溢价的手段,早已经有了失灵的先兆,理发师一身的奢侈品只会增加顾客的“潮恐”,曾经象征段位的“首席”title也已经唬不住人,“只要你点总监,店里哪个有空哪个就是总监”,除了剪发技术这种难以标准化的参数,似乎只剩下服务还值得买账。


剪发价位定在58-88元的连锁理发店,可以说是最危机四伏的,不仅极有可能碰上学徒期的理发师,更容易被理发师的营销话术包围,稀里糊涂就做了个护理、办了个卡。而定位偏高端的店铺,已经深知“推销”“办卡”这样扎眼的字样,一旦出现在大众点评的评价里,就会吓退一大批消费者,高端店会极力控制推销话术的尺度,甚至从分成方式上就让Tony没有推销的动力。

 


而真正精细化的服务总是发生在不起眼的地方,有的理发师会在吹刘海时,用手掌轻轻挡在你额头前,防止热风直接吹到你,更有责任心的理发师则发展了一套顾客管理系统,上海辛晴Salon的店长就提到,自己会给微信里的3000多名老客户都做好详细备注,“发质、脸型、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毕竟烫发的客人一年基本只来个1、2次,有了详细的备注才能提高沟通效率。

 

与此同时,以连锁为主的网红店也卷起了互联网思维,这种趋势最早出现在美团、大众点评等网站上,看似把服务和技术可视化的平台,实际上理发店在搜索结果中占据的位置、地区榜单排名,都可以靠支付网页租金实现。如今,更多的理发师则转战到小红书、抖音,尤其是卷得飞起的三里屯理发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造型、穿搭来打造个人的IP,更需要高频率地联系漂亮模特,免费做好发型后,再自己剪辑视频发布。


营销意识过强的理发师,常常会催促客户帮忙写评价


一位ID为@达达利会剪头 的理发师就在小红书上吐槽道,“现在美发店招人,看中的可不是你的技术,而是你的互联网营销做得怎么样、有没有粉丝、你的销售怎么样,有没有技术压根不重要”。



时尚界的潮流总是自上而下地涌动,就像《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安妮·海瑟薇在卖场里买来的天蓝色毛衣,在时尚杂志主编的讲述中,这种颜色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2002年Oscar de la Rent 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随后,天蓝色频繁地出现在设计师的发布会里,最后才大面积地在街头流行,而单是洗剪吹价格就接近千元的理发师,也得具备同样的觉悟——在一个发型广泛流行前,就得提供给自己的客人做选择。

 


2001年,沙宣在上海中兴路开设了亚洲第一家沙宣美发学校,将国际上最时髦的挑染、线条设计的技术带到中国,彼时,在沙宣美发接受系统培训的价格是30 周 15.9 万元,而简历里写有“曾在沙宣美发学校进修”的理发师,则在专业度和审美上令人感到安心。

 

如今,曾经引领潮流的沙宣美发已经落伍,亚洲唯一的上海沙宣美发学院也在2021年关闭,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本理发师发展出的更适合亚洲人的剪裁系统。打开大众点评上剪发价位在400元左右的理发师主页,他们更愿意将“毕业于日本Peek-a-boo美发学院”的介绍写在前头,即使是比较佛系的理发师,要想保证技术不过时,每年也要出国进修一次。

 

图源:小红书@belle salon 发型设计


国内更是发展出了专门组织理发游学的机构,6480元的打包价包含课程费、签证和酒店,在5天4夜的行程里,理发师则可以学习四款趋势发型,而在价值49800元的完整课程中,则可以得到Peek-a-boo创始人川岛文夫的亲自教学。


在此之外,还存在着“世界发型设计家协会”(惯称ICD)这样更紧密的圈层,创始人纪尧姆是知名理发师和雕塑家,巴黎会址开幕时请的是摩纳哥皇后嘉莉丝·姬莉(Grace Kelly),ICD号称汇集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发型艺术家”,而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大会”,在业内则有着“美发界奥斯卡”的称号。

 


在官方发布的数据汇总,ICD全球会员仅3000多人,会员费每年3880元,想要加入协会还需要先通过ICD会员介绍,除了学习前沿技艺、在国际舞台展示自我这些许诺,ICD在招募会员时,也在努力强调“和国际级发型师成为朋友”这一点,坐标在石家庄的ICD会员小春造型师也表示,当自己和以前仰望的大师同台庆祝盛典、共进晚餐时,“突然间,我觉得我的身份变了”,而单是这一点,就已经让小春觉得“知足了”。

 

越写越长的培训履历、投入上万的头部协会,这些成本最后自然也要均摊到消费者身上,但效果却未必均摊了,有时候被大家公认为“三里屯天花板”的理发师,可能介绍上只写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近几年快速开店的男士理容理发专门店,或许是高端理发店最理想的模式。诞生于2016年的TWOFACE双面理发馆,如今已经在北京开出了8家店铺,从位于三里屯3.3大厦的老店开始,装修风格上走的都是70年代的美式复古风。

 


除了修面项目,男士理容理发专门店提供的服务,就只有单纯的剪发——而这也是传统理发店中最不赚钱的类目,但是188元的精剪造型定价,则让理容理发专门店有了提供优质服务的余裕,作为默认的“行规”,理容理发专门店普遍采取预约制,每位客人都要服务满1—1.5小时。


摄影师KON就是TWOFACE的常客,按照KON对于外形大理的自律标准,他将21天作为一个小循环,也就是每21天到TWOFACE做一次发型,而3个月则是一个大循环,需要根据自己当下的穿衣风格,重新再做一次发型再定位。在发型师的选择上,KON认为,“不选最贵,只选最合适的一位理发师固定合作”,而他给出的理由,当然也是为了减少沟通成本。



多数人想不到的是,当一个理发师想要剪头时,他也会发愁找不到合适的理发师——即便他已经从业十年以上,即便他是在三里屯剪发价位最高580元的理发店就职,足可见在高端理发店,“适合你的理发师”依然是一种稀缺资源。

这种“这不到合适的理发师”的挑剔,多半还会随着年龄渐长而加重。刚毕业来到一线城市工作时,大概是我们最热衷于在理发店重金做造型的阶段,每次花费在千元以上的接发项目、需要定时补色的巴黎画染,潮流推到面前的东西,总是习惯于照单全收。有人将此总结为“发展资料型消费”——当生命力和收入都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状态,打理一个精致的发型、又或者大家公认时髦的发型,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似乎也坚定相信着,这份付出早晚会以其它方式加倍回报。

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追赶潮流的行动力也在和多巴胺同步衰减,对外形不在意的人可以坦然走入社区理发店,将下两个月的形象交给运气决定,剩下的人则依旧在高端理发店里打转,他们不愿将自己个性化的需求,交给审美欠佳的Tony,然后被硬塞进标准化的审美中,当然也懒得做那些需要精心打理的造型——这或许就类似于,随着人的年纪渐长,低风险的稳健投资所带来的安全感,总是更容易被我们选择。



 END

聊聊那些坑惨你的Tony




今日厂内车间值班表⬇️

监工丨Benjamin

螺丝工 | 梅卡

视觉流水线丨吃饭

图片来源丨互联网


打个广告:

本期同主题播客已在小宇宙上线,欢迎你的收听👋



三联电子厂Pro
有限解释车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