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电子厂的第110篇原创
周五下班去公司旁边的汤泉洗个澡,去去班味,是高级打工人阿森来北方后染上的新习惯。
澡自然是在哪都能洗,但泡完50平米的大浴池,冲个凉,大牌护肤品往一抹,再用戴森吹风机吹干头发,小沙发一躺,他才会感到这一周的屎都吃值了。
用戴森吹头是这套流程的关键,这是准中产们生命里执着的那部分。
直到有天他发现,自己一直在澡堂用的吹风机,上面写着“Laifen”。
图源:小红书@一抹红唇
他上次看到这个牌子,还是家门口新开的那家男士理发店,理发师穿马夹和背带裤,看着挺高端的,用的也是徕芬。
再上一次看到,是出差住酒店的时候,在洗漱台墙上。
徕芬出现的频率已经高到用孕妇效应无法解释,阿森感觉自己原本由戴森保卫的生活,正在被入侵。
阿森与戴森的故事始于和上个女友同居。彼时他刚迈过月薪两万的门槛,觉得有底气给女友所有最好的东西,于是入手了戴森吹风机、卷发棒,还给自己配置了V8吸尘器。
被风吹落的长发,又被吸尘器完美收集,戴森环绕的生活弥漫着一种名叫中产的幸福感。
分手时女孩意外地没有带走卷发棒,毕竟这玩意男的完全用不了,只记得女孩嘟囔了一句“反正也不好用”,阿森没在意。他很欣慰自己还能留下一套戴森,作为过往的祭奠。
从澡堂子回家,阿森跟搞电商的朋友谈起往事,收获了一句中肯的评价:
“这年头你还迷恋戴森?你是不断网了?”
戴森光环的褪去,是今年必须被认知的消费现象。
在面临全家电产品线更丰富选项的当下,电池不扛使,性价比不划算,几年下来没有变化,变的东西也大同小异,当中产身份的标签功能一旦失效,戴森失宠便成为了必然。
今年天猫618战报数据出炉,徕芬成了高速吹风机的销售额第一,而此前这个位置一直是戴森。如果按销量计算,徕芬霸占第一的位置已经三年,今年戴森连前六都没进。
戴森刚发布的空气净化暖风扇,在天猫旗舰店成交纪录仅有两位数;2024上半年中国家用清洁产品线上市场份额,戴森仅排名第5,还不及老大——国产品牌追觅的一半。
而且追觅坐这个老大的位子,已经坐两年了。
个人洗护和家用清洁是戴森毫无疑问的大本营,中国又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丢了这两块,戴森无疑是被偷家了。
数据来源:GfK 中怡康数
仿佛是预见到如今的窘迫一般,戴森从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多元产品线,并于2023年1月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空气净化耳机Dyson Zone。
后来的事你也知道了,如果你不是数码博主,那这玩意就是智商检测器。
“戴上它出了两天门,坐地铁撞了10次柱子,怪不得要做成金属的”
同事小叶是数码发烧友+戴森拥趸,花6699元购置Dyson Zone后一个月,她安慰自己,起码省下笔头盔钱。
让她想不明白的是,这明明是个降噪耳机,但它的空气净化功能本身就是最大的噪音源,而且是穿越头骨,没法降的那种噪。
当把空气净化与音乐同时打开, 仿佛坐在直升机上听歌,只能靠默念pm2.5数值找回内心的平静。
“戴着它去和朋友露营,确实一点烟味都闻不着了,但也没人敢和我说话了,我坐在角落像个孤独老人。”
如果把它与另一款划时代产品苹果眼罩组合,你倒是赛博了,也不管周围人死活了
市场给的反应最真实,Dyson Zone的售价跌到2000都没人买。
经受一锤的戴森似乎学乖了,今年发布了另一款老老实实的降噪耳机OnTrac。可它的重量将近一斤,小叶在Zone吃灰一年后,不甘心去商场试戴了Ontrac,结果颈椎痛时隔一年又复发了。
图源:B站@ZEALER官方频道
在数码发烧大本营B站上,OnTrac的测评视频一共不过20余条。与之相比,国产降噪耳机猛将漫步者W830NB,在B站的评测视频至少在1000条以上。
而且你根本搜不到有人拿漫步者和戴森的耳机做对比横评,要比也是跟索尼比,跟苹果比,有和戴森比的必要吗?
数码博主不待见,直接把戴森OnTrac打成了一款冷门产品。
国产漫步者耳机关键词:新皇、疯狂、以下犯上
如果不是戴森粉丝,大概不会知道戴森去年推出过自己的第一款洗地机,更不会知道它在天猫的销量还不及追觅热门款的十分之一。
耳机和洗地机的命运相对来说是好的,起码产品上市了。戴森真正划时代的理想是造车,并为此投入了20亿英镑,后来的故事用一句话可以概括:
“2019年1月宣布造车,同年10月宣布放弃。”
写到这你可能以为我是什么戴森黑子,不知道戴森做过什么,但如果我告诉你,我已经粉了戴森近10年呢?
曾经的戴森不是这样,曾经的戴森确实划开过时代。
图里面的这个老头叫詹姆斯·戴森,以上一切尴尬产品的发明者,但也是戴森一切神话的缔造者。
1993年,戴森自主生产的第一款双气旋吸尘器上市,因为摆脱了集尘袋,它对于传统吸尘器的颠覆,相当于iphone手机对按键手机。
2009年,同样的事再度发生,戴森推出了第一款无扇叶风扇,当一个圆环吹出和煦春风时,围观者想破头都想不明白怎么做到的。
2016年,同样的事再再度发生,这次是吹风机。当老詹姆斯拿出一个粉色的圆筒,能吹出高速但静音的风,还不伤头发时,全世界的贵妇都high了。
有没有发现共同点?
戴森每个牛逼的产品,都是从无到有的开创,是让人顿悟“原来这东西还能这样搞”,是他那句“我们洞察被忽略的需求”。
当然还有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贵:所有这些开创品的定价,都比传统产品贵3-10倍。
这也引出了老詹姆斯那句最有名的话:“我的字典里,没有性价比。”
恕我直言,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拿它当科技公司的企业精神,更是大错特错。
贵从来就不是逼格,只有逼格本身才是。因为产品开创性带来的生活方式革命,就是“性价比”里的“性”,他的那些划时代作品,无一不是性价比十足。而一旦开创性不足,戴森的贵就成了缺点。
拿洗地机举例,首先戴森不是洗地机的发明者,现在意义上的洗地机,是一个叫做添可的中国品牌在2016年发明的。
添可创始人钱东奇 图源:中国财富网
戴森也称不上是洗地机的“再发明者”。戴森WashG1主打的“只刷不吸”,国产品牌也有,洗地机最大的两个痛点——毛发缠绕和自清洁功能,戴森也没有解决,反而是国产品牌所拥有的热风烘干,戴森不具备。
身边朋友看完戴森洗地机的测评后,踟蹰半天,最后打开拼多多下单了个30块的拖把。
图源:B站@Nii倪代影
耳机也是如此:世界上第一款降噪耳机由bose在1999年推出,中国的第一款降噪耳机由漫步者在2018年推出,他们都比戴森的2023早得多。
戴森确实试图“再发明”降噪耳机,但他的方案是给人嘴加上马嚼子。
至于戴森的龙兴之地吸尘器,已经30年没有颠覆性创新了,甚至小的修修补补,戴森也不是开创者:给吸尘器加灯?国产先做了;灰尘测量?国产先做了;自清洁基站?戴森没有,国产有。
戴森最新款吸尘器也许把一些功能做得很好,比如可以弄清灰尘大小和成分比例,但坦白讲,我又不是要考研。
图源:B站@热点科技
算下来,戴森似乎唯一保住领先的,就是吹风机。问题是:如果徕芬可以用五分之一的价格做到戴森的80%,为什么还要选择戴森呢?
对不起老詹姆斯,愿意花几百块买高速吹风机的中国年轻消费者,字典里全都是“性价比”。
“这年头送女孩戴森吹风机,也许能表个诚意,但自己用也买,你是不是傻?”
戴森的落败只是一种果,我觉得探讨因很有必要。因为戴森正在经历的,是一整个大的消费取向转折,名字叫:国产品牌狼性围剿洋品牌。
或者你也可以反过来说,高端进口品牌,成了国产品牌的“贵替”。
图源:抖音@约翰啥都懂
曾经有人预言,戴森也许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苹果的品牌。但历史证明,所有被预测成为下一个苹果的,没一个成的。
甚至苹果自己,都在中国面临销售额下滑的窘迫。很难说苹果留住自己的存量用户,有多少靠的是封闭生态?那整齐划一严丝合缝的倒角,还能圈住新用户的心吗?
国货围剿洋品牌完全不是新闻,而是切身感受:
人体工学椅这个黑科技家具,国产的西昊已经进化到next level,都带按摩和音响了。而原本的霸主赫曼米勒已经很多年没有革新,那些动辄过万的椅子只存在于大厂会议室的传说里;运动相机领域,大疆和insta360超越gopro几乎是业内共识;甚至保时捷在坊间的调侃中,逼格也已经不如小米,卖了718换小米,可不止是短视频段子。
小米刚刚刷新了纽北的圈速纪录
并不是因为国产品牌便宜,中国人就选,因为以前洋品牌贵的时候,中国人也选。
还是回到性价比上。那个启发世界的big idea,永远是“性价比”里的“性”的一部分,当国产品牌在产品力上不弱于进口贵替,甚至拥有开创性的时候,逼格的天平就已经倾斜了。进口品牌从引领者,变成了追赶者。
此时进口品牌还贵,还想靠“没有性价比”来维持优越感,那这仗还有得打吗?
老詹姆斯因为曾经的神迹而跻身贵族,但正如“贵族”这俩字现在已经几乎是贬义了,“贵族产品”给中国中产带来的安全感也以一击即溃。
詹姆斯·戴森被女王封为爵士
ENDING
时间回到1977年,老詹姆斯还是小詹姆斯的年纪,敏锐地发现当时园丁们用的独轮车总是陷进泥里,于是发明了球型轮子的独轮车,瞬间解决了痛点。
图源:B站@日站君
这种敏锐和颠覆,是戴森公司的基石。
所以虽然如今的创新很难了,但还是期待戴森能把当年的灵光找回来,而不是安心做一张中产梦的背景图。
“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没讲完”,阿森对我说。
你粉过戴森吗?
今日厂内车间值班表⬇️
监工丨Benjamin
质检员丨大体老师
螺丝工丨爱吃面条
视觉流水线丨大体老师
图片来源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