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瑜x王浩全:丹东梭子蟹,开海的第一口鲜

时尚   2024-09-29 20:01   北京  




秋天,住在中国北方海边的人先享受世界。


丹东,黄渤海海域正式开海,人们汇集于此地,只为秋天的第一口鲜。


乘着海风,Green BAZAAR美食文化探索系列#风味与风华 丹东特辑,与发起人黄景瑜、米其林主厨王浩全一起,以鲜美之名,见证人与海的互相成全。


这是一趟寻访美食之旅,也是感受这座城市最好的时机。




黄景瑜

中国青年演员

丹东文旅形象大使

王浩全

出生于山东,成长于东北。北京米其林指南一星餐厅鲁上鲁创始人&主理人,首位北京米其林指南年轻厨师奖获得者









随着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沉寂近4个月的东港黄海海鲜批发市场的水产品区,再次热闹起来。


会吃的食客们在这里聚集,为一家人采购今年开海后的“第一口鲜”——梭子蟹。


驻足水产摊位前,黄景瑜与主厨王浩全正在仔细挑选梭子蟹。


“景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丹东人,你会不会挑螃蟹?”主厨王浩全拿起一只螃蟹,问道。


“我买螃蟹不挑,咱家这边的人非常实在,给你的都是好螃蟹,很实诚。”


“这个拿起来很重。海水越凉,长得越好。”







看得出来,黄景瑜也是一名吃蟹的行家。


如黄景瑜所言,东港梭子蟹的品质极为出色,是丹东海鲜的代表之一,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在还是初秋,因为黄海北部水温偏低,梭子蟹的生长周期更长,目前还不到最肥美的时候,但已肉厚味甜,成为丹东人民餐桌上最值得期待的美食之一。










回到厨房,二人开始整理食材。


“刚打捞上来的梭子蟹,有可能带着泥沙,需要用小刷子清理。”主厨王浩全介绍着处理的步骤。


“还可能挂着一些渔网。”黄景瑜说道。他拿着小刷子仔细刷洗,不管是饱满的蟹身、乱划的蟹脚还是小小的蟹嘴都不放过。




衬衫:ANDREW MACKENZIE




清洗过后,将螃蟹放入蒸箱大火蒸10分钟,就进入了拆蟹环节。


谁能想到,徒手拆螃蟹对于海边长大的黄景瑜来说,竟成了一件难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黄景瑜吃螃蟹,连手都用不上:“我都是直接用牙啃。”他从小就擅长“啃”螃蟹,用大白牙“嘎嘣”一下咬碎外壳,风卷残云般将蟹肉啃食干净,手都不带脏的。


习惯了大口吃蟹的他,帮厨时好几次都差点顺手将蟹直接送进嘴里。好在对成品的期待压制了馋劲儿,雪白的蟹肉被悉数拆出。





接下来,就到了主厨王浩全的主场,行云流水间,一道梭子蟹鱼籽滑蛋呈现眼前。




因为寻到了好食材,一名厨师的主观创作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用丹东的时令特产融入传统的鲁菜技艺,这是王浩全的高明之处,也赋予这道菜全新的鲜美之道。


食材不在名贵,而在风味。王浩全通过不同技法将风味进行碰撞、交融,激发出更惊喜的味道,使口感与美感都进入next level,难怪黄景瑜吃着吃着会感叹:“再来两碗。”













如此了解东北风味,只因王浩全成长于此。


从5岁到16岁,他在东北度过了全部的青少年时光,从口音、口味到习惯、性格都浸泡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多年过去,当时的小男孩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米其林一星餐厅主理人兼主厨。在王浩全身上,你既能看到后天的热情与努力,更能看到对美食天然的喜欢。


若被问及为何想要当厨师,他的回答朴实无华:“我就是喜欢吃。我喜欢吃一些没有吃过的味道,可能就是这个奠定了我对做厨师的向往。”


简单的满足感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能量,用一种易于获得的快乐更长久地驱动人前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乐在其中。


王浩全来过好几次丹东,每次都会去市场逛一逛,看看有什么时令优质食材。




灰色外套:FILA

黑色外套:波司登

红色外套:FILA

T恤:FILA




时值开海,海鲜市场里琳琅满目。


大小货车在人流中穿行,载着堆成山的海螺、贝壳等新鲜海产等待卸货。货车停下,车厢门开,咸湿的海水淌出,将市场浸润变为一个精华版的微观海洋。


各式各样的贝类与海螺壳上泛出新鲜的光泽;凶猛的大螃蟹举着双鳌满地乱爬,又被忙不过来的摊主在收钱间隙,麻利地用大铁铲四下拢回;肥美的对虾、虾爬子活蹦乱跳,虾尾有力地拍打着,有着生猛的美感……







人们往来于此,带走最鲜美的自然之味,想与最爱的人分享。


对于王浩全这样爱吃的人来说,丹东是个好地方。


而像王浩全这样喜欢丹东的人,还有很多。


人们因为不同的目的来到丹东,却因为同样的理由爱上了这座城市:这里依山傍海,这里民族交融,这里历史悠长,这里包罗万象,这里热情好客,这里民风淳朴,这里山珍众多,这里海味绝佳,这里……







在同质化、快餐化的今天,丹东让人们找回有关食物最本味的记忆,找回对生活最本真的初心,某种程度上,这确是一种微小而又伟大的使命。


也许,这就是一座城市对一群热爱风味的人们、对这个造就风华的时代最真诚、最直接的告白了吧。







GB = GreenBAZAAR

王 =王浩全




GB

今天来到丹东有什么感受?


丹东属于辽宁的一个海滨城市,它有东北菜的一些基础的、招牌的元素,又有本地海鲜、江鲜、山珍兼具的特点,我觉得丹东非常好地体现了东北的饮食和文化。




GB

这一次“风味与风华”的拍摄有哪些启发?


我们走了很多地方,从渔港、早市到海鲜市场,我觉得很多食材和地方的菜品值得我带回北京,比如现在刚刚开海的梭子蟹、黄蚬子和一些小海鲜,比如面条鱼、水果等一些食材,我觉得都是好的东西,我会用这些东西回去塑造属于我自己的味道。







GB

你觉得丹东的风味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丹东的风味可能是有一些东北特色的菜式,一些民族风情的元素,一些特定食材的专门店,还有人们在风味上的一些表达方式。怎么样把这些东西重新塑造出来?怎么让东北菜登上“大雅之堂”?怎么能够代表丹东?我觉得提升空间也是蛮大的。







GB

鲁菜和东北菜的共性在哪?


共性有很多。山东也有一些渤海湾的海鲜,小海鲜的一些烹饪技法几乎都是一样的,口味没有太大区别,所以我觉得东北菜也是延伸于鲁菜的菜系。




GB

创作一道菜品,是想法更难还是做法更难?


想法更难。因为你要将你所见到的东西,通过你的想法和团队的塑造能力,把这个东西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如果没有想法就不可能做得出来,先谈做法就没有任何意义,想法永远是第一的。在这个行业中,你要有思想,要有走出去的见识,要有对行业极度的热爱,取长补短,把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GB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认为当厨师是一条值得走的路?


我16岁去的北京,进入餐饮行业做服务员。做了两个月之后,发现对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支撑。那时候觉得进入厨房很好,因为厨师能学到手艺。我觉得人没有手艺的话,以后的路是走不宽的,所以我就特别坚决地去选择了厨师这个职业,进入厨房去学厨。







GB

你作为厨师,成就感源自哪里?


我觉得还是来源于食客。无论我们创造什么品牌,做什么菜,都离不开食客对一个餐厅的认可,来源于我们整个团队塑造出自己的产品,然后通过每一个菜式传递给客人,让客人喜欢我们的菜系,这就是我最大的一个成就感。




GB

厨师是一个讲究传承的行业吗?


绝对是。因为你没有传承的话,无论是菜系还是你自身在行业领域的存在都没有根,你就没有灵魂!没有传承你就想要自己独树一帜的话,非常难。




GB

丹东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是什么?


最深刻的一道菜就是鱼籽滑蛋。我看了很多丹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也看了很多小海鲜、江鲜的做法,但我觉得还是要在最传统的菜里,去挖掘独属于丹东的特色。我上一次来就对鱼籽滑蛋感兴趣,这一次来我就想把这道菜拿出来重新塑造一下,对我来讲还是蛮有吸引力的。正是因为现在做的人少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发扬)。












特别鸣谢

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联合出品

黄景瑜工作室


场地鸣谢

丹东明珠酒店


联合宣发

Beijing BANG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

美食文化顾问:王云浩

统筹:毛阿达

艺人妆发:@木子11A梳化间

摄影:七 、路小五

造型:SEGELN、Norah

撰文、采访:咔咔Kk

星厨妆发:wenjing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雷鑫冉、葛一丁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时尚芭莎
开启时髦女性的生活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