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着研究相变材料(PCMs)的电力电子热管理应用,遇到了不少困惑,百思不得其解,遂在上周拜访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李永亮教授求教。言谈间,才知道其所在的伯明翰储能中心(BCES)主任正是丁玉龙(Yulong Ding)院士。
一瞬间,遥想起当年做本科毕业设计的往事。2009年,大三,选择了“纳米流体”这一时髦的方向作为毕设课题,当时查阅了不少与毕设相关的外文文献,对Yulong Ding(当时可能还不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的这篇论文记忆很深:
当时,还对这篇文章进行过逐句的翻译、研读和注释。虽然日后的研究生生涯读过千百篇论文,但再也没有像这篇文章一样的用心了。
如今,这篇论文发表20年后,引用次数2314次,仍然高居丁院士谷歌学术引用榜第二。实际上,其被引次数排名前五的文章,有4篇都是纳米流体。但排名第一的,却是后来居上的关于储能的文章。
以上都是我拜访完李教授之后才搜索的,感到了一种冥冥中的吸引力和缘分。短短3小时的交流,在很多技术点和应用场景上产生了奇妙的碰撞,特别是关于“相变”的讨论令我产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快感。
何为相变?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个问题,每次都有不同的答案。
在日常分享中,我常说,相变冷却分为固液相变和汽液相变,仿佛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论断。也常常仅从传热的角度分析这二者,无从发现更多的新意和应用价值,渐渐钻入思维的牛角尖。
来自:小红书
要说相变的含义,自然是相的变化,那剩下的问题就是界定何为“相”。关于这个,我们内部有一个有意思的讨论如下:
划重点!相的本质特征——界面两侧的对称性!这样的时刻,就像禅宗的棒喝使人开悟。
原来我所固守的固液相变和汽液相变之分,就像困住那只小鸟的两根柱子一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当然,这样的概括也高度的抽象化、哲学化,容易使人似懂非懂。
如《楞严经》说,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这说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是很难的,而学术训练、学术研究就是这样践行知行合一的过程。
相变何为?
知道何为相变,自然下一步要问,相变何为?知是为了更好地行。
在拜访李教授之后,我回来又做了做功课,搜到了网上一个视频分享,刚好是讲如何利用相转换过程进行热能存储和转化:
伯明翰大学李永亮研究员:基于相转换过程的热能存储和转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_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C411b7kx/?spm_id_from=333.788&vd_source=1e6232e31b9b0b00c2cef221c98a55af
此外,国内若干高校进行过《基于相变过程的热能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讲座:围绕目前能量储存和转换领域的研究重点“相变储能”进行演讲,主要工作包括基于物理相变(固-液和液气)和化学相变(固气热化学储热)过程的技术开发以及它们在供热和制冷脱碳方面的应用。
物理相变
物理相变的应用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基本上就是利用两相之间转换的潜热,例如在融化时近乎无穷大的比热容,保持温度的恒定。
图片来源:Convention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A Review
在电力电子冷却领域,可以将固液相变材料嵌入散热器或者是芯片封装内,缺点是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很差(比铜铝等金属低两个数量级),必须采用金属翅片结构构成快速导热通路,确保嵌入的PCM能够快速响应热负荷的变化。
图片来自:ACT官网视频
但是,在这样的构架下,无论如何优化翅片或者PCM充注量,都很难满足功率器件的瞬态变化需求。这里说的瞬态是秒级甚至是毫秒级、微秒级,功率器件的热量还来不及导入到整个PCM区域。
ACT: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Heat Sinks: Fundamentals of Operation and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事实上,在其他能量型储能场景,热流边界的变化并没有那么快速,其作用的时间尺度以分钟、小时乃至天计,在那里PCM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化学相变
再次划重点!——化学相变,如固气热化学储热。这一过程完全是我的知识盲区了,可能对化学的东西一直有一种畏惧,不如对物理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但如今的创新研究,已经不能局限在一个学科之内,跨学科交叉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