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你以为行动就好了,显然不是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说,我们要知道行动背后的逻辑和本质是什么?
看完这本书,我或许依旧不知道如何行动,但我明白了引导行动的本源是什么?那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欲望。
希望有缘的你,跟我一起走进神秘的哲学世界,一起探寻关于“行动”的秘密。
一直以为,我们求知是为了改变,然而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求知,是为了不去改变,因为改变脑海里的想法比改变自己简单,或者因为改变了说辞之后,好像就更容易说服自己,自己已经改变了。”
虽然目前还没有很清楚理解这句话,但有这样一些场景,我确实非常熟悉的。当自己的某个做法或者某个想法与身边的人不同,但自己又不觉得它是错的。
有那么一天,突然在书中发现了一个能够验证自己这个做法或者想法的观点,那一刻的感觉简直了,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有观点验证自己,似乎更容易说服自己继续保持那个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亦或是观点。
突然有点理解这句话:“我们生活中问题的根源并不是无知,因为知识无法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好坏的问题,是偏好的问题,也是欲望的问题。”
是的,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没有好坏的问题,有的只是偏好的问题,即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欲望是什么?
欲望有两个方面:理智(认为某个东西值得拥有)和行动(为了获得这个东西而付出努力)。
人,都有欲望,如果我们相信一个东西是好的,就会不由自由地追求它。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东西是不好的,就会毫无意外地选择逃避。
对现阶的我而言,认为阅读输出、锻炼和写字能给我带来好处,那我就会毫无理由地保持热爱;同样地,认为玩游戏,刷剧、摆烂不好,就会尽可能地选择逃避。
人与人之间的分歧之所以产生,不是因为个人能力差异,而是因为追求的东西截然不同。
通俗点说,就是两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关注的东西不通过,都会无意识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分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儿时的我们,总觉得快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颗棒棒糖,妈妈的一个拥抱;饿了有东西吃,困了有地方睡觉。似乎快乐从小就伴随着我们。
长大了,快乐少了,但我们依旧忘不掉快乐的那种感觉,因为它早已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永远走在追求快乐的路上。
其实:“追求快乐本身无可厚非,但一旦我们让快乐肩负起实现幸福的重任,不幸就开始了。”
岂不知快乐一直伴随着我们:越是饥饿,吃起东西来就越是快乐;越是困乏,睡上一觉就越是美妙;生病之后,更容易体会到健康的快乐。
我们欲求盈,却总在追求缺。是的!我们忘记了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却总在追求我们得不到的东西。
那么,生活中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就快乐了吗?
本书作者说:“并不是所有享受生活的人都称得上生活快乐,而只有把生活自身当成快乐,而享受来自生活的快乐的人,才称得上是生活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不在意喝的是不是好酒,享受的也不是酒的品质,而是露台的氛围以及和我们所珍视的人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我们不应该追求快乐,不应该追求享受生活,而学会感受当下的每一刻,沉浸其中,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馈赠,尽情投入其中,快乐也就如影随形了。
就好比此刻,窗外忙碌飞行的鸟儿,床上安然熟睡的宝宝,耳机里悠扬的音乐,手边不断敲打的文字……,一切都是随心所欲,又发生的的那么自然。
要知道:当一朵花不受阻碍地开放,成为自己时,当我们身上的种子找到可以真正生根发芽的土壤时,自我实现便发生了。
幸福,即不受阻碍的自我实现。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为生活中的热爱全力以赴,成为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先人后己,一直以来,我也认为我们应该要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然而书中的一句话,似乎有点触动我心灵深处的一些东西。
先考虑他人,不仅说明我们在乎他人,也说明我们对自己不够重视。在先人后已的背后,某种情结在作祟,它既是自卑情结,也是优越情结。
怎么理解呢?有自卑情结,说明我们觉得某些好的东西我们配不上;有优越情结说明我们觉得有些东西我们看不上。
初看这句话,我有些不愿意承认,再看的时候,我似乎不得不承认,是的,很多时候,是有这些心理的。
轻视自己,便容易过度重视他人。我不得不承认,当我不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前的时候,我会对他人的做法特别敏感。
不管你是否承认:善良从来不是不图回报的。
我们做善事,从来是希望得到回报。
善良的人自以为仁慈,实际上却在要求对方:“看我对你这么好,你必须爱我。”我们把尊重自己的艰巨任务推给他人,希望他人用爱来提升我们过低的自尊心。
是的,确实是这样,通过输送善良,做好事,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哪怕无法从付出的对方身上得到,但却能从本身所获得的那份愉悦感中,提升我们的自尊心,这其实也是一种获得回报的方式。
接纳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会更爱自己。
因为足够爱自己,所以不会轻易迁就他人的人,和他人的关系通常也更健康。
生活中,那些足够爱自己,将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的人,更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看来,与亚里士多德一起行动,也离不开对知识的认知,对快乐的认知,对爱自己的深度解读,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怎样生活,决定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
好了,今天的输出就到这里,静听下回你与亚里士多德、与我的缘分,看看亚里士多德口中的实践、聪明、美德,适度又是怎样一回事。
作者简介:雨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女子,有女汉子的性格,也有南方女子的细腻。爱好写作的工科女;热爱环保公益的志愿者,爱好阅读、朗读的性情女子。微信ID:tingting-860310.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下图公众号。每周更文1-2篇,其余时间更新每日读书笔记,说不定那句话就触动你的心灵呢?
相关镜系列输出链接:
PS:我们日复一日做的事情,决定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
亚里士多德如是说:如果说幸福是座灯塔,那么它不仅需要我们建造,还需要我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