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上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她的少年时代似乎也充满了艰辛,她出生于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玛尼雅是幸福的,她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父母爱她,哥哥姐姐疼她,她似乎也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
比如中学毕业那一年,在她选择职业之前,在她住到乡间那一年,在她休假的那段日子,她无忧无虑,胡闹、淘气、参加各种舞会,过着那种坐在雪橇上,去参加那种毫无约束的“库立格”,然后一夜功夫跳坏一双紫色羊皮薄底鞋。
这一年的生活或许是她一生中最欢乐的日子。在这之前,她经历了母亲的离世,经历了沙俄统治下的残酷生活,然而就是的成长环境,玛尼雅却从阿里没有诉过苦。
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幕是:玛尼雅阅读时的专注。同伴们捉弄她,在她周围和头顶都摆上了椅子,整个过程玛尼雅竟然丝毫不知,当她读完一章站起来时,椅子散落一地,她只是揉了揉被砸疼的左肩,说了句“真无聊”就离开了。
之前看过一些关注专注力的文章,是这么说的:说孩子的专注力大多是被大人打断的,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在专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玩玩具,大人在旁边却不断的用语言打断她,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就会受到影响。
看到这样的观点,在孩子专注力方面,我就特别关注,当两个宝宝在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能做的就是在旁边陪着,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再参与其中,当不需要的时候,静静地看着就好。
其实在学生时代,居里夫人看书时被同伴捉弄,是被当做一个笑话来听的,如今看到原文,心中有了不同的看法,它看似是一个笑话,其实告诉我们:真正入迷一件事,我们应该做到什么样的境界,那就是视外界的一切为无物。
我们常常说:周围环境太吵了,我看不进去,实则真的是这样吗?我想大多可能是,你还是不够热爱,当你真的热爱一件事,周围的环境是无法阻挡你前进的脚步的。
还有一点就是,玛尼雅对待捉弄她的伙伴们的态度,一点都不在意,专注于自己当下的事情。
这也告诉我们,不要与无关紧要的人和事纠缠,懂得什么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关注自己热爱的事情,不与傻瓜论短长。
还有一点让我特别佩服,那就是玛尼雅生性先人后己,总觉得对大于自己的人的前途负有责任。在面对前途时,她选择了让自己的姐姐布罗妮娅先去读书,而自己当家庭教师承担费用,理由是自己年纪还小,布罗妮娅再不去学习就没机会了。
当家庭教师的六年时间里,她始终保持着六点钟起床,而且免费教那些想学习的孩子,不断地学习,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对“物理仪器”的热爱,始终没忘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直至她终于逃离的那一刻。
像玛尼雅一样的家庭有很多,我研究生期间的同学就是如此,她跟妹妹是双胞胎,本科毕业以后,她选择了外出工作供妹妹读研,等妹妹毕业后,自己再考回学校进修读研,毕业后没几年,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又选择考博,如今博士早已毕业,又鼓励着自己的先生考博。
还有我的兄长,本科毕业第一时间选择工作,帮助家里,负担我的学业,家庭情况好些的时候再选择继续深造,在我的人生中,有这样一个信念:没有兄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当家庭教师那段苦难的日子,玛尼雅通过写信舒缓自己的情绪,在一封又一封的心中,看出一个小女孩无奈又坚强的生活。
她的信让我想起来少女时代的日记,各种小心思,各种不可言说的秘密,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在日记本中横发泄,最好玩的就是,一边写一边哭一边骂自己,骂完了,心情舒畅了,然后继续好好学习。
写信或许就是一种舒缓情绪的方式,理清思路的方式,曾国藩就有写日记的习惯,钱学森呢?更是随手带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听到看到的各种信息。
或许就是这样前期的苦难生活,才造就了后来如饥似渴的玛丽,废寝忘食的居里夫人,每一段人生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对于居里夫人如此,对于你我更是如此。
好了,苦难结束了,敬请期待逃离之后的玛丽,也就是居里夫人后来的生活。
作者简介:雨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女子,有女汉子的性格,也有南方女子的细腻。爱好写作的工科女;热爱环保公益的志愿者,爱好阅读、朗读的性情女子。微信ID:tingting-860310.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下图公众号。每周更文1-2篇,说不定那句话就触动你的心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