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大家谈(三十九)|桥梁之父茅以升:挚心科普的百年科创大家

教育   2024-11-15 14:35   四川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活动。


活动旨在构建全国高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科学家精神大家谈”青年研究生宣讲平台建设,继承和弘扬各学科领域学术大师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年研究生接力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活动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一核心命题,联合100余所高校研究生媒体共同参与活动,持续100余天网络接力,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讲述一个或多个本校本地的科学家事迹,通过讲述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动人故事,凝聚科技强国的思想共识。




今天,主题活动第三十九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

北京交通大学

听听茅以升院士的科创育人故事




        茅以升院士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梅隆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国。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





01

工程救国——架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1933年3月,他受邀在钱塘江上建大桥。1937年,钱塘江大桥通车,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可通车不久,茅以升便接到命令:炸掉大桥,不让日军占用!茅以升心如刀割般地执行了命令。当时先生悲壮地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之誓言。抗战胜利后,他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难将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



同时期,茅以升提出了“科学绝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只有让广大群众懂得科学,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他认为科普工作是实现科技大众化的起步,是改造自然、解放生产力的头等大事。由此,他撰写了大量科普作品,引导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他还倡导通过办好科技报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大众。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7年9月25日,大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衔接起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在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02

   涵养学风——少年何妨梦追星  








在红果园的一隅, 茅以升精神非但未被岁月尘封,反而被精心编织进教育的经纬,成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和有机载体,激励交大学子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


茅老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深刻影响 着学校的教风学风。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会组织围绕学业学术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活动:红果园论坛、交大辩论赛、“慧光杯”学术文化节、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月等,为广大学生开阔科学视野、探索科技前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交流环境;此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的多元学风涵养平台更是激发了学子的学习兴趣与科研热情。在学院层面,校院两级不断创新学术活动形式,土建学院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精砼”品牌项目计划,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等团队用榜样力量引领了学风发展。同时,学校还成立了茅以升精神学风涵养工作室,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将茅以升精神纳入新生的教育体系中,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载体和生动素材,更让这种精神在学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学风教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今,茅以升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激励着每一位交大学子严谨治学,不懈追求,成为具有爱国情怀与使命感,同时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03

   学以践行——追风赶月莫停留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2004年开始创办“茅以升班”。该特色班级,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试点班,以茅以升精神激励莘莘学子爱国奋进、追求卓越,将己之所学运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校坚持承办茅以升班,为服务国家交通土建行业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以茅以升班为载体之一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茅以升班“大情怀”拔尖人才的培养,也为学校特色班级建设、优良学风建设和先进集体建设树立了典型和榜样。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的理事单位,积极参与“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项目,响应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继承和弘扬茅以升先生的爱国、创新、奋斗、奉献之精神,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架设安全上学之桥。多位专业教师带队深入实地考察,交大学子们积极参与公益桥的设计、施工,真正践行茅以升先生“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的工程教育思想,传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感悟茅以升精神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交大学子在学习、实践中积极践行茅以升精神,不断创新、接续奋斗,常思奋不顾身,以为国家之急。








04

   光影微澜——描绘时代新精神  








 交大通过演绎、宣传、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承茅以升精神,从文艺作品到主题班会,从话剧《茅以升》的演绎到微电影《夙愿》、短剧《架设人生之桥》的创排,都让茅老校长一生工程报国的理想信念深植交大师生的心底。



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茅以升精神,学校为此打造了系列文化精品活动,让每一位学子在光影闪烁间,感受一腔澎湃的爱国热情,认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担起民族脊梁的大义者。大型原创话剧《茅以升》,全视角、立体化再现了茅以升老校长立志求学、倾情造桥、挥泪炸桥、精勤育人的宏伟生命华章。在这个过程中,一代代年轻的交大学子从走近茅以升到理解感悟茅以升、演绎茅以升,茅老身上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精神在交大人血脉中传承赓续。学校倾情创排微电影《夙愿》、短剧《架设人生之桥》,从茅以升老校长晚年立志入党的视角对茅以升精神进行深度解读,让更多青年感受到茅老带来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厚植科技强国的信念与信心。在文艺作品中,生动演绎茅以升,让莘莘学子走近、理解茅以升身上的民族自信与光荣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茅老校长严谨治学的作风深深影响着青年学子的学风。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起于微澜之间”。借助文艺作品的演绎,茅以升精神穿越时空,在青年学子心中激荡起千层涟漪,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永久地在交大学子的心中回响。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让我们以科学为媒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以理想为帆,以信念为桨

肩负时代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会

下一段科学家故事,由你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

发起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

本期主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川大研究生
四川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全校研究生提供学术、就业、实习、文娱、生活资讯等信息。每日更新,邀您共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