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成绩,喜忧参半
暖暖上初中第一次期末考试,终于出成绩了。
看到成绩单,我心里喜忧参半。
语文满分100,只考了87分;
数学满分110分,只考了97分;
历史、地理、生物小三门是第一次考,没想到考得还不错。这也说明之前的文史和科学、博物启蒙是有很大帮助的。
政治(道法)是考前最担心的。过来人都说,孩子初中第一次期末考试都栽在道法上。我怕她答题不得法,还在小猿上专门找道法真题练过,看来努力没有白费。
考试分数不太能说明什么,题目难不难,老师判卷手松手紧的都对分数有影响,还得看看孩子在班里的位置。
我问老师,大概暖暖能排第几名啊?老师说,我们还是没有排名的哈!
但是暖暖回来告诉我,她在同学里面稍微打听了一下,觉得自己应该能排进班级前5吧。
暗自松了一口气,也感叹初中的难度真是陡增啊!
通过这半年的学习,以及初一第一次期末考试,我也真切感受到了小学和初中有本质区别。
那简直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打怪升级,难度系数不在一个级别上。
复习计划特别重要
照例和暖暖复盘了考试。
对于暖暖来说,这次收获最大的,并不是分数,也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复习这件事本身。
大概在考前两周,我问暖暖,你有什么复习计划吗?
暖暖一脸懵。
看她的样子,我就着急了。
在小学阶段,考试相对简单,并没有特别去制定过复习计划。一般是考前过一遍错题、复习下生字单词古诗词,再看看作文,也就差不多了。
但初中不一样,考试科目从3门一下子变成7门,内容又多又杂,没有计划必然会顾此失彼。
首先,我给暖暖强调了这次考试的重要性,让她有适度的焦虑感,觉得自己必须要认真准备复习。
然后,和暖暖一起列出了考试科目、对应的复习内容,把这些内容对应到每一天。
不列不要紧,一列出来暖暖自己都吓一跳。虽然两周以后才考试,好像还有很多时间,但分到每一科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
有了这个总体复习计划表之后,不用我多强调,暖暖就很主动的自己对照计划表每天完成复习内容。
在考试之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们做了一个细分——按照科目将复习计划细分到每小时,利用好考前所剩不多的时间。
虽然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暖暖还在挑灯夜战。
但紧张归紧张,因为有计划她心里有数,并没有手忙脚乱。也因为她觉得自己该复习的都复习到了,考试也多了几分自信。
现在回头看,暖暖感慨:“复习计划真得很有用啊!”
我说,是吧,以前我就是这么复习的。
未来孩子要自己面对很多次考试,在考前制定系统复习计划,根据目标鞭策自己,进行有效复习,这对以后是很重要的。
每个孩子的节奏都不一样,暖暖考前制定复习计划的思路,给大家做个参考(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也来留言区说说)。
说实话,随着年级增加,家长在孩子学习上的作用是越来越小了,在具体的学科知识上对孩子的帮助越来越有限了。
但帮助孩子总结一些学习方法,逐渐放手却是需要重视起来的。
复习状态培养,大于成绩本身
考完后,老师专门留暖暖在学校。
询问暖暖,是不是觉得自己考得不好,压力有点大?暖暖说没有呀。老师又问,是不是妈妈给的压力有点大?暖暖又说没有呀。
后来我才得知,老师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在考试前询问过老师,这次考试会按照哪几门科目来排名?
其实我在意的不是分数和排名,而是因为:
要根据学校的考试重点,按照优先级去分配时间,去安排复习计划,去调整情绪,去制定自己的考试目标。
每一次的考试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考试背后的东西。
这种规划的能力是我希望暖暖在一次次考试的历练中,能逐渐掌握的。
以前在小学时,别人跟我说起初中生的不容易,我总感觉隔着一层。
这半年下来,才有真切感受到孩子的不容易。
考前那几周,暖暖感冒了。
但还是每天天还不亮就出门,在零下七八度的气温里,自己骑车去上学,上一整天的课,晚上又做作业到很晚。
真是“披星戴月上学去,万家灯火回家来”。
考试结束这几天,给暖暖好好放了个假,每天睡到9点,看看喜欢的书,和妹妹玩一玩。少量预习下下个学期的内容,享受难得的轻松时光。
办公室一个妈妈在群里发了一份同为初中老母亲的考试总结,很让我感动:
一次考试而已,就是对一个学期的整理,对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上什么大学没什么影响。
我们的孩子,比我们当年强太多了,Ta们会读书,有的会乐器,有的是体育特长,有的画画很棒……
高高兴兴接住Ta,一个不用面面俱到,也无需面面俱到的好孩子。
考试结束了,释放压力。
无论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否是你所期待的,复盘之后,别唠叨,别责怪孩子,好好抱抱他们,夸夸孩子。
利用假期,休息放松蓄能,孩子会有力量再重新启航。
往期好文
亲子游攻略:北京人少且美的博物馆丨国内外差距丨青海甘肃大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