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有自己的会议,那些回忆就是在回去农村,估计也都找不见了。我们在农村的老院子一直保留着,一来那是自己的“老巢”,二来那是我们老两口子的青春。
在农村的日子过的是真苦,尤其是在那个农业不发达的时候,没有太多现代化的农用机械,都是咱们老辈子人传下来的工具物什,现在的小年轻眼里可能简陋,在那个年头可都是地里的“主力”。
1、
这些农村干农活儿用的老物件儿,你还能说出来几个?
木耙子,三齿又,杨铣,80后可能看名字就晕头转向的,扫帚,簸箕,堆板,可能70后能见过、用过。
好多在晒谷场用的一些家伙事儿,现在我都不一定认得。那会儿真的是看见什么用什么,就为了能早点晒好粮食谷子。
谷子晒完之后装袋子,用的物件儿叫什么?木锨。还有叉谷堆稻草用的三股的木叉,大的垛大垛用,小的那个用来装绿肥车。
小镢子,是割高粱秸用的,跟猪八戒用的那个差不多的木耙子,是整理地的。
2、
这种南方原来很常见的鱼鹰船,好多渔民应该都很熟悉。能让鱼鹰在船上休息,也能载着渔民出海打鱼,南方的土话管这个叫“挑担划子”。
好多我这个岁数的南方海边住的人应该都知道,还有一些养殖场也用这个,用来给鱼塘里面撒鱼料,清理鱼塘的时候捞水草,换季网鱼的时候都用的到。
这种船特别轻,就是没什么水性的人用船桨稍稍划个水就能走。
3、
我农村的家里现在还有这种磨刀石,大块的蹲在院子里,有的时候夏天坐在那发发呆,喝口茶水,年轻的时候下地干活用的镰刀、铁锨、锄头、锯条不快了,就在这上面磨一磨,菜刀也是。
这种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好像是叫油石,从来不干。
如果工具不快了,就用不好用的那一面在这个石头上慢慢的来回划一会儿,有的劈了刃的地方就平了,也更快了。
4、
这种风车,不是用来运水的,是用来初筛谷子的。现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这个物件儿,尤其是一些山区的田地边儿。
把刚收上来的米或者稻子什么的放在这个风车的斗里面,转动风车,谷子上面比较轻的谷壳就会在转动的同时被吹出去,干净的米粒谷粒就从最下面出来了。
5、
农村家家都会有箩筐和扁担,最早的时候用人力来挑一些东西,山上打个柴,从地头挑些稻草捆子到家里生火或者是垫鸡窝用,用起来很简单,扁担下面的框一般都是竹子或者是柳条的。
6、
种地的也都知道踏耙,是撒完种子以后把地耙平的,这种工具啊,应该只有在农村种过地的才知道吧。要真是用过的人,可能真的50往上了。
7、
这个物件儿是做挂鞭用的炮仗搓子,还有鞭筒碾子是卷那个纸筒子的。这个我也没见过,我们农村也没有人做这个。
8、
以前干活基本都是人力,后来才慢慢的用牲口帮着,牲口干活的时候不一定特别听话,有的时候也会伤了它们自己,慢慢的大家就发明了一些物件儿,比如这个搭腰,是赶车的时候套在他们身上的,就是为了力道大的时候不会伤了牲口。
9、
岁数大一些的人可能都还能记得,应该是50、60年代,我还是小孩儿的时候,那时候农村河边好多老妇人在那儿捻线。
她们大都是岁数不小了,可能干不了什么太卖力气的活儿,捻线的时候,她们手里都有一溜儿线幌子,捻线的时候线是线从这个工具在顺到几米以外的一个木架子上,那个木架子上有个线坠子,前面捻线的时候,后面架子上的线坠子就不停的转。
10、
我小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火柴,我们家里点火还用火镰呢。听我奶奶说,这是她的嫁妆,几十年的老物件儿了,那个小盒子里面有个火石,还有浸了油还是什么的火绒,点火的时候用火石使劲儿擦那个盒子上的钢板,就会有火星子溅到火绒上,就点着火了。
那种火绒好像是一种什么草的叶子,晒干了以后用手念成沫沫一样的东西,剩下的就跟棉花一样。
11、
我有个插队的老姐姐是广东那边的,我们后来回到城里,还跟她通信,她那时候已经是当地的养蚕大户了,后来听说就出国定居了。
70年代的时候,蚕丝制品好像就已经出口了,那会儿上下游的产业赚的都不少,国家也鼓励个体工商,我们好多朋友都是在那个时候“下海”的。南方养蚕用茧箔,跟北方的不一样,背发光就是在柞树枝子上面直接结那个茧。
12、
年轻的时候爱吃的饸饹面,劲道,有嚼劲儿,现在老了,只能吃点软乎的面条了。做饸饹面需要一个饸饹床子压那个面条,正经的饸饹面是红薯面,饸饹床子架在大锅上,土豆粉、地瓜粉和面在上面擦,面鱼鱼就掉到锅里了,我们老家管这个叫“锅挑儿”。
喜欢的话,请您转发、点赞、评论
春燕儿感谢您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