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水平极高的七律,跌宕起伏,挥洒自如,彰显了诗圣的博大襟怀

百科   2024-10-29 07:00   安徽  

杜甫生活于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过程中,他在战乱中失去了飞黄腾达的希望,不具备纵酒作乐的物质条件,只求一个暂时安稳、可以温饱的环境,并尽量过得优游愉悦,闲适自在。可是由于烽火不断,杜甫其实经常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需要不断地为温饱而奔波。

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开拓了视野,也有了更广泛的写作题材。他的视线开始转向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举凡国家大事,人民疾苦,征人愁苦,农家血泪,以及鳏夫寡妇、渔人樵牧,无不入诗。诗圣晚年的很多作品就体现出这种特点,下面一起读诗:

野望

唐 ·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赞同初唐诗人陈子昂兴寄与规讽的主张,并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同时他也侧重展现诗歌的思想内容。杜甫还将情感的随意抒发与比兴、规讽相结合,忧愤深广,让人惊心动魄。

杜甫在创作上提倡苦学,讲求功力,无论构思还是格律,诗圣都堪称唐代屈指可数的名家。这首诗沉郁悲壮,对仗精工,并融入了诗圣的一腔深情,令人过目难忘。

安史之乱后,杜甫四处漂泊,生活窘迫。后来他在亲友们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郊外修建了一座草堂,暂时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诗人心情也变得轻松,劳作之余也会不时地到户外散步,这首诗就写于诗圣知天命之年,表达了心中的万千思绪。

开篇描写居所周围的景象,“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草堂对面的西山长年积雪,周围的三座城池都有重兵戍守;南郊之外的万里桥,横跨于波涛翻滚的锦江。三城是指位于当时四川境内的松、维、保三州。作者在此说明虽然当地天气严寒,战乱未停,不过清澈秀美的锦江、雄伟壮观的大桥,却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这两句充满了伤感和无奈。四海之内连年发生战乱,华夏大地烽烟四起,杜甫一家人虽然可以暂时安稳,可是他的弟妹们却由于音讯不通、道路阻隔而失去了联系;亲友们被分割于天涯海角,诗人经常独自一人望月怀远,心中极其悲戚。

杜甫虽然是大诗人,但是他同时也是凡胎肉身,何况七情六欲更是人之常情。值此忧患相仍的年代,诗人一边忧国忧民,一边思念亲人,可是山水远隔、距离遥远,他又无法获悉诸弟的音讯,即使焦虑不安,也是无可奈何。

颈联体现出诗圣的爱国情怀,凄怆的语气令人不忍卒读,“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诗人悲戚地说,如今我身体憔悴多病,年事已高,不仅蹉跎了岁月,而且又无点滴功德,不能报答圣明的君王,心中倍感羞愧。涓埃,本指细小的水流和尘埃,这里指为朝廷所做的贡献。

杜甫年少时苦读诗书、勤奋钻研,青年时又壮游各地、交游广泛,并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他生不逢时,仕途多次受阻,又不幸遭遇战乱,似乎就在转瞬之间,他就显得如此苍老。诗人深感时不我待、报国无门,岂能不觉得寒心和失望?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杜甫在最后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先生独自骑着一匹瘦马到郊外野望,极目所眺不仅是萧瑟的景物,而且更感到人事萧条,让人不堪回想。结尾点出题目的“野望”二字,并抒写了对大唐王朝每况愈下的极度担忧,尽显诗圣的博大襟怀。

诗圣感怀年老体衰,就像深秋时寒风冷雨中的枯叶,又似暗夜里即将熄灭的孤灯。诗人心中的身世之艰、孤独之苦,还有忧世之悲、思亲之痛,无不溢于言表,让人叹息不止。

杜甫水平极高的七律,跌宕起伏,挥洒自如,彰显了诗圣的博大襟怀。全文跌宕起伏,开篇惬意轻松,中间两联悲戚感伤,最后又显得忧心忡忡。作者挥洒自如,前三联对仗工整,结尾耐人寻味,可见诗圣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

笔者不才,抛砖引玉,写下一首小诗,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之情:

《致敬杜甫》
泰山之颠,我追寻着你的足迹
山色依然苍翠,人群更加拥挤
千年之前的一位青年才俊
曾在此一览众山小
岳阳楼下,我仰望那雄伟的建筑
洞庭碧波,涛声依旧
人们效仿着诗圣凭轩远眺
那片载满忧伤的孤帆却不见踪影

万里桥边,我打听着你的故事
一座古城荣幸地与你邂逅
传世的诗篇描绘了美丽的画卷
竹林花海,仿佛都从诗行中涌出
浣花溪畔的田地里,春雨润无声
曾几何时,你在溪边劈柴种花
夜色阑珊中,我推开茅屋的小窗
好像看见你正在草堂前若有所思

谈诗论词
增长知识、明白事理、结交朋友、交流感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