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辞别友人,题赠了一首七古,层层铺垫,结尾令人感慨不尽

百科   2024-10-23 07:03   安徽  

唐代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诗人,李白就是深受后世崇敬、千年一遇的大才子。李白早年漫游神州各地,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刚开始虽有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却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一无所知。同时富裕的经济条件、以及顺利的生活境遇,也使他失去了接触下层百姓的机会。

当李白有幸在长安城里供奉翰林之后,他受到了唐玄宗的激赏,也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与际遇。不过好景不长,诗仙还是因为受到排挤和打击,最后被皇帝赐金放还,让他终于变得稍微清醒,只是在安史之乱后,他又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导致他遭遇流放而最终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下面分享李白辞别友人,题赠了一首七古,层层铺垫,结尾令人感慨不尽。

别中都明府兄

盛唐 · 李白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李白的诗歌追求清水芙蓉之美,情感真实,毫无矫揉造作,更不会无病呻吟。无论是充满理想主义的昂扬情调,还是纵情享乐的生活情趣,都表现得极其真率。李白在生活中也主张去辩雕、返自然,更显得充满自信。

诗仙性情豪爽,每到一处都会有陌生的朋友迎来送往,并热情地邀请他饮酒赋诗。诗仙恭敬不如从命,从而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佳篇。这首诗创作于李白45岁那年,当时太白即将离鲁南游,临行前中都县令亲自为其饯行,诗人感怀对方一腔深情,于是赋诗相赠。

开篇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意,“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李白夸奖这位县令大人的文章堪比陶渊明,他的酒量也不逊于五柳先生。只要大人小试锋芒,中都县就被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也因此而闻名天下。

中都,位于山东汶上。,治理的意思。陶渊明是李白的偶像,太白喜欢他的文学作品,又佩服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的高风亮节。诗仙如此高度评价县令大人,虽然有点恭维之意,不过也反映出对方确实出类拔萃,不然李白也不会随便接受他的邀请。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这两句表达出一种依依别情。李白非常欣喜自己能在东楼出席连枝之会,但又遗憾聚散匆匆,马上就要于南陌与朋友们作别,凄楚的场景宛如落叶分飞。

诗人连续运用了两个比喻,极其生动。作者形容他与好友的友情,就像连理枝一样亲密无间。诗人又将自己四处漂泊的处境,比作离开枝头的落叶。

同时一“喜”一“愁”也是真情流露,展现出作者非常珍惜与朋友的欢聚时光,又极其惆怅此次一别恐将后会无期。此时的诗仙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丝毫没有掩饰激动的心情,着实令人感动。

七、八两句则寓情于景,“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城角的溪流缓缓流淌,在秋日阳光的映照下,更显清澈明亮。海上的青山巍峨险峻,却因暮云笼罩而显得如此浩淼。(渌水,形容清澈的流水。)

县令大人一直将李白送到郊外,这才与诗仙挥手告别。诗人一边默默地回看城郊的美景,一边在心中担忧着前程,又挂念着好友。景色描写越是迷人,就越能彰显出诗人的不舍之意。他深知此次南下,估计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中都县,不禁涌起万千愁绪。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结尾将愁情推向高潮。诗人不辞一醉,愿与朋友一起留住皎洁的月光,只是他又非常惋惜,明朝他就要像一只离群孤飞的大雁。

诗人通过前文的铺垫,逐渐地加强了这种离情别绪,最后终于忍不住悲叹。一个“惜”字,饱含着多少真挚情感,也表明李白真乃性情中人,又岂能用谪仙的浪漫和潇洒,掩饰其纯真的一面。

李白曾自比谢安,并向往其潇洒闲适的生活,又赞美其风流不羁的风度,只是无缘与其面对面交谈。如今他总算遇到了一位宛如陶渊明的县令,彼此却又无法经常在一起吟诗饮酒,诗仙心中的惆怅可想而知。李白虽然是唐代诗坛的巨人,可是他在热情的朋友面前,又像一个纯洁的孩子,实在令人感慨不尽!

谈诗论词
增长知识、明白事理、结交朋友、交流感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