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的时候,正是我国工农阶级热情高涨的时期,那时候人人心里都想着建设好祖国,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
我老伴儿年轻的时候就是开大卡车的,当时就负责运输,当年的老卡车司机,在那个时代给各个阶级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当年考驾照,可比现在严格不少,连汽车机械理论都要考的,而且每辆车驾驶的方式都不太一样。
那时候的司机,放在现在个顶个的都是汽车工程师级别的!
80年代的东风EQ140,是当时的经典车了,那会儿我老伴儿的单位有好几辆。记得当时提车的时候,还是老板带着我老伴儿和他们一个同事一起去的十堰,在二汽工厂提的,不到3万块钱一辆,然后又7千多买的半挂车,装上那车一辆就有10多吨。
当时的汽油没有这么贵,老伴儿说那时候新车一公里好像2块钱油钱都不到,比之前开的老解放省钱。
老解放视野没这个车好,转向也重,最重要的是开车动静儿太大了,加速也跟不上,当时他们司机班子排到这个车都说自己幸运。
老伴儿在厂子里还开过东德依发,那个车载重就4顿半,不超载的时候跑的可快了,一超载就没劲儿。但那个车一般单位都没有,好多部队的运输连用这个车。
发动机是四缸的,柴油车,冬天不好启动,得加热水,还要熏油底,折腾好一会子才能发动起来,但开起来特别舒服,底盘很轻,但刹车的时候是气顶油,得特别小心。
老解放其实是仿照苏联的吉斯150制造的,六缸的发动机,五档的手动变速,白金分电器,一根大传动轴,在当时也算是先进的配置了。
当时老伴儿学车的时候,驾校用的就是这个车,拿了驾照到单位刚开的也是这个车,开了好几年单位才换了东风140。
后来有了上海交通的141,一键就能启动,还是内置的发动机,机械转向,手握式的手刹,拉着很轻松,还是液压制动,就是一个毛病,方向太重。
山城140是重庆制造的,仿的解放牌,这个车的特点是拉货特别给力,拉木头比老解放还能装。驾驶室设计的不太好,发动机就在脚边上,开久了一边小腿肚子烤的那叫一个烫。
北京的轻卡130,当时就得加汽油,还是奔驰一样的怀挡,中控前边儿有个拉手能开前脸的风门,跑起来风能顺着风口吹进来,夏天开能吹风,不过座椅下面是发动机,夏天开久了受罪,冬天开感觉很棒。
就是老司机们不太习惯那个怀挡,总觉得太细了,感觉一使劲儿就能给掰断了。
喜欢的话,请您转发、点赞、评论
春燕儿感谢您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