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隐居时吟诵的七律,视听结合,比喻贴切,令人赞赏不尽

百科   2024-10-26 07:04   安徽  

大自然多姿多彩,尘世间气象万千。明媚的阳光、变幻的云霞,让人心旷神怡;巍峨的群山、奔腾的流水,令人惬意舒心。骚人墨客们徜徉于山水之间、流连在花前月下,不时地会触发激情和灵感,并产生无尽的想象。

一年四季的景色不停变换,春花秋月、夏荫冬雪,既能使人感受到一种神奇和惊艳,又可引发才子们挥毫泼墨,从而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让人爱不释手的佳作。明代一位诗人就曾在春日抒写心中的复杂情感,下面一起欣赏这首七律:

春兴

元末明初 • 刘基


柳暖花融草满汀,日酣烟淡麦青青。

枝间好鸟鸣求友,水底寒鱼陟负萍。

异县光阴空荏苒,故乡蛇豕尚膻腥。

感时对景情何极,悼往悲来总涕零。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曾辅助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他不仅具有张良、孔明之才,也有不朽诗文传世,堪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刘伯温的才华深受明太祖的赞赏,同时也被对方严加防备。虽然刘伯温非常希望继续辅佐明太祖,并尽可能地为大明王朝发挥余热,可是朱元璋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刘伯温怀才不遇,于是便深居简出,最后干脆向朝廷申请退休。

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年,当时诗人在故园赋闲,等待时机。刘伯温春日郊游,触景生情,表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慨。

开篇远近结合,并以乐景反衬哀情,“柳暖花融草满汀,日酣烟淡麦青青。”诗人来到野外放眼四望,只见柳枝婆娑、繁花似锦,碧波荡漾、嫩草含珠。和暖的天气里,山明水秀、流水绕村,轻烟薄雾、小麦青青,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作者在此叠加了很多意象,“杨柳、繁花,芳草、暖日,淡烟、青苗”,烘托出一派迷人的气氛。诗人弃官隐居,本该放下得失,尽情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美好风景,可是结合后文可知,其实作者不过是借景抒情,反衬其愁苦的心境。

枝间好鸟鸣求友,水底寒鱼陟负萍”,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展现出诗人在春日踏青时的见闻。出句从听觉入手,树枝间的鸟雀不断跳跃、欢鸣,似乎在呼朋唤友,又好像在欢迎诗人的到来。

对句又充分地调动了视觉器官,溪水清澈见底,潜游的鱼儿不时地在萍沼间穿梭,仿佛极其享受这种嬉戏的乐趣。陟(zhì)负,上升并顶起的意思。

作者通过如此生动的刻画,细腻地展现出暖春时节郊野的美丽风光,也为后文的抒情进一步打下基础,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愁情。

颈联比喻生动,“异县光阴空荏苒,故乡蛇豕尚膻腥。”诗人不仅没有感到开心,反而忽然回忆起自己在异乡奔波时的情景。当时诗人虽然在元朝担任了几任小吏,却毫无建树,更无法为百姓们扶危济困,于是便感到蹉跎岁月,更有些无可奈何,后来干脆就离开了仕途。

回到故乡,他依然心绪不宁,因为经常目睹乡亲们艰难困苦、遭受压迫的凄凉场景,虽然很想振臂一呼,可是他又知道自己手无缚鸡之力,更是独木难支,所以只好继续耐心地等待机会。蛇豕比喻那些为非作歹之人,膻腥则指一些肮脏而又恶毒的行径。

感时对景情何极,悼往悲来总涕零”,最后两句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悲戚之情。时局动荡、生活窘迫,诗人无力扭转乾坤,即使面对春日丽景,却无意观赏,反而触景生情,引发其追忆往日的悲戚之事,又悲叹渺茫的前途,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泪湿衣衫。

刘伯温隐居时写下的七律,视听结合,比喻贴切,令人赞赏不已。作者在前两联层层递进,不断地渲染出一种美好的春日景象,后两联则传达出诗人感伤时事、悲愁未来的愁苦之意。全文采用了视听结合、远近交替以及拟人、比喻等手法,可谓底蕴不凡,耐人寻味。

谈诗论词
增长知识、明白事理、结交朋友、交流感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