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玩家收藏的老物件儿,既圆了自己的情怀,还能让子孙们更了解过去的日子。这些物件儿可能看起来又老又破,还很“土”,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这些回忆,有多珍贵!
1、
我们村儿里头叫榔头,这是一件很特殊的榔头,只在麦子拔节前才会敲。后来,我们村里面承包的鱼池,在下网收鱼的时候,也用这个物件儿顶在渔网和收口的绳子中间。这物件儿看着老,但现在好多山村里面的老爷子还用着呢!
2、
农村有一种很特殊的车,全车都是木头做的,只有一个特别个儿大的轮子,我们村里叫独轮车,也叫太平车。过去的时候,交通工具统共就那么几种,这种算是最接地气的,好多人家用这个车拉货,老人或者腿脚不便的出门也用这种车,上面铺上褥子推他们出门。
3、
乡下一旦日头下来,黑的特别快,可能因为没什么高楼大厦的,特别空旷特别安静,有时候安静的害怕,那些小说里头描写什么恐怖的镜头,大多数都是这种,黑影下来没多久就伸手不见五指了,走夜路的一般都有一盏马灯,上面有个玻璃罩子,有个提手,还可以挂车上,走路赶车全靠这个物件。
4、
在生产队的时候,才知道种地离不开碌砘和耧,播种前用耧翻地,下种子以后用砘子压实。碌砘又叫砘子,有两个轮子的,也有三个轮子的。播种的时候牲口套着耧,后面跟一个人稳住方向,握着这个砘子,上面的轮子就沿着入种的沟把土压实,据说这样种子容易发芽,来年收成就高。
5、
那时候村里就大队有一个大喇叭,有线的广播,60年代属于非常“贵重”的物件,广播员就用这个,给村里传播消息,播放新闻,有时候还放歌。
6、
这个叫纤钻的物件儿是专门打小孔用的,那时候没有电钻,补匠一般手里都有这个,先打眼儿然后再修补瓷器。
7、
我小的时候,没有火柴,点火用那个特别古老的火镰。长得跟钎刀似的,但其实就生火用的,那里面有一块火石,还有一根绒草,用火镰的一边使劲儿砸火石,火花就能点燃绒草,火就生起来了。
8、
以前吃水都是河水井水,大部分都是井水,老辈子结婚娘家都会去男方家里打一口井,证明女方家里实力好,水都不喝婆家的。从井里面提水上来,就必须用辘轳,现在很少有村里里面的水井还有水,大多数都是摆设了。
9、
赶车的车把式必备的小鱼刀,我家里也有一把,生锈了,但是刀刃还是快的,那时候割捆稻草的绳子,割牲口套子,牛皮绳子都用这个。
10、
木头做的鞋撑子,也叫袜撑子,最开始是补袜子的,大脚趾破洞了,或者是脚掌磨破了,就套在这个上面,补起来方便很多,后来为了方便鞋码做成了能活动的前后两截儿,能卡住,我脚丫子大,那时候不好买鞋,就用这个撑鞋,也好用的。
11、
去年买了个汤婆子,铜的,比我小时候用的那个精致很多,不一样的是,我小时候那一只是纯手工的,跟现在能买到的这种工业化的产品不一样,灌上热水特别烫,得先用毛巾包着才敢抱怀里,好暖和。
12、
7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老物件儿之一就是粮票,那时候基本上买什么都要用票,没有票有多少钱也没人卖给你。那时候一斤全国的粮票能卖4毛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通过粮票那个时期的计划生产,中国才稳步走到了现在,只是现在好多珍贵稀有的粮票也不常见了。
13、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叫火笼头的物件儿,有个玻璃的灯罩子,笼头下面有个小罐子,里面装的都是煤油,上面有一个布做的油捻子,点着这个,就有亮光了,就是不算特别亮,比蜡烛倒是强了不少。
14、
我小的时候才有这种物件儿,现在也是有小六十年了吧,你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吗?
喜欢的话,请您转发、点赞、评论
春燕儿感谢您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