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没有这门课,但对成绩影响重大,一定要补上

教育   2025-01-21 22:19   北京  


这两天,特朗普宣布就职的消息刷屏了。


在他就职前后,有两件事热闹而魔幻。


第一件:Tik Tok被禁。


Tik Tok是某抖海外版,前几天美国最高法院说要关停禁用。


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海外用户哀嚎之余,发现可以直接下载中国内地的另一个社交软件,也就是小红书。


他们自诩“国际难民”,快速开启小红书之旅。



这也就是第二件事:小红书早C晚A。


大批外国人在上面交一把猫税、狗税,主打一个谦卑、友好。


评论区清一色的Wellcome、how are you?and you?


中外网友友好互助。中国网友忙着做数学题,老外忙着做英语题。



稍微熟络点,借AI翻译开始对账。


美国很多人要打三四分工,一周工作84个小时。


中国的基础建设、医疗、教育、房价、工资、买菜,竟然比美国方便便宜。


几天早C晚A下来双方都被震惊到了。


这算得上是非常罕见的中美两国民众广泛而友好的交流。


就在小红书一片火热时,非常搞笑的事发生了:美国又同意民众用Tik Tok了,说是因为特朗普的帮忙。


所谓的朝令夕改,也不过如此了。



热闹的背后,其实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

美国为什么要禁用Tik Tok?
美国为什么又解禁Tik Tok?
中美人民小红书早C晚A对两国关系有什么促进作用?
Tik Tok命运会怎样
......

这其实是我现在一直刻意带着暖暖去做的事情。

在成绩之外,我希望暖暖能对世界保持好奇,可以有广阔的视野,可以以多元的视角看待复杂的世界。

当然,功利地说,也有学习的原因在。

第一,初高中要学道法学科。

道法要想学好,平时就必须养成分析时事、热点问题的习惯。


在阅读时事新闻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读”上,而是要学着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也即养成把知识放到具体的情境下分析的习惯。

这种应用分析能力是道法考察的重点。


第二,不仅是道法,现在每个学科的考核都太活、太思辨、太与时俱进了。

比如语文要想胜出,就需要孩子更加关注时事,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思辨能力,因为语文中高考越来越喜欢用国内外大事、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来出题了。


如果日常没有对时政热点的关注积累,在理解题意、找准写作方向、拿捏写作素材等方面,就会大打折扣。

唯有平时养成分析时事、关注热点的习惯,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才会更好地提升

近一两年,暖暖每天早上吃早餐时一直坚持听博雅新闻

像这次出国旅行的时候,她还提前下载了一些近期很热的新闻在路上听,包括特朗普为什么能再次当选、王星被骗缅甸、上海迎来“韩流”、加州大火、杨妞花等等。


很多时候她听的时候,我们也会跟着一起听,然后讨论。

长久听下来,我觉得博雅新闻除了可以增长见闻、打磨思考力外,还能培养孩子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

博雅新闻课少年版近期目录,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因为是课程,录制有点滞后性,目前博雅新闻少年版只是在缅甸诈骗中简单带了一下小红书早C晚A,但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挺好的:

连接、交流、融合,让人觉得美好。人类理想中,始终有这样的想象和愿望,世界大同,相互间平等、友善、共存。

在缅甸电诈新闻中,博雅新闻敏锐指出,诈骗固然可恨,但在个人情感面前,国家外交上有“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红线不可逾越,不管是泰国还是缅甸,中国都不能贸然出击,人文关怀的同时,让孩子学会理性思考。


在上海“韩流”中,博雅新闻除了分析潮流的兴起,也提到了豪车炸街。

谈及这点时,博雅新闻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评判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发达不发达,先进不先进,不是看这里最富的人过得怎样,不是看有钱人上限有多高,而是看这里大多数平民百姓他们的生活是不是稳定,要看社会公众、普通人的下限是怎样的。

别说暖暖,很多时候我自己听着都觉得醍醐灌顶。

办公室里的团姐、奕哥,也都是它忠实的粉丝,坐车听、吃饭听。


立即订阅
👇

2月7日,我们会在直播间和大家聊一聊,道法的学习、未来教育考核的趋势等,以及如何才能带着孩子读懂时事、看懂世界

当然,还有《给孩子的新闻周刊》的详细讲解。以前博雅新闻只有针对9+岁以上孩子的少年版,但这次它还推出了儿童版,所以,家中有大班~初高中娃家长们,都建议【预约】直播。


到时候直播间还有品牌的半价抽奖等活动,大家一定要来蹲~


讲新闻是一件很专业的事,非专业人士真的很难做好。

大家应该也在喜马拉雅听过一些新闻节目,但大多听起来更像是科普读物上的摘抄的小文章,太雷同,时效性也不够。

还有的也是时政相关,偶尔某几期质量还好,但都发挥并不稳定,而且更新频率不确定,所以没办法坚持给孩子听。

难得的是,博雅《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创刊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专业主讲人背景、期刊内容真的很让我觉得惊喜!

博雅小学堂的创始人是资深媒体人,是哈佛大学尼曼学者(中国共有15位记者获得此称号)邓瑾,她曾在《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做过十几年的资深记者和编辑。


博雅小学堂的新闻课,绝不是单纯的新闻播报。

首先,它帮孩子筛选了应该听哪些新闻。每期选取的都是本周内最值得孩子关注的国际、国内、商业、科技新闻热点。

其次,它还教会了孩子,应该从新闻里要获取哪些能力。

用全面而又独特的视角,解读新闻包含的知识点,教孩子如何看待一件事、我们可以有哪些立场和观点,在读新闻的日常里,孩子会慢慢树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丨《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少年版》

一共有四个版块《给孩子的国内周刊》《给孩子的国际周刊》《给孩子的商业周刊》《给孩子的科技周刊》。

它们的侧重点各不同:

国内新闻讨论国内重大新闻,深层挖掘分析事件背景。补充跨学科知识,带孩子发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视角。

给大家截取近期的部分新闻话题:


国际新闻全面跟踪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多元视角。保持对主流的了解,也要对多元和未知保持接纳。


商业新闻用专业易懂的解析,帮助孩子理解商业社会的规律。财经不应该只是成年人的数字游戏,也可以是属于孩子的知识宝库。


科技新闻追踪全球最重大科技新闻,培养孩子独立、科学的观察力和思考力。科技新闻可以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触达那些最聪明大脑的洞见。


它们的主讲老师,也是业内备受尊敬的专业老师。

《给孩子的科技周刊》主讲是汪诘和吴京平两位老师,他们都是职业科普作家。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主讲是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灰鸽叔叔。


《给孩子的国际周刊》主讲是国际时事评论员赵楚老师,同时他还是秦汉史学者,可以融贯古今。


《给孩子的国内周刊》是我们目前最喜欢的课程,主讲老师是林楚方老师,他曾在多个知名期刊担任主编、高级编辑。


新闻,听起来就不像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但因为专业的主讲老师加持,《给孩子的新闻周刊》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从和孩子有切身联系的话题切入来讲新闻,让孩子能听得懂、有兴趣、能坚持。

以《给孩子的国内周刊》为例,每一期的选题都很用心,也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比如被拐孩子杨妞花,缅甸诈骗、比亚迪巴西劳工风波、胖东来超市

比亚迪巴西劳工风波为例,看林楚方老师是带领孩子分析的:

首先,回归事实,看看比亚迪巴西工厂工人真实的生活处境,超长的工作时间、恶劣的生活环境......


其次,对比分析,到底是奴隶现象还是文化冲突?比亚迪巴西公司和外包公司金匠公司、被“解救”的工人、比亚迪集团品牌公关经理三方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为什么对于同一个现象,巴西官方觉得是奴隶,而金匠公司、员工、比亚迪总部否认了这个说法,并主要将声明发在国内,说巴西故意抹黑中国?


再来,楚方老师带领孩子,对比国内外工人的经济收入、生存条件,也逐一分析了跨国劳务派遣公司的一些“必要”的管理手段

然后,再结合国人勤劳的品质,引申思考:究竟如何看待这些拼命干活的特质?

我们多数人对此那肯定是厌恶的,谁喜欢996、007呀?

但是楚方老师也指出:

这种特质帮助我们安身立命,让中国只用了40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通过听这样一条新闻,孩子的视野从一个公司管理制度被带到了中巴文化冲突,又回转到了国人品性,拓宽视野之余,能以更审视的态度思考工作与生活。


这并非林楚方老师的国内新闻周刊独有的特点,而是博雅四个新闻周刊的共同气质。


这则新闻的文字稿也放在这里了,大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


老师们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表达,带领孩子在新闻热点与知识之间来回穿梭间,转眼间便将带领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广博知识、独立思考的人。

丨《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儿童版》

儿童版同样涉及国内、国际、商业、科技四大版块。

儿童版和少年版在主题上可能会有所重合,比如都会讲到小红书早C晚A、加州大火、缅甸电诈等。

但一些低龄孩子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会适当更替,比如美联储降息这种孩子暂且难懂的就不会讲。


为了方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新闻的故事性会更强,节奏更轻快,也更注重问题式引导。

比如加州大火,先后提到了小李子莱昂纳多、高龄奥斯卡影帝的豪宅被烧,又从三国的火烧赤壁讲起引出着火的条件,又以中国西藏日喀地震众志成城的救援,对比加州大火一盘散沙式的灭火......

趣味之余,儿童版也同样保留了思考性,比如加州大火,从两国救援效率的不同,引出了两国体制的不同,也引导孩子思考团结的重要性。

一些比较难的字词,还有注音


家中有适龄孩子的,真的强烈建议订阅,一年小几百,每次十来二十分钟,长期坚持,就能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

孩子5~8岁的,冲儿童版
9+岁的,冲少年版
立即订阅
👇

如果还想听得更详细,一定要【预约】我们2月7日中午的直播!



除去可以让孩子积累海量素材,在碰撞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给孩子的新闻周刊》还有许多我觉得很实用的细节。

☞有配套文稿

很多音频节目都是听听而已,听完也就完了,但博雅新闻周刊有文稿可以仔细阅读和揣摩,加深记忆。


☞有配套题目

每节音频会配套3-5个选择题和思辨题。


选择题巩固硬核知识点,思辨题让孩子不断地梳理自己的逻辑,并慢慢地学会有条理地输出。

☞可以投稿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还设置了“不服来辩”的投稿项目,有兴趣的孩子可以投稿。

现在开始进行“真实”的写作,以后写作文、论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以说,从输入到输出,《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帮孩子形成了学习的闭环,让孩子爱上新闻、爱上表达、爱上写作。

☞阅读电子刊

电子刊是综合国内、国际、科技和商业4个新闻系列的综合刊。

“电子刊”中主要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比如小小评论家、不服来辩、小小作家等版块,激励孩子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培养主动收集、整理新知,用逻辑思维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


博雅新闻周刊2025年新刊已经开始更新,这个寒假每天睡醒或者晚上睡前,都可以开始听了。

立即订阅
👇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两个版本的四个期刊每周更新一次,年中、年末还有复盘总结,全年55×4共220期,遇到突发新闻会及时加更,永久有效,无限回放。


少年版每次15~25分钟,儿童版8~15分钟,孩子碎片化时间就能听,早上洗漱、上厕所、上下学路上、吃饭时间...都可以听,大家不用担心孩子没时间。

除了用手机听,倾听者、听力熊、学习机等设备都可以听,真的是很方便!

聚沙成塔,一年坚持下来,孩子不管是视野,还是思想深度,想必都有所拓宽和提升。

这次也给大家争取到了丰厚的赠品

赠品1:价值199元的阅读电子刊
赠品2:价值199元的畅听会员
赠品3:价值199元的新闻素养白皮书


而且即订即听,也就是说,现在购买新闻课的话,24小时内开通课程,开通后,马上就可以先听起来、看起来了。

寒假不荒废,每天轻松听一听,开学或许有惊喜。

立即订阅
👇

如果想了解更多道法学习干货,了解未来考试考核趋势,或者想更详细了解课程,也可以等我们2月7日中午的直播,记得【预约】哦~


—广告—

暖暖妈爱分享
北大硕士妈妈,教育类畅销书作家。著有《高效能养育》、《0-3岁新妈妈科学育儿指南》。分享科学育儿,关注女性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