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气爽、登山赏景的好时节。重阳节时金风玉露、菊花盛开,人们佩戴茱萸、赏菊赋诗,品尝美味、祛灾祈福,悠然惬意地欢度华夏民族的这一传统节日。
菊香淡雅、醇酒浓郁,文人墨客们落帽遗簪、拼个酩酊。一枝普通的茱萸,走进了才子们的诗行,也代表着思念和祝福;一只轻灵的纸鸢,放飞在辽阔的天宇,更象征着自由与梦想。
山路崎岖,挡不了攀登的脚步;荆棘丛生,拦不住热情的游客。花甲老人、古稀老妪,不惧艰难、豪情满怀,他们如此投入和忘情,不愿错过每一处风景,又尽情地享受着每一分钟。
老人们忘忧怡情、晚节坚贞,就像那傲寒而又芬芳的菊花,令人心生崇敬之意。唐代才子们曾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其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详和的名句,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佳作。下面一起欣赏王昌龄的作品:
九日登高
盛唐 ·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很多读者对他的名篇可以倒背如流。这首诗创作于王昌龄而立之年,当时他刚刚进士及第,才子胸怀壮志,渴望在仕途中大展宏图,于是便在九日登高时即兴创作,赋诗抒怀。
诗的大意是:京城周围群山环绕,苍翠巍峨。重阳节时天气晴朗,诗人登楼远眺。小雨初霁,不远处湖畔的平地上,菊花经过雨水的清洗,更显得润泽娇艳。皇宫御苑中霜染红叶,甘梨缀枝,一派喜人的丰收气象。
游人如织,大家插着茱萸,畅饮美酒,彼此间祝福着健康长寿。盛装的美女头上装饰着翡翠凤钗,翩翩起舞,愁态可掬,仿佛正在思念着故园。不要以为陶渊明醉在篱下如此风雅,其实又有多少人亲眼见过眼前这般热闹景象?
开篇介绍时间和地点,诗人刚刚踏入仕途,心情激动,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皇城周围巍峨绵延的群山,遮挡了他的视线,诗人索性登上高楼,眺望远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王昌龄虽然是盛唐杰出才子,但他也是凡夫俗子,逢此重九之日,岂能不思念亲人,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不过远望当归,也是心中的一种寄托。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这两句由近及远,对仗精巧,展现出深秋时的景物特点。亭皋是指水边的平地,雨后空气清新,盛开的菊花更显迷人。天苑是指皇家花苑,其中的梨树正结出了硕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美景,也委婉地传达出作者轻松的心情。
颈联刻画了人们欢度重阳节的盛况,“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欢乐的人群中既有兴高采烈的男子,也有风姿卓越的佳人。人们鬓插茱萸,一边品尝着菊花酒,一边饶有兴致地欣赏着美人们载歌载舞。一个“愁”字,采用移情手法,作者不提自己的愁情,其实更加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乡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最后两句意在言外。诗人将东晋高士陶渊明与眼前欢度重阳的人们进行对比,并认为五柳先生醉饮篱下的悠哉生活,虽然已经足以令人羡慕,可是盛唐的佳节气象却更胜一筹。
王昌龄写于重阳节的七律,文思泉涌,细腻生动,最后两句意在言外。全文形象逼真,展现出盛唐时期人们庆祝重阳节的盛况,抒写了作者对故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委婉地道出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以及对美好前途的期待。
重阳节既是属于老人的节日,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儿节,人们作绛囊、系茱萸,期盼平安幸福的日子。同时深秋之际草木萧瑟,人们在郊外留连盘桓,惜香怜翠,也是在辞别一年的青枝绿叶,渴望来年万物生机,更希冀全家老小都能幸福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