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才子的名作,脉络分明,余韵不尽,让人仿佛置身幻境

百科   2024-10-12 06:56   安徽  

古代很多文士不慕名利,他们一生栖迟于草野,就薮泽、处闲旷,追求一种超然玄远、不萦世务的逍遥人生。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喜欢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甚至观奇揽胜、畅身体玄,并且细心地形之于诗,传世久远。

唐代天宝开元之时,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于神思,才子们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并采用各种文学表现技法,描绘出山水之壮美,也彰显了其个人的独特风度。下面一起读诗:

春泛若耶溪

盛唐 ·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綦毋潜,字孝通,江苏宜兴人,唐代开元年间进士及第。綦毋潜入仕后授宜寿尉,后来又担任过集贤院待制,再迁右拾遗,终著作郎。安史之乱后,才子归家隐居,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綦毋潜经常与王维、李颀、韦应物等人诗歌唱和,他还被王维夸赞为“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他的诗风清秀,多写隐逸之思,这首名作描绘春日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更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诗的大意是:寻幽探奇的兴致一直延续,此次外出探访,也是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轻柔的晚风,吹拂着一叶扁舟;行进在春花掩映的航道,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溪口。

入夜之际,小舟又缓缓地转出西山幽谷,诗人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他抬头遥望南天上的星斗,并未觉得中间隔了重重叠叠的山峦。

溪面的水雾逐渐升腾,一派白茫茫的景象。夜色深沉,两岸树木在一弯纤月的陪伴下,正悄悄地退向身后。凡尘之事就像那弥漫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长久地隐居于若耶溪畔,悠然地持竿而钓。

作者首先介绍自己此次出行虽然漫无目的,却又一直是兴趣不减。“幽意”是指寻幽探奇的兴致,“随所偶”即“随所遇”,意味着诗人不急不躁,任凭小舟在水面上沉浮漂荡,他只顾一路欣赏风景,寻觅创作灵感。

正因为不为名利所驱使,诗人才会显得如此悠然自得,不然一定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却将错过沿途美丽的风景。作者不说心情放松,而“无断绝”三字却清晰地告诉读者,诗人非常惬意逍遥,早已挣脱了俗事的羁绊。

接下来,作者便具体介绍自己春日泛舟的感受。晚风柔和、野花璀璨,诗人坐在船头,仿佛正在画中游。才子其实也和溪流、小舟以及众多景物一样,成为巨大画布中的一个像素,也将读者带入美丽绚烂的春天里。

诗人在水面上一直漂流,经过溪口,来到西壑,又进入深潭,仰望星斗。水面上白雾迷茫,“溶溶”二字,展现出一幅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更令人感觉神奇的是,“隔山望南斗,林月低向后”,群山仿佛近在咫尺,视线中景物纷纷倒退,唯有才子自己宛如身处境外。

最后两句抒发作者的感怀,如此清幽宁静的氛围,让人神怡心醉,乐此不彼,他多么希望可以长住于此,即使终日持竿垂钓,也不厌倦。因为人世间实在是充满了无常和痛苦,唯有仙境般的若耶溪,才是使人忘忧的凡间胜境。

盛唐才子的名作,脉络分明,余韵不尽,让人仿佛置身幻境。诗人经常感觉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所以为了摆脱名利的束缚、俗事的羁绊,诗人便逍遥尘世间,悠然忘我,渴望天人合一。人生苦短,需要懂得放下,若是整日奔波劳累,又神思恍惚、忧虑不尽,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朋友们,大家如何评价綦毋潜的这首五古,欢迎留言!

谈诗论词
增长知识、明白事理、结交朋友、交流感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