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生产队时期的老物件,60后顶多认识一半,你认识几个?

文摘   2025-01-08 21:54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春燕儿】享受生活喽






插队的春燕,不服老的60后,谢谢您的关注~
我想跟您一起回忆咱们60后过去美好的记忆,感恩现在,关注我,咱们一起慢慢老~‍‍‍‍‍‍‍‍‍‍








1、

播种用的耧车,现在还有多少个小年轻认识这个字怎么读?

这种木头的车是在播种小麦的时候才用的,传说这个可是汉武帝的时候就发明了的物件儿,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用这个车能犁地,能播种还能盖土。

现在见过这个的,肯定都当爸爸妈妈了,用过这个的,肯定也都是爷爷奶奶辈儿的人了吧。

2、

卖油的机器,上面的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两油,一共是10个格子,满格就是一斤油。当时粮油店,就是这种机器给老百姓打油。

那时候供销社买油还要油票呢,不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我记得年轻的时候,打油的服务员最“抠门儿”了,一丁点儿都不多给你

3、

我们这个岁数的人,估计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北方大冬天的,天上还飘着雪花呢,就背着一个筐出门,去田边儿,地头儿,路边儿找干了的牛粪马粪,装在这个筐子里面带回家。

当时基本上每户人家都有一块“自留地”,没钱买化肥,就用这些,我爸爸现在还说还是那时候的牲口粪“劲儿大”。

4、

农村老家的屋里,用的被子套,还是我们年轻的时候,那种很喜庆的大牡丹花儿的,红底儿大花还有绿叶儿,好多东北大花都是这个。这种大花被的棉布质量都特别好,洗了好多年都没有坏,而且越洗就越软软和。

现在的纯棉的质量,也不如那时候的好了。

5、

我老家的屋里还有好多过去的老物件儿,年轻的时候,我老伴儿给领导开车,晚上下了工回来还去地里拾捯地,我给他送饭,就用一个编的菜篮子,盖一块屉布就给他送去,我俩就坐在地头儿那个灌溉沟那吃。

吃完了就着沟里的水漱口, 那个时候地里的水也清清凉凉的。

6、

这个物件儿在古代马务子,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叫板凳子。我老家的院子里面盖了个小凉棚,就摆了几条我淘换来的老的榆木板凳子,凉棚用的是自己弄的稻草的顶子,就是那么个意思,有时候也漏雨,里面的地面是我跟老伴儿从山里捡回来的大石头,雨水一冲油亮油亮的。

7、

这种风车是在麦秋的时候用来扇麦子、稻子的糠皮的,收割下来的稻子辗谷后,就用这个车吹走稻谷的壳,留下的就是爆满的谷子粒儿了。南方用的多一点儿,北方一般都是有个晒谷场子,几个人拿着麦叉子拍拍拍,然后簸箕筛出去。

8、

拧麻绳用的拔理锤子,是以前的农民手捻麻绳做草鞋的时候离不开手的工具。那时候的千层底儿都是用草绳麻绳拧出来的,然后再用线缝成鞋底的。

当时有的妇女手劲儿不大,就用这种工具,也能拧得很紧。

9、

之前的农村,都有个粮仓,圆垛的样子,每个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样。这种粮仓外面用高粱的秸秆儿编的席子一圈一圈的圈起来,然后固定。这种席子,我们老家交“穴子”。

10、

我小的时候,没有卫生巾,最先进的就是这种跃进牌的月经带。我还记得当时的广告词儿,“越带越经带”。

11、

当年最体面的物件儿这一,就是这个旅行袋了,我老伴儿给领导开车经常要去外地,就有一个,现在还在农村院子里面呢。这个旅行袋当年可是个时髦的东西,上面有个南京大桥,说不上来是什么材质,有点儿像现在的pu,但是绝对不是纯皮的。

这个袋子现在还没坏,放在院子里面装点儿杂七码八的物件儿,当时也不便宜,现在也算小年轻说的“中古包”了。

12、 

曲线的刨子,是过去大木工才有的家伙什儿,有的地方叫“滚铇”,过去做活儿的大工,就用这种刨子。

13、

这种电视剧里面才能见到的物件儿叫风箱,做饭的时候烧柴火火起的慢,就用这个吹,拉几下就有风吹进去,火苗子就能眼见着蹭蹭的长,拱火用的。

现在很难见到这个物件儿了,有的农家院现在也流行柴火锅,尤其是北方那种东北炖菜馆子,还能见到这种改良的风箱。柴火炖的东西,烟火味儿就很大,吃着香。

14、

这个是我在老家找到的筷笼子,装筷子和炒菜的勺子铲子什么的。我忘了这个是买的还是打的了,也有的老哥说,他们那边有长得差不多的物件儿,是最早用来装刷牙的擦牙灰的。

那老哥今年快80了,我没用过擦牙灰,您知道这个吗?



喜欢的话,请您转发、点赞、评论

春燕儿感谢您阅读


END
微信关注
插队的春燕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注

· 家里有这6种“老物件”,轻易别卖掉,越老越值钱,尤其是老酒

转发

· 10个生产队那会子的老物件,60后顶多认识一半,你认识几个?

点赞

· 12种老物件,能说出5个名字算你厉害,能全叫出名字都50岁以上了吧

在看

· 老两口痛苦过后终于知道真相,自己最失败的投资就是邮票



插队的春燕儿
跟着春燕一起吃好吃的一起玩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