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四十六)| 稀有金属耕耘者,科技报国赤子心

教育   2024-11-24 17:37   四川  


(四十六)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


稀有金属耕耘者

科技报国赤子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活动。

     活动旨在构建全国高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科学家精神大家谈”青年研究生宣讲平台建设,继承和弘扬各学科领域学术大师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年研究生接力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活动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一核心命题,联合100余所高校研究生媒体共同参与活动,持续100余天网络接力,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讲述一个或多个本校本地的科学家事迹,通过讲述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动人故事,凝聚科技强国的思想共识。

今天,主题活动四十六期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

郑州大学

听听何季麟院士的科创育人故事




稀有金属耕耘者,科技报国赤子心


科学家介绍     

       

何季麟院士,冶金与材料工程专家,1945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69年,他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积极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分配到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工作。从此,他踏上了稀有金属钽、铌、铍的冶炼与加工技术的科研之路。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季麟同志在稀有金属钽、铌、铍新材料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研究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钽铌金属冶炼、加工工艺、技术与方法并实现了工程化应用。他主持并指导了特种铜合金、镁及镁合金、钛合金加工、钽电解电容器、电池材料、金属陶瓷靶材等多项新材料技术研究,在该领域主持实施了7项国家重点技改工程。

(何季麟院士生活照片)



从黄土地到科技殿堂


在河南开封的一片贫瘠土地上,1945年9月,何季麟院士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因为家境贫寒,高考结束后,何季麟院士去工地上干小工补贴家用。正是这份求知若渴、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在收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如同破晓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

(何季麟院士与其团队工作时照片)

1969年,何季麟带着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踏上了前往宁夏石嘴山下905厂的旅程。在这里,他开始了对稀有金属钽、铌、铍的冶炼与加工的研究,开启了他科研生涯的第一章。1985年以后,随着国家“军转民”政策的实施,企业面临着经费锐减和订单萎缩的残酷现实,科研技术人员流失了数百人。

何季麟临危受命,担任主管科研和技术工作的副厂长,经过认真分析,他指出钽铌产品的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铸辉煌,只有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当时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的应用水平至少有15年差距。

(何季麟院士与同事工作时照片)

“看来中国钽业发展要靠我们自己。”何季麟暗下决心。钽粉材料的核心技术是比电容的提升。上世纪80年代,日本能达2000mfv/g,美国高达1.2万mfv/g。“我和我的攻关团队坚信我们有能力赶超日本和美国尖端技术!”凭着这种使命担当,漫长而艰苦的研发开始了。“1991年秋天,我们‘905’的比电容值终于达到1万mfv/g。”1992年,宁夏钽粉开始打进国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他的工作不仅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钽铌金属冶炼、加工工艺、技术与方法,更实现了工程化应用,为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季麟院士的科研成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前行之路。他获得了9项授权专利,发表了40余篇论文,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科研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的名字,如同刻在星空中的坐标,指引着后来者的方向。

NEWS


春风化雨沁人心


(何季麟院士讲授照片)

 2015年,何季麟院士带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后辈的期望,加入了郑州大学。他的到来,不仅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带来了学科发展的新动力,更为学子们树立了科研报国的典范。在资源材料一流学科建设的征途上,何院士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协同创新中心的深夜灯火中,他时常带领团队攻克科技难题直至凌晨,甚至一点回家成为常态。

     本科生的导论课上,何院士从贺兰山下的故事讲起,激发本科生的材料报国梦。他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启迪。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火焰,让他们在科学的田野上茁壮成长。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于2022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是对他教学成就的最好证明。

导师何季麟院士与郑州大学博士研讨


在郑大校园里,他常常一个人骑着电动车,与普通老人无异。有时候加班到很晚,也是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回家,佝偻着身体跨在小小的电动车上,让人心疼。尽管学校实行年薪制薪酬,但何季麟院士坚决拒收,称“只愿为学校多作一点贡献”。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师生。虽已古稀之年,何院士仍然多次带领团队赴三门峡卢氏县开展科技帮扶,向品学兼优的高中生现场赠送自己签名的院士寄语卡和爱心红包。他的这份热心公益,不仅温暖了受助学生的心灵,更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何季麟院士在郑州大学的教书育人之路,是一条充满智慧、热情和奉献的道路。他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让他们在科学的田野上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而不懈努力。


NEWS


传承后学做表率



(麒麟奖学金捐赠仪式)

     

ITO靶材是什么?猛然一听,云里雾里,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手机屏幕、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等多种显示屏都离不开它,它能够导电发光,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像。ITO靶材的制备技术曾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被称为“卡脖子”技术,因为这种材料不仅用于显示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抗静电镀膜、EMI屏蔽等领域,全球市场广阔。

中国虽然是铟资源大国,但过去80%的靶材市场被日韩垄断,原材料大量出口到日韩,而我们则需要高价购买他们的靶材产品。这种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得国内在ITO溅射靶材领域几乎完全依赖日本和韩国,价格高达8000元一公斤。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何季麟院士在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氧化物靶材的研发工作,并在2015年加入郑州大学后,继续深耕半导体集成电路用的金属与合金靶材料以及平板显示方向上的氧化物靶材料,推动这两大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何院士组建的研究团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他们自主研发,形成了一条与日韩不同的工艺路线,并申请了知识产权和国外专利。这项成果不仅实现了中国ITO靶材制备从无到有、自主研发、并跑超越的重要转变,还迫使日本ITO靶材降价80%以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加快了国产化进程,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做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何院士的这些努力和成就,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国家的材料科学发展和工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何季麟院士及其团队凭借在ITO靶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领域的卓越成就,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河南省政府和郑州市政府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分别提供了100万元的科研奖励。2024年6月16日,他向郑州大学捐款300万元设立“麒麟奖学金”,用于郑州大学材料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助学金、奖学金。

在回答媒体问题时,何季麟院士平静而淡然地说:“我取得的奖励来源于科技,也想把它反哺到科技领域。这点资金很微薄,希望尽微薄之力,奖励优秀学子,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材料科学事业,勇攀科学高峰,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奉献青春,贡献力量。”这一慷慨的捐赠,不仅体现了他对教育的深厚情感,更彰显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后辈的关爱。他的捐赠,如同播撒在大地上的种子,期待在未来收获知识的果实。

何季麟院士的一生,是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一生。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科研领域的突破,更在于他对后辈的培养和对国家发展的深刻影响。他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科研工作者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而不懈努力。

这位从贫瘠土地上走出的科学家,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起点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在科学的殿堂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他的生命,如同一首永恒的诗篇,诉说着一个关于奋斗、成就和奉献的故事,激励着后来者在科技的星空中,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

(何季麟院士采访部分画面)


(相关报道)

NEWS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让我们以科学为媒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以理想为帆,以信念为桨

肩负时代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会

下一段科学家故事,由你讲述!

END
活动指导单位: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
             发起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
本期主办单位:郑州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郑州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川大研究生
四川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全校研究生提供学术、就业、实习、文娱、生活资讯等信息。每日更新,邀您共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