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时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科罗拉多州格里利北科罗拉多大学的竞选集会上手举支持者赠送的彩虹旗。图自Getty
文丨H博士
编辑丨侯逸超 王诗韵
前言
近日,特朗普誓言停止“跨性别疯狂行为”,并声称要将“两种性别”作为美国官方政策:“我将签署行政命令,结束针对儿童的性别手术,把跨性别者从军队、从我们的小学、初中和高中中移除。” 特朗普还承诺要“禁止男性参与女性体育项目”,并补充说:“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将明确只有两种性别:男性和女性。” 特朗普上台后真的将推行这些政策吗?如何看待美国的性别多样性文化及其面临的重重争议?
本文以近年来关于“97种性别认同”的讨论为切入点,分析性别光谱的形成,探讨进步派政治中的“取消文化”、“粉饰同性恋”等充满争议的现象,并揭示基于虚假信息对相关政策的误读如何加剧了社会矛盾。性别多样性话题通常与更广泛的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反对者如何认为承认性别多样性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LGBTQ+运动争取来的权益如何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文章认为,当前的性别议题争议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中的结构性问题与利益分配矛盾,而解决之道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与公平的社会体系,而非以对少数群体的敌视和谣言掩盖矛盾。
核心提要
1. 性别多样性既是生理学和遗传学上的事实,也是自古以来存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中的现象。比如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的“双灵人”传统。目前LGBTQ群体在美国人口中占据近8%的比例,并持续增长,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选民群体,与过去全面反对LGBTQ+群体的态度相比,共和党近年来开始对部分群体持更为宽松的立场,例如逐渐减少对LGB(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群体的公开反对。
2.美国关于性别法案相关谣言之所以广泛传播,是因为部分人群认为性少数群体“抢走”了自己的利益。一些共和党媒体及其支持者利用性别议题煽动社会矛盾,进步派在这些问题上也宣传不足。任何社会运动中,都会有人以自由与正义之名,行自己之便。如何区分真诚的社会进步努力与权力伪装,是平权运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加注重行动的实质,而非符号化的表面支持。
3. LGBTQ+运动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性少数群体的权益保护,其所推动的法律改革、社会政策改进和文化观念转变也为更广泛的非LGBTQ+群体带来了显著的好处。在职场推动的多元化政策如带薪育儿假,显著改善了所有员工的工作环境。LGBTQ+运动的倡导推动了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的全面扩展,这方面应该的NHS就是一例。此外社会观念的转变,也提升了对其他边缘化群体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