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收藏这一行吧,你手里的物件儿那必须得是有价值的,不管这个价值是钱,或者是对别人的某种意义,这样的物件儿别人才会收!
还有一个就是,除了有价值,还得有流通,有一定的圈子玩儿这个,这样才容易出手。
我猜一下,30年前邮局负责发行年册的领导可能想的是,让那群集邮的买回去自己玩吧。
这种逻辑下的产品,也多多少少的间接了导致了现在集邮这行一点点儿的没落了。有的人说邮票这玩意儿,要是当年落在一个金融公司,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我们老两口子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不吃饭也想买邮票,买年册,也淘换过一段时间的小人书,现在家里一面墙基本都是这些个玩意儿。半面墙的邮票,集邮册子,还有零散几抽屉的书。
儿子儿媳妇儿说过好几次了,又占地方又不值钱,让我处理掉,这面墙做一墙柜子多好。
现在集邮这行不太行了,缺后劲儿,没什么年轻人进来玩,以前这种顶级的邮票行情也下来了不少,更别说我们手里这些普通货了。
90年代的时候,一张猴票就能卖8千多块钱,当年县里的房价才300块钱一平米,一张邮票能买个小一居了。
当年的“全国山河一片红”拍卖了730万,是妥妥的邮票王,虽然咱不知道买家是干什么的,但可以确定他当时肯定也是看中了这枚邮票的收藏价值。
最近这个邮票成交价只有不到50万块钱了,跌了足足有20几倍,这么一想我们那万把块钱的邮票也不算什么。
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抢,现在年轻人喜欢的都是什么盲盒,虚拟币的,早不稀罕这些老玩意儿了。
前些天去旧货市场上逛,发现好多摊儿的邮票,基本上翻都没怎么被翻过,老板都不在摊儿上,就知道现在这市场大概什么样子了。
这邮市,可能就真的是回不去了。
喜欢的话,请您转发、点赞、评论
春燕儿感谢您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