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流行,始于一场中年危机

财富   2024-12-25 06:30   北京  


今天是圣诞节,和我们的春节一样,圣诞节在西方是个家人团聚、互赠礼物的节日。但你可能不知道,一百多年前,圣诞节并不流行,那是什么让它变成今天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呢?


其实,圣诞节的流行,始于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一场中年危机,狄更斯在困境中激发出写作的能量,铸就了名作《圣诞颂歌》,这本小说让圣诞节名声大噪,甚至可以说,圣诞节是文学创造的奇迹。


今天的内容来自“得到听书”讲解的《发明圣诞节的人》这本书还原了狄更斯写《圣诞颂歌》的精彩过程,分析了《圣诞颂歌》在当时为什么能成为爆款,以及它是如何推动圣诞节流行的。

01

狄更斯为什么要写《圣诞颂歌》

《圣诞颂歌》出版的前一年,也就是1842年,狄更斯刚满30岁,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小说家了。表面看起来,狄更斯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他心里却是烦恼不断,婚姻出现危机,新小说的市场反馈也大不如前,财务状况随时可能崩盘。
狄更斯出身贫寒,没有信托基金,也没有家庭财产。他经常说,生活的好坏,都指望他的下一本书。
他很快写了一部旅行杂记,也开始了新小说。可惜,两本书的销量都很惨淡。他开始自我批判,强迫自己直面严峻的现实。
整整一个月,狄更斯都独自漫步在伦敦黑暗的街道,走上二十公里左右(10到15英里),一直走到大多数人都已入眠。他一边思考,一边酝酿着一个全新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后来的《圣诞颂歌》。
《圣诞颂歌》是一个单纯的道德寓言,寓意很清晰:愚昧和贪婪必遭报应;乐善好施和家庭团结至关重要。这也是狄更斯作品里一贯的主题。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小说的情节。主角斯克掳奇出场的时候,是个彻头彻尾的吝啬鬼。圣诞节这天,他在街上碰到有人请他给穷人捐点钱,他却说:穷人就该去福利院,或者干脆关进监狱。他回到家,发现自己已经死去的合伙人变成鬼魂来到他家。鬼魂说,晚上,三个圣诞精灵会来找他。
这三个精灵,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带着斯克掳奇踏上了三次旅行。过去精灵带斯克掳奇回顾了他的人生;现在精灵带他到街上,去看人们过圣诞节时的温馨画面;未来精灵带他来到自己的坟墓。
斯克掳奇看到墓碑上自己的名字,幡然悔悟。第二天,他就给穷人捐了一大笔钱,还对伙计说要给他涨薪。故事结束的时候,斯克掳奇完全变了,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在狄更斯心里,这个故事越来越清晰,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但是,小说的主题是12月的圣诞节,他构思的时候已经是10月。11月底,他顺利完成了手稿,完成后,狄更斯大笔一挥下了“大结局”几个字,并在下面划了三组双下划线作为强调。
这时候,距他开始动笔不到6周。这份手稿,现在收藏在纽约摩根图书馆,上面有密密麻麻的修改,只要看一眼你就能感觉到他当时有多认真。
到了12月19日,设计、排版、印刷等等后续工作也都顺利完工。短短4天后,狄更斯自己印的6000本书就卖得一本不剩。出版商马上加印了一批,还没等新年过完,又印了第三批。
每卖出一本《圣诞颂歌》,狄更斯对自己的怀疑就减少一分。他也迎来了久违的肯定。同一拨批评家,之前还对他的作品不屑一顾,现在却众口一词,赞美这本书里振奋人心的寓意。一向挑剔的同行萨克雷,这次也难得地说了狄更斯的好话。他说:依我看,这本书既是国家之福,也是读者之幸。
狄更斯用《圣诞颂歌》证明了自己。
在《圣诞颂歌》里,主角斯克掳奇的未婚妻跟他解除婚约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你太害怕这个世界了,你所有的希望都汇成了一个希望,不至于遭受这个世界的苛刻指责。
很多评论家认为,这句话是狄更斯说给自己听的。他们的意思是,《圣诞颂歌》也可以看作狄更斯人生的寓言:他曾经功成名就,却面临危机,最终获得了自我救赎的机会。

02

《圣诞颂歌》是怎么火起来的

据说20世纪初,《圣诞颂歌》的读者数量仅次于《圣经》。

有句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把《圣诞颂歌》送上青云的好风,是狄更斯的名气。

狄更斯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名人。他从一个黑鞋油作坊的穷小子,成为畅销书作家,这段经历本身就很像一部传奇剧。

狄更斯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曾经两次辍学,靠打工来补贴家用。不过,狄更斯还是很幸运的,长大之后,他成了一名记者,发现了自己有写作的天赋。一开始,他给杂志和报纸写小品文,在文章中描绘伦敦普通人生活,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他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是《匹克威克外传》。在杂志上连载时,第一期的销量仅500册;第4期翻了8倍,有4000册;到了最后一期,有4万多名读者排队购买,翻了足足80倍。

等到他写到第4部小说,读者已经超过10万。这是什么概念呢?

当时,英国的识字人口加起来大约就50万,狄更斯的读者占到了五分之一。我们来做个比较,在今天的美国,如果一本书的销量达到10万,就能高居《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这也就占了总工作人数的二十分之一。

这还只是狄更斯在识字人群中的影响力。当时还有很多不识字的人,会聚在酒吧和咖啡馆里听小说。所以狄更斯小说的受众到底有多少?整个数字,无法估量。

狄更斯作为文学巨匠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他的小说太火了,围绕小说,还出现了很多衍生品和改编剧。今天来看,或许狄更斯的小说才最早的文化IP。虽然从1842年开始,狄更斯作品的销量有些下降,但是1843年,《圣诞颂歌》能够迅速流传,离不开狄更斯已经积累的强大影响力。

《圣诞颂歌》出版后不久,“匹克威克”的盛况再次出现,《圣诞颂歌》的衍生品和改编剧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到第二年年末,英国至少上演了15个不同版本改编剧。

进入20世纪,英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就是改编的《圣诞颂歌》。据20世纪80年代末的统计,在那之前的30多年里,以狄更斯的《圣诞颂歌》为母本的现场表演、电影、广播剧和电视剧至少有二百二十五种。

我们很难找出第二部小说,能跟《圣诞颂歌》在西方大众文化中的地位相提并论。有学者说,《圣诞颂歌》颠覆了传统民间故事的流传次序。民间故事,一般是口口相传,然后才被整理成文字,但《圣诞颂歌》正好相反,它一出世,就是一部完善的作品。

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它迅速扩散,就像一个太阳爆裂成了超新星,变成成千上万的改编版。正是这样的重复,让它成了西方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03

为什么说狄更斯是“发明圣诞节的人”


在今天的西方人眼里,少了《圣诞颂歌》,圣诞节就是不完整的。

一本一百多年前出版的书,对今天的圣诞节仍然有如此大的影响,简直不可思议。所以有人会说,狄更斯是“发明圣诞节的人”。他们也能举出很多证据,比如圣诞节的很多习俗并不是来自传统,而是来自《圣诞颂歌》。

《发明圣诞节的人》这本书里提到一个例子,在《圣诞颂歌》出版之前,英国人就算过圣诞节,餐桌上的主菜也不是火鸡,而是鹅。《圣诞颂歌》流行之后,所有人都改吃小说结尾提到的火鸡了,英国的养鹅业几乎干不下去了。

圣诞节这个节日早就存在了,为什么会有人说狄更斯发明了圣诞节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看看在《圣诞颂歌》出现之前,人们对圣诞节的态度。

开头提到了,在那之前,圣诞节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不仅如此,关于该不该过圣诞节的问题,还很有争议。一方面,民间一直有过圣诞节的习俗,也有很多人喜欢圣诞节;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些人讨厌圣诞节,甚至觉得圣诞节伤风败俗。

在小说里,狄更斯也呈现了这种争议。主角斯克掳奇就是一个讨厌圣诞节的人。斯克掳奇的外甥对他说,圣诞快乐。他却回答:呸!胡闹!这句话还成了一句流行语,有点像今天的“网络梗”。

狄更斯构思小说的时候,选择圣诞节这个主题,可不是蹭热点,甚至还有点迎难而上的意思。这当然是因为,他自己非常喜欢圣诞节,他想通过这部小说,把自己对圣诞节的热情传递给读者。

不过,狄更斯也不是唯一一个喜欢圣诞节的人,更不是第一个写文章讲圣诞节的人。从18世纪到19世纪,有很多文学家都曾经热情洋溢地为圣诞节背书。

号称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就是圣诞节的狂热拥护者。维多利亚女王也是圣诞节的爱好者,圣诞节的流行也有她的一份功劳。1840年,女王结婚后,每年圣诞节,她和丈夫都会在城堡摆放圣诞树。

问题是,在人们心里,发明圣诞节的人,为什么不是女王、欧文,或者其他推崇圣诞节的人,而是狄更斯呢?

这是因为狄更斯通过《圣诞颂歌》给圣诞节赋予了积极的信念,改变了圣诞节的负面形象。而其他人,比如欧文,他们更多的是在借圣诞节哀悼传统的消逝。

这正是狄更斯在自省时领悟的道理,虽然人生时常很灰暗,社会处处有不公,但是,善良和爱,这样最朴素的信念,依然有必要坚持。

在《圣诞颂歌》里,狄更斯写到一个家庭的丧子之痛。如果是他之前的小说,他会写得很悲情,让读者心生怜悯,然后就到此为止了。但在《圣诞颂歌》里,狄更斯不仅让读者同情这家人,他还让这个孩子立刻活了过来。他要让人们相信,善良会带来奇迹。

这样的情节,看起来不合情理,却充满了信念的力量。信念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虽然日常生活充满了挫败和挑战,但是信念会让人们在未来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中,相信自己可以过一种更好的生活,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会看到,很多普通人都想用行动感受斯克掳奇身上发生的那种不可思议的转变。据说有一个工厂主,听完狄更斯的故事后,宣布圣诞节是他们工厂的节日,如果有人加班,会得到两三倍的工资。

这位工厂主一定相信狄更斯通过小说传递的信念:有教育和慈善,有和睦的家庭,无知和贫困就会从世界上消失,世界就会更美好。庆祝圣诞节,和家人团聚、吃火鸡、装饰圣诞树,就是在肯定这种信念。这一点,不仅对狄更斯同时代的人如此,对今天的读者,也是一样。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过,19世纪,是西方人集中发明传统的年代。圣诞节的流行,正是在这段时间,也是这场巨浪的一部分。

当时,科学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让西方人深信自己是命运的主宰。但是,现代科学思想对普通人的心灵,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旧的秩序被颠覆,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

狄更斯在《圣诞颂歌》中传递的信念,就像是一个避风港,为身处动荡年代的读者提供了慰藉,成为他们的精神能量。

好,狄更斯和《圣诞颂歌》的故事就讲完了。虽然“狄更斯发明圣诞节”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的是,狄更斯重新塑造了这个节日。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部文学作品能有这样的力量。但在那个年代,小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人们相信小说有教化作用,读者也愿意在小说中接受教化。他们相信小说能传达有力量的思想和关于人性的认识。
那些虚构的人物和他们的人生轨迹,让很多人获得有关人生、社会和道德知识。读完小说,他们也愿意相信小说所传递的信念。
这样看的话,圣诞节,或许可以说是一个由文学创造的奇迹。

今年是跨年演讲的第十年,为了让你不错过一丝精彩,我们增设了「跨年演讲共学群」。 


共学群不仅会为你提前剧透跨年筹备,还有九年的跨年演讲PPT超全合集。最重要的是,今年跨年演讲的金句与资料,都会在群中会实时同步给你,让你抢先拿到最新鲜的干货。 


所以,今年不要错过「跨年演讲共学群」的特殊福利!现在扫码添加顾问,即可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得到听书》

罗辑思维
关注罗辑思维,我们一起终身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