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条产业链:天然气

文化   2024-11-14 14:30   福建  
天然气是清洁的化石能源
天然气一般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生成并埋藏在地下的、由气田开采出来或者与石油一起被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烷烃,甲烷含量95%以上,具有清洁低碳属性,是化石能源中相对低碳品种,
天然气标准热值与石油接近,远高于煤炭,且其单位热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石油的77%、煤炭的59%,
且天然气中硫、氮元素含量极低,与石油和煤炭相比,天然气更加高效、清洁,是实现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关键。
天然气与煤排放的污染物相比,灰分为1:148,二氧化硫为1:2700,氮氧化物为1:29。
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天然气与煤炭、石油并列为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天然气热值远高于煤炭
天然气燃烧碳排放较低
资料来源:何东博,贾成业,位云生等.世界天然气产业形势与发展趋势[J].天然气工业,2022,42(11):1-12.
2022年全球天然气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

天然气行业产业链
天然气产业链一般可以分为上游产气、中游储运、下游消费三部分。
上游:我国天然气来源可分为以三桶油主导开发的本土天然气,来源与中亚与俄罗斯的管道气以及通过LNG船舶运输的进口LNG;
中游:天然气运输方式包括管网、LNG槽车,储运设施包括LNG储罐及地下储气库等设施;
下游:天然气下游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工业燃料、居民燃气、化工、发电;
中国城市燃气及工业用气消费占比较高,分别为33%及42%,天然气发电及化工用气占比仅为17%及8%,天然气在这些领域仍有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示意图
天然气下游应用主要分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和化工用气四个领域。
工业燃料用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工业企业将天然气作为燃料,另外则是城市中天然气锅炉、窑炉对天然气的消耗;
城镇燃气主要包括城市和乡镇居民日常燃气使用、商业用气及冬季取暖等公共服务用气;
发电用气主要指热电联产、调峰电站及分布式能源项目中燃气轮机对天然气的使用;化工用气主要是天然气合成氢气后再制备氨、甲醇等。

国内天然气供给格局
2023年中国天然气供应结构中,国产气占比58%、进口LNG占比25%、进口管道气占比17%。
一方面,我国大力推动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2023年国产气量23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6亿立方米;另一方面,天然气进口格局也持续多元。
管道气方面,2023年进口管道气量671亿立方米,其中中俄东线供气量稳步增加,全年进口量超220亿立方米;
LNG进口也恢复性增长,全年进口LNG总量7132万吨,同比增长11.7%,其中现货采购占比35%,较上年增长27%。
全国天然气产量23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增量123亿立方米,连续7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
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突破96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43%,成为增储上产重要增长极。
2023年中国天然气来源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3年国产天然气各细分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
随着“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全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但是近几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国内产量增速有所放缓。
2023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2324亿方,同比增长5%。未来我国将继续立足国内保障供应安全,推进天然气持续稳步增长,
国家能源局预计我国天然气产量在2025年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2040年以及以后较长时期稳定在3000亿立方米以上水平。
在产量结构中,“三桶油”占比超过80%,其中中国石油占比达到60%,是国内天然气产量龙头,引领国产气的增长。
并且2023年中石油天然气销售量也占据54.7%的份额,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中国天然气产量变化(十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BP
2023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结构
资料来源:统计局
2023年中国天然气销售结构
资料来源:统计局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天然气优质储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低渗透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成为新增储量的主体。
“十五”期间非常规天然气新增储量占比为72%,“十二五”时增长到92%,2019年为100%,预计至2030年占比将持续超95%。
我国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2018-2023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非常规天然气(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产量
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由不足35%提升到约43%,成为天然气产量重要增长极。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预计2035年占比达50%。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将在3000亿立方米水平稳产,
其中,常规气产量为1500亿立方米、致密气产量为7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为60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为200亿立方米。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比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3年中国非天然气产量构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预测2035年中国非天然气产量构成
资料来源:贾承造,《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前景与未来理论技术五大挑战》,石油学报,2024,45(01):1-14,
根据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陆上致密气总资源量21.85万亿立方米
其中,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13.32万亿立方米,占总资源量的60%以上,四川、松辽、塔里木盆地均超过1万亿立方米,其他盆地零星分布。
根据中国石油第四次资源评价结果,我国致密气探明率处于偏低水平(仅为 25.1%),与成熟探区50.0% 左右的探明率相比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预测未来我国致密气的可新增探明储量5万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
未来新增探明储量是确保我国致密气进一步稳产的资源基础,按采收率30% -35% 计算,
新增探明部分的天然气可采储量介于1.50-1.75万亿立方米,可支撑我国致密气700-800万亿立方米年产规模,并持续稳产至2050-2060年。
我国致密气开发情况及前景
资料来源:贾爱林,位云生,郭智 等,《中国致密砂岩气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天然气工业,2022,42(01):83-92.
中国历年新增天然气、致密气探明储量图
资料来源:汪海阁,周波,《致密砂岩气钻完井技术进展及展望》,天然气工业,2022,42(01):159-169.
中国页岩气勘探不断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湖北宜昌、贵州安场等地区的“三新”领域中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海-陆并举、盆山并进”的页岩气勘探新格局。
至2023年底在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探明8个大型页岩气田及1个小型页岩气田,
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2.96万亿立方米,建成页岩气产能 450亿立方米/年,年产页岩气250亿立方米。
预计2025年全国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将主要来自四川盆地,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43%。
“十四五”期间,埋深介于3500-4000米的海相页岩气开发技术将基本过关,
考虑20年稳产的要求可以上产100亿立方米每年,以支撑 2025 年全国页岩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
若埋深介于4000-4500m海相页岩气开发技术获得突破,2030 年全国海相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400亿立方米。
中国历年新增天然气、致密气探明储量图
资料来源:邹才能,赵群,丛连铸,《中国页岩气开发进展潜力及前景》,天然气工业,2021,41(01):1-14.
我国2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储量为30.05万亿立方米,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共有42个主要聚煤盆地,其中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以上的有10个,
按资源量大小排名分别是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滇东黔西盆地、准噶尔盆地、
天山盆地、川南黔北盆地、塔里木盆地、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以及吐哈盆地。
中国煤层气产业实施近期和长远“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1步,将2030年之前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到2025年,实现理论与技术的新突破,
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年产100亿立方米,坚定产业发展信心;
第2阶段2025年到2030年,形成针对大部分地质条件的适用性技术,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年产300亿立方米,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2步为2030年之后的长远时期,逐步实现1000亿立方米大产业战略。
中国煤层气资源有利分布区域
资料来源:李小刚,杨长鑫,杨兆中 等,《我国煤层气增产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第33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3)论文集,2023:17,
中国煤层气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
目前陆地油气勘探技术成熟,油气探明程度较高,新发现油气规模逐步变小,而海洋油气资源探明率较低,勘探潜力较大。
海洋油气探明率随着水深加深而极具降低,截至2017年,海洋天然气浅水(<400米)、
深水(400-2000米)、超深水(>2000米)探明率分别为38.55%、27.85%及7.55%。
由于海洋油气勘探处于早期阶段,海洋油气成为最现实的油气开发新领域。
2023年中国海洋天然气产量约23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增量的15%。
当前中浅层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日趋成熟,近海的深层油气资源、深水海域的油气资源仍是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重点方向。
全球天然气技术可采储量及探明率(2017)
资料来源: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特征及趋势分析
2016-2023年中国海洋天然气产量统计(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中国海油公告
目前我国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中亚线、中缅线、中俄线三条管线,其中中亚线是我国发展时间最久、进口量最大的管线。
“十四五”期间进口管道气增量主要来自中俄东线;
中国-中亚管道:其中的A/B/C三条管线经哈萨克斯坦从新疆霍尔果斯进入中国,
D线从吉尔吉斯坦进入新疆,输气能力300亿方,目前在加紧施工;
中俄通道: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气田至中国黑龙江输气管道,2023年供应超220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供应量达380亿立方米,
是近期进口管道天然气主要增量。目前我国还与俄国规划目前还在规划西线以及远东管道,合计输气能力600亿方;
中缅通道:缅甸皎漂港始进入中国云南,该管道2013年开始向中国运送天然气,由于气田产量有限,该管道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未来增量有限。
中国管道气进口
资料来源:wind
中国天然气进口管道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管网集团
LNG的贸易形式主要有期货和现货,期货包括长期合同、中期合同和短期合同。
现货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中长期合同与国际油价挂钩,一般会有3-6个月的延后期。
由于考虑带天然气的稳定持续供应,LNG长协在进口LNG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由于国企在LNG进口中需要承担更多保供责任,因此长协比例也相对民企更高,而民企的贸易方式更加灵活,国内外市场套利空间更大。
2023年中国LNG(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7132万吨(约98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6%,成为全球最大LNG进口国。
从来源看,澳大利亚仍然是最大的来源(34%),其次是卡塔尔(23%),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分别为9%和11%),而印度尼西亚占中国液化天然气供应的6%。
中国LNG进口量
资料来源:WIND
2023年中国LNG进口来源
资料来源:2023年全球LNG市场发展分析

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
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的天然气进入新时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2022年消费量达到3646亿立方米。
由于资源禀赋原因天然气在三种化石能源中占比最小,但发展速度很快,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由1990年的1.47%增长至2020年的7.57%。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较低,典型国家天然气快速发展期一般持续30年以上,
预计到到2030年左右,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峰值6000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绝大多数情况下柴油价格高于天然气高于煤炭,所以天然气替代柴油有明显优势。
由于煤的价格较为低廉,天然气替代煤炭还需政府进一步出台政策,增加天然气来源,
降低天然气价格,并通过一定的补贴及税收扶持加快天然气替代煤的进程。
中国不同燃料单位热量价格
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中国一次能源占比
资料来源:世界典型国家天然气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整体回升,能源消费增速加快。
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5.2%,能源需求稳步上升,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56.0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4%
2023年煤炭消费量为31.0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0%左右,占比达到55.4%,较2022年下降约0.8个百分点。
2023年石油消费量约7.67亿吨,同比增长7.1%左右,推动石 油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18.2%。
预计2023年天然气消费量3 8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6.9%,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8.6%。
非化石能源方面,消费增速在主要品种中继续位居前列,增量主要来自太阳能、风能。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情况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据BP数据,2023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2亿吨,较2022年提高了6.07%。
2023年中国每万元GDP消耗0.553吨标准煤,较2022年降低5.4%,2023年,我国来自能源领域的碳排放站全国排放总量的75%。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单位GDP能耗
资料来源:Wind
我国2023年碳排放来源结构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已从2004年的2.3%攀升至2023年的8.6%,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大3945亿立方米。
城市燃气在居民用气和LNG重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保持增长,城市燃气消费占比增至33%;
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化工行业用气,占比分别为 42%、17% 和 8%。
十年来,政策推动中国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用气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从1848亿立方米增加至3945亿立方米,消费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37%。
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发改委
中国天然气各领域消费量
资料来源: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
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
天然气在工业领域主要用于工业窑炉和工业锅炉,广泛应用于冶金、陶瓷、玻璃、食品、造纸、印染等行业。
在玻璃、金属热处理、陶瓷及热风机等领域,以天然气为燃料时具有升温速度快、可达到>800℃高温、
温度控制精度高、清洁等优点,会显著提高产品品质及产量,其他燃料不可替代,天然气在这些领域的消费具有刚性。
在锅炉燃料领域,天然气、燃料油和煤互为替代,除考虑燃料成本外,各种锅炉的热效率也会影响燃料的经济性,
假设按照燃煤锅炉热效率65%、燃油锅炉热效率75%、燃气锅炉效率85%测算煤、天然气、燃料油的单位热量价格,
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然气较燃料油更具经济性,但与煤相比经济性不足,工业领域气代煤还需要政策推动。
“十四五”期间,煤改气工程仍将持续开展,工业燃料作为“煤改气”重要领域,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燃料天然气消费量1700亿立方米。
各行业天然气成本占比及消费量占
资料来源:EIA
考虑热效率后煤、燃料油、LNG的单位热量价格(元/千大卡)
资料来源:Wind
居民用气量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关,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5.22%,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到70%。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向纵深发展,城镇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从而作为清洁高效能源的天然气需求有望提升。
随着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比不断提高,餐饮、旅游、住宿等产业快速发展将有力拉动商业领域燃气用量。
在交通领域,由于LNG相对于柴油具备一定经济性,所以天然气汽车在我国有一定发展基础。
我国2021年LNG重卡增量为4.6万辆,2022年为3.5万辆,2023年增长约13.75万辆。
由于天然气价格下降,天然气重卡经济性凸显,2023年我国天然气重卡销量15.2万辆,保有量约60万辆。
中国城镇气化人口及气化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LNG重卡保有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
在交通领域,由于LNG重卡与柴油重卡相比,百公里耗气成本可节约14%-33%。
同时LNG重卡无颗粒物、有害物质排放,相比柴油车可减少3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
四川省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数据,1公斤的LNG价格相当于或低于1升柴油的价格的70%时,LNG重卡市场可维持正常情况;
当相当于或低于1升柴油价格的65%时,LNG重卡销量会快速增加。
从目前油气价格来看,天然气重卡的经济性较强,加之国VI排放标准升级、区域环保政策等因素,天然气重卡发展长期利好。
2022年新增LNG重卡3.5万辆,受疫情影响,LNG天然气消费量为142亿立方米,比2021年减少10亿立方米。
中国LNG汽车月度销量
资料来源:卓创咨询
LNG与柴油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卓创咨询
在化工领域,由于政策调控,用气保持低增长,从全国层面看限制和禁止天然气化工的改扩建仍然是主旋律。
“十四五”时期天然气制合成氨、甲醇、尿素、氮肥还要进行去产能和总量调控。
但随着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天然气制氢有望拉动化工领域天然气消费量。
2020年中国氢气产量超过2500万吨,其中煤制氢所产氢气占62%、天然气制氢占19%,工业副产气制氢占18%,电解水制氢占1%左右。
天然气制得的氢气被称为“蓝氢”,其较由煤炭制得的“灰氢”碳排放低,
在综合考虑固碳和纯化后的成本后“蓝氢”成本可以与“灰氢”竞争,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
天然气制得的“蓝氢”将是氢能产业发展首选方案。预计2025年天然气化工用量可达350亿立方米。
中国化工用气需求明细
资料来源:2023年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预测
2020年中国氢气制取来源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各种制氢方式成本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白皮书
在IEA发布的《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的可持续发展情景下,全球天然气发电量将在本世纪20年代后期超过燃煤发电量。
中国要完成至2030年在一次性能源消耗总量中天然气占比15%的目标,最为关键的是做到天然气发电的规模化发展。
目前燃煤发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绝对主力,2023年占全国总发电量超过60%。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天然气发电占电力供应的比例都在20%-40%左右,中国天然气发电占比只有约3%,
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从清洁能源利用和减排的角度,未来中国天然气发电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期天然气发电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资料来源:EIA
主要国家和地区天然气发电占总发电量之比
资料来源: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国内大功率燃机设备的进口提高了燃气电厂建设及运营成本。
针对中国重型燃气轮机存在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十四五”气电大发展窗口期,国内重型燃机不断突破,有望明显降低燃气电厂运营成本。
随着国际天然气价回落天然气发电成本会显著下降,叠加“十四五”电力及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落地,气电较煤电竞争力有望大幅提升。
2022年燃气发电用气量为640亿立方米,考虑到政策推动及气价下降的因素,预计2025年中国天然气发电需求量可达800亿立方米。
哈电通用HA级重型燃气轮机下线
2010-2021年中国天然气发电机容量
资料来源:中国电力联合会、智研咨询
    两个
    大号述财经
    小号记随笔

乡野小哲
专注于产业链与上市公司知识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