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儿的价值,该用什么来衡量呢?
这种纯棉的绣着鸟语花香的枕套,80年代几乎家家都有,那时候我眼神儿还挺好的,还绣了不少电视、洗衣机、门帘儿,各种盖巾,都是用的彩色线,现在这种绣品可真是不好找了。以前我们工厂的女工,基本上人人都会,还能拿钩针钩一些。
黑白电视机,我记得我儿子都好几岁了,我们才买的电视机,那时候还用票,也不算便宜,半年多的工资买的,当时国产的电视机已经有很多品牌了,也有日本的索尼、松下牌,但是那个时候一般人家也买不起,或者也不舍得买,我们大院里面那时候就3台,家家轮流晚上把电视机挪到院子里面大家围着看。
我婆婆当年给我置办的缝纫机,牡丹牌,当时省了好大力气,自己做被罩,窗帘儿,我老伴儿年轻的时候快到两百斤了,裤子买的都不合适,总要在家里再改,衣服需要改的时候,缝纫机真是省了大劲儿了。
工厂都见过用过的铝饭盒,那个时候这个饭盒也算是个稀罕的物件儿,最早的饭盒上还印着“促生产”的口号,是独属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的念想,下班厂子里面的食堂打几个菜回家,都不用做饭了,当时食堂卖的饭菜又好吃又便宜。
农村的时候,家里还是住在大炕上,炕上靠墙摆着几个大木头箱子,有一个是我婆婆的嫁妆箱子,都是实木的,用了好多年也没坏,我们就装一些贴身的换洗衣服,被单褥单子什么的,拿取都方便,里面还会放几颗樟脑丸防虫子。
那个时候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洗脸都是早上从厨房烧完热水用暖瓶提着到屋里,屋里都有个搪瓷盆子,就用那个洗脸,刷牙有个痰盂或者是塑料桶,那个时候条件可真是艰苦啊。
过去有双布鞋穿就挺了不得了,一般妇女也会自己纳鞋底,做布鞋,自己做的比买的合脚,都是根据家里人的脚底板画的鞋样子。
暖壶可是过去必备的物件了,洗洗涮涮,喝水沏茶都用暖壶,我儿子上大学的时候还在用呢。过去的单位都有个开水房,每个办公室都有几个暖壶背着热水给工人喝。
牡丹花儿的被面,谁家那时候没有?还有喜鹊的,颜色都是大红大紫的,寓意都特别好。
那个年代的尼龙编织篮子,是最早的菜篮子,去个菜市场全靠这个,能装,耐造。
还有网兜子,也是那个时候常见的,网兜提着个铝饭盒,是工厂下班的时候基本上人手一个的物件儿。
还有这种锥子,我家里现在还有呢,你记得这是干什么的吗?
喜欢的话,请您转发、点赞、评论
春燕儿感谢您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