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玩家收藏老物件儿,觉得那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有的玩家纯粹是为了纪念那段自己艰苦奋斗过的青春;更有一些人,他们单纯的,就喜欢带着时光记忆的痕迹,有时候一两件物件儿就能勾起自己的回忆,让自己一边欣赏一边感叹自己老了。
1、
这个物件儿好多地方名字都不一样,有的地方叫铜壶,有的叫汤婆子,东北叫热水鳖。有陶瓷的,有铜的,有铝的,后来还有胶皮的。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一般看见就知道这个。
2、
搪瓷的印着喜字的搪瓷盆子,80后一定不陌生,一般结婚都会有这个物件儿。当时屋里应该还会有个脸盆架子,可能是铁的,也可能是木头的架子,架子能放香皂,能挂毛巾。
3、
有没有人抽过水烟袋,烟袋锅子。60、70年代的时候,家里有老人的可能会有,我爷爷有一个,不知道是铜的还是铁的,出门的时候不好带着,那时候他岁数大了,也不常出门。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坐在北屋正房的一个圈椅上,一口一口的举着烟袋嘬,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抽的烟丝是那种很细很细的,比现在香烟的烟丝还稀碎,一点儿也不呛,老头子一抽就好几筒。
4、
这个爽秫杆用的物件儿叫做镩子,以前农村的人编一些东西的时候经常用到,用来剥皮的,别的地方我不清楚,我们村都是用高粱杆儿做这些,高粱杆子要先剥干净然后从中间一开两瓣,然后拿滚子压平,才可以用。高粱杆儿编的东西,有一股淡淡的稻草味儿,很结实,也不怕水。
5、
我们国家榨油的技术也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农村就有这种榨油的物件儿,用的时候很简单的就用上面的石头使劲儿砸下面的料,油就能从下面的槽里面流出来了,那可都是没添加剂的天然油,当时这个工具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了。
6、
这个物件儿叫做“牲口嚼子”,有的地方好像也有别的名字,“笼嘴”、“牛兜子”什么的。其实可以理解成牲口的口罩,以前的农业生产没有这么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都是靠人和牲畜,有些牲畜会咬人或者是啃食庄稼,让他们下地干活的时候,就要带上这样一个“特制的口罩”。
7、
之前磨香油,用一个工具在油锅里面蹲,这样能加快出油的速度,这个物件儿叫做楚子,或者是杵子。过去干活儿都没有机器,一般的都是人工用各种工具加快制作的过程。
8、
年轻时候的顶针,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物件儿了,有好多民国的顶针做的真的又好看又实用。现在也有用牛皮做的手指套当做顶针用。
9、
以前我们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犁地的时候是人和牛,有个木架子一样的东西,架在牛脖子上,人要在后面抬着那个犁的把手,要保持犁最下面那个尖尖的头儿一直在地里。
那时候全村没几个,农忙的时候,得编排人一组一组的轮班干活儿。
后来自己家也有土地了,有的时候还要跟邻居借这个物件儿犁地,比自己利用耙子翻要好用的多了。
10、
这个老鼠筒子,我们村叫木猫,很形象,老鼠都怕猫嘛,50后、60后应该都知道,那时候农村房子里动不动就能看到老鼠跑过去,还没有老鼠夹子,只有这种木桶,有个杠杆,在里面放点好吃的吸引老鼠进去,杠杆就会塌了,然后就把老鼠关在里面了
11、
这个油笼,是用来运输白酒的,得把刚烧出来的酒装在这里面然后送去别的地方,后来有的商家装醋和酱油也用这种物件儿。
其实它的做工很精巧,木头里面有油纸和桐油做的衬,好几层这种衬,什么液体基本都六部出去,外面的脏东西也进不来。
12、
这个铁疙瘩还有人记得是做什么的吗?春燕提示您一下,是在麦秋的时候用的。两边是有螺丝的,可以打开,在当时是一种特别省力的工具。
喜欢的话,请您转发、点赞、评论
春燕儿感谢您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