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减糖诉求下蔗糖的替代品
代糖是指替代蔗糖等传统糖类物质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根据制备方式,代糖大致可分为人工代糖和天然代糖两大类。
人工代糖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从不同的原料中制得,而天然代糖则是直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所得。
其中,人工代糖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功能性糖醇(含有醇基)和非功能性糖醇人工代糖(简称为人工合成代糖)。
与普通糖类物质相比,代糖不仅能够提供甜味,还具有低热量的特点,
这满足了消费者对甜味的天然偏好的同时也迎合了健康饮食方式下减少糖分摄入的需求。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代糖行业的上游包括植物、化工品、酶制剂等原材料;中游则是各种类型的代糖产品;
下游应用则涵盖了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代糖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食品添加剂手册》,《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上游:原料供应充足,价格逐渐回落
根据不同生产工艺,代糖的制成原料有所不同。
大部分非功能性糖醇是利用化工原料合成,如阿斯巴甜的生产工艺是利用L-天门冬氨酸、L-苯丙氨酸等化合物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得到,
因此非功能性糖醇上游终端原料主要为煤等化石原料,而阿洛酮糖则是利用淀粉作为原料通过酶化法制成;
而对于功能性糖醇(包括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其主要是利用淀粉、蔗糖等天然物质进行反应得到,
所需的原料主要包括玉米淀粉(葡萄糖)、蔗糖等,如赤藓糖醇可通过葡萄糖进行发酵、浓缩、结晶等多项工序制成;
另外,甜菊糖苷等天然代糖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无需繁琐的化学反应流程,原料即为相应的植物。
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和赤藓糖醇的生产工艺图示
代糖行业原料供应充足。玉米为代糖行业的最主要上游终端原料之一,可用于制作淀粉、
葡萄糖以及提供玉米秆,作为赤藓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功能性糖醇的生产原料。
2013 年之前我国玉米供需差额相对比较稳定,而随着我国玉米产量的持续增长,2013 年后我国玉米总供给量快速提升。
根据汇易网,2024 年我国玉米总供给量预计为4.82 亿吨,其中国内产量2.8 亿吨,
期末库存2.0 亿吨,而需求量预计为2.81 亿吨,供需比达到1.72。
并且,玉米大部分需求来自于饲料业,深加工的原料需求占比更低。2024 年上半年我国玉米淀粉平均开工率为64.2%,整体产能较为充足。
另外,其他类型代糖生产所需的蔗糖、煤炭等原料同样供应充足。2022 年我国食糖总供给量2377.6 万吨,
远能满足三氯蔗糖等以蔗糖为原料的代糖生产需求;而大多数人工合成代糖的终端原料煤炭整体产能过剩,
用于制作甜味剂的化工原料数量占比更是微不足道。总体而言,代糖行业的原料供给颇为充分。
我国玉米供需情况
数据来源:汇易网
我国食糖供需情况
数据来源:汇易网
原料成本下降,行业盈利能力将逐渐提升。
在2020 年全球通胀的大环境下,大宗商品价格迅猛上涨,导致玉米淀粉等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整个行业普遍承受着成本压力。
然而,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开始逐渐步入下行通道,玉米、淀粉等主要原料的价格也出现了回落,
这使得行业成本有所下降,预计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步得到改善。
今年以来原料价格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Wind
中游:代糖种类丰富,产品持续迭代
代糖为消费者追求健康、控制体重而减少糖类摄入的诉求提供解决方案。
喜好甜味是人类长期的基因选择结果,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糖类物质是食品饮料甜味的主要来源,
能通过味觉神经给与摄入者快感和补充身体能量,并且具备上瘾属性,受到消费者的大力追捧。
但糖类物质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龋齿、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有悖于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且糖尿病等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糖类物质的摄入,不得已面临口味与健康的两难选择。
而不同于葡萄糖、蔗糖等天然糖类,代糖参与人体代谢的程度较低或甚至不参与人体代谢,因此食用代糖所带来的热量很低,
而且代糖的升糖指数相对于蔗糖较低,整体符合消费者对于“低糖”、“零糖”的追求,并快速发展成为了糖类物质的替代品。
各代糖单位甜度所含热量(千卡每克/甜度)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各类代糖的升糖指数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不同代糖优劣各异,复配使用为常见的应用方式。
一般的非功能性糖醇人工代糖(不包括优质低倍代糖阿洛酮糖等)通常具有高倍甜度,
但在口味上存在劣势,并且其通过化工原料反应合成的制造方式也给消费者带来食用安全性的担忧;
功能性糖醇口味纯正且安全稳定,但甜度相对较低;天然代糖具备纯天然、高甜度的特征,但同样存在口味上的不足。
而复配糖的使用形式可实现各品种的优势互补,是最佳的应用方式。
代糖复配使用一则可以中和高甜度代糖通常带有的苦涩等不良口味,再则能提高阿洛酮糖、赤藓糖醇等具备优异性质的低倍甜度代糖的甜味水平,
增强其对蔗糖的替代效果。下游常见的代糖复配形式有赤藓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
复配形式为代糖常见的应用方式
下游:无糖饮料引领,多元应用兴起
代糖下游应用广泛,饮料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代糖下游应用包括作为食品饮料添加剂、餐桌调味糖、用于药物与化妆品制造等,其中作为饮料添加剂为其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饮料行业在我国甜味剂市场的应用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比高达51%。
从居民摄入糖类的角度出发,含糖饮料也是重要的添加糖来源。
根据《2020-2025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数据,含糖饮料与咖啡和茶合计占据了美国居民35%的添加糖摄入最主要来源,甜品和甜点为第二大添加糖源头,占比为19%。
由此可见,“减糖”、“零糖”主要的针对领域以饮料产品为主,也是代糖行业下游发展的主要高地。
饮料为代糖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美国居民摄入的添加糖来源分布
数据来源:《2020-2025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
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渗透率逐年提升。
受益于社会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居民减糖诉求不断提升,带动无糖饮料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艾媒咨询,2015 年以来我国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由2015 年的22.6 亿元增长至2024 年的约570.5 亿元,CAGR 高达43.2%。
与我国庞大的饮料消费市场相比,无糖饮料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我国无糖饮料渗透率2015 年以来快速提升,由不足0.1%提升至2023 年的2.6%,但在终端市场的占比依然较小。
2014 以来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我国无糖饮料占比逐年提升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Wind
除了饮料,代糖在食品、医药、日化等多个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领域,代糖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类糕点和糖果。
例如,市场上经久不衰的木糖醇口香糖便是代糖在食品端应用的一个经典案例;
在医药领域,代糖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作为药物涂层的一部分,不仅提升了药物的可接受性,还有助于患者更顺畅地进行治疗;
而在日化产品领域,代糖的身影同样无处不在,它在牙膏和口腔护理液中的应用,
在为消费者带来了清新的体验的同时还对维护口腔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代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疑为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更丰富、更个性化的选择,让甜蜜与健康不再是对立的概念。
代糖广泛的应用示例
数据来源: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