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24年1月1日至1月31日组织开展了全国核医学普查工作,这是继2020年后又一次的全国性普查工作,通过普查了解我国核医学近年的发展状况,为制定核医学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计划和方针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截至数据时间:2023年12月31日
全国从事核医学专业相关工作的科 (室) 1237个,较2019年 (1 148个) 增加了7.8% (89个)。
科室分布于公立医疗机构1028个,非公医疗机构209个;三级医院1069个 (其中三甲医院862个),二级医院96个、其他72个。
核医学科1053个,独立的PET/CT中心86个,医学影像科38个,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专科13个,ECT室13个,放射科10个,同位素室8个,放射免疫室4个,放疗中心3个,研究所2个,其他学科7个。
开展单光子显像 (含SPECT/CT、SPECTy相机) 的单位有787个 (占63.6%);开展核素治疗的单位有763个 (占61.7%) (其中设立专科门诊的709个,核素治疗病房的389个);开展正电子显像 (含PET、PET/CT、PETMR) 的单位有663个 (占53.6%);开展脏器功能测定的单位有581个 (占47.0%);开展体外分析的单位有339个 (占27.4%);开展符合线路显像的单位有49个 (占4.0%);具有科研实验室的单位有55个 (占4.49%);开展其他业务的单位有120个 (占9.7%)。
随着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普及,工作人员受到的内照射污染也渐渐引起了关注,据了解南京、甘肃等地核医学工作人员中约有32.0% ~55.6%检出131I。
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某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甲医院)和某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乙医院)的委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两家医院改建的核医学工作场所开展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核素检查及核素治疗区域(选取工作场所内工作人员驻留时间较长的场所和放射性核素浓度较高的场所进行空气采样,如心脏负荷室、注射室、服碘室、阅片室和护士站等场所),进行使用内照射监测(结合了空气采样分析、体外直接测量),及外照射监测(甲乙两家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
甲医院核医学科的护士站、注射室、注射前候诊室检出18F气溶胶,其余工作场所未发现18F气溶胶。
同时两家医院核医学工作场所都未检出99mTc气溶胶,而都检测出了131I气溶胶,131I核素浓度最大值为1.7x102Bq/m3,位于甲医院2楼服碘室操作位,其所致工作人员待积有效剂量最大值为4.2mSv。
使用全身扫描计数器对工作人员进行体外直接测量131I放射性活度,并估算周期T(15日)内待积有效剂量, 结果显示周期T内待积有效剂量最高为1.0mSv, 平均值为0.26mSv;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最大值为0.29mSv,平均值为0.13mSv。
结果显示,服碘室、控制室、心脏负荷室等检测点131I核素浓度水平较高,阅片室等检测点131I核素浓度水平较低,表明131I气溶胶主要分布于控制区。
由于18F和99mTc的半衰期较短,分别为110min、6.02h,样品进行γ能谱分析时,放射性衰变导致大部分检测点未检出18F和99mTc。
使用便携式高纯锗γ能谱仪进行现场测量和分析, 在核医学工作场所空气中检测出99mTc等放射性核素。
根据DB32/T3908—2020 《职业性内照射甲状腺碘-131I活度体外测量方法》的要求,使用131I治疗监测周期为14天的导出调查水平(DIL)为0.52kBq,结果显示:
两家医院共有5名核医学工作人员体内131I活度超出DIL。
放射工作人员中有医师、护师和技师,除3号人员外,其余人员未发现由于工种的不同导致受放射性核素摄入水平有明显差别。
8名人员的131I内照射待积有效剂量结果与某市3家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基本一致。
其中,因131I造成的外照射剂量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在131I气溶胶浓度较高场所长时间停留,即服碘室、甲癌治疗病区或邻近区域,导致短期内内照射受照剂量明显增加。
根据GBZ120-2020《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对核医学放射防护的要求,结合对两家医院布局、防护措施和管理水平的实际调查情况,对于引起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污染的原因分析如下:
卫生通过间制度是核医学控制放射性污染的重要一环,甲医院核医学工作场所虽设置了卫生通过间,但设计不合理,洗手池和淋浴间形同虚设,无法有效使用,导致不能及时洗消,乙医院核医学工作场所未设计卫生通过间;未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控制区和监督区内清洁用品混用,造成放射性污染从控制区扩散至监督区;两家医院核医学科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了多个SPECT 机房、PET机房以及131I甲癌治疗病房,导致空间较紧凑,且乙医院核医学科位于地下一层,空气不易流通;放射性核素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有通道联通,导致131I气溶胶流向诊断工作场所。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合理的选址和布局。新建、改建和扩建核医学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合理的选址与布局是保证131I治疗病房场所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前提;设计合理的卫生通过间、清洁用品储存场所等必要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尽量减少放射性药物和给药后患者通过非放射性区域;设计合适的时间空间交通模式,便于放射性污染的清理和清洗。
131I治疗病房区未设立独立的通风系统,而高活室内的通风橱、治疗病房通风系统通风等处会不断释放131I放射性废气,131I溶胶易扩散至整个核医学工作场所。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下列防护措施:改善通风系统,131I治疗病房区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遵循从低活度区流向高活度区的原则,通风管道应有过滤装置, 并定期更换;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应急及去污用品;配备表面污染仪等监测设备。
未配备放射性污染防护服,操作放射性药物时未佩戴防护用品,导致放射性核素洒落到皮肤;未配备表面污染仪,无法及时发现放射性核素污染;未配备应急及去污用品,在发现体表有放射性污染时无法及时去污。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工作人员操作程序,规范使用放射防护用品、应急及去污用品;有效使用门禁系统,避免给药后患者直接接触工作人员;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禁止在控制区内饮食;工作人员操作药物后使用表面污染仪监测,发现污染后及时去污;工作人员定期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和法律培训、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并按时送检。
核医学工作场所内单向门未有效使用,甲癌治疗病房区门禁处于失控状态,长期开启,造成131I气溶胶扩散;门禁失效导致患者随意进入医生办公区域;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注射或给药使用的铅橡胶衣存放于控制室,放射性核素易沾污在人体表面;工作人员在甲癌治疗区内存在饮食行为,131I气溶胶沉降到物体或食物表面,而使工作人员通过皮肤或胃肠道吸收131I造成内照射。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自主监测:医院可采用便携式γ谱仪或全身计数器对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进行测量,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对核医学工作场所开展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监测,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并记录在案。
医院未按照GBZ129的要求,在使用131I进行甲状腺肿瘤治疗时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开展常规内照射个人监测;医院未按照GBZ129的要求对核医学工作场所开展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监测;部分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未按时送检,导致无监测结果。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有研究发现131I胶囊挥发性远小于131I溶液,可以使用131I胶囊替代131I溶液。
[1]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通信作者:汪静,Email:13909245902@163.com;李思进,Email:lisinm123@163.com;石洪成,
[2]马加一,史晓东.体外直接检测法评估南京市3家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J].
环境 与 职 业 医 学, 2019, 36 ( 6):549 - 553. DOI:10.13213 / j.cnki.jeom.2019.18722.
[3]王洁,张涵宇,邬家龙,等.甘肃省3家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水平分析[ J]. 中国辐射卫生,2020, 29 ( 4):357 - 361. DOI:10.13491 / j. issn.
1004-714X.2020.04.009.
[4]王红波,张庆召,张震,等.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职业性内照射研究进展[ 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 (2):251-254.
·END·
精彩推荐: 力荐!医学影像专业必关注的8个公众号
全网最全的解剖图库,千万不要错过 300+神经、头颈系统超全影像文章汇总 全网最全头颅影像解剖学,不容错过(更新版) 全网最全大关节影像解剖,不容错过(更新版) 影像科急诊必备手册,必点收藏 脊柱、脊髓解剖及常见疾病汇总(41篇) 乳腺解剖及影像学检查详细汇总 心胸系统文章汇总(132篇) 全网最全全身X线高清图谱
更多精彩医学影像内容,尽在鼎湖影像 权威医学影像公众号,欢迎您的关注↓↓
↓↓ 欢迎进入鼎湖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