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晋升,人们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奋力争取这一机会,但真正成功的只是少数人。
常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些人并未刻意追求,却意外获得了晋升机会。但是,这真的是件好事吗?并不尽然。
有时候,天降的可能是馅饼,也可能是陷阱,那些他人求之不得的晋升机会,可能就是一个坑。
这话怎么说呢?接下来分析这四种类型的晋升机会,大家可以自己仔细思考。
一、艰难边远型
此类晋升多见于从县级单位到乡镇担任副职的情况,这些人离开熟悉的县城,去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的乡镇工作,面对复杂的农村基层事务和随时可能的问责风险,压力山大,而且乡镇生活单调乏味,令他们更加思乡。
有经验的人开玩笑说,去乡镇任职,只有报到那天感到兴奋,第二天就开始想办法如何调回县城。
过去曾有通报指出,两名年轻女干部因为拒绝下乡镇而受到处分,可见她们对此是多么不愿意。
所以,如果有下乡镇的晋升机会,你需要问问自己:是否愿意在偏僻的乡镇花费多年的青春,仅为一个副科职位?
二、高风险陷阱型
这类岗位虽不偏僻艰难,却同样令人惧怕。例如,某个重权岗位的前任出了问题,被迫离开,作为接替者,能否抵御诱惑,安然离开这个岗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还有,那些风险高的岗位,成败很多时候取决于运气。比如,负责安全生产、环保、防火等领域的领导,很多都经历过被处分的情况。
其他的如单位内部矛盾多,派系斗争激烈,前任领导或是被下属联名信驱逐,或是承受不了压力申请调岗,继任者仿佛成了救火队员。
你认为被晋升到这些岗位是好事吗?
三、名升实降型
这种晋升虽然职位提高了,但实际上感受到了职业落差,觉得不如从前。
原本在权力较大的岗位上,尽管职位不高,却有许多人需要找他们办事。晋升后到了一个资源更少的部门,反而需要依靠他人办事,这种转变非常微妙。
例如,从“两办组纪宣”等核心部门的中层干部被晋升到服务型部门,从原本协调各单位工作,到被各单位指挥;又如,从财政局、教育局等重要部门的股长晋升到工会、妇联、残联等组织,地位一落千丈。
但这种落差是暂时的,这些人原本见多识广,一旦适应新环境,未来的发展空间仍旧广阔。
四、人岗不匹配型
理想状态是人岗相适,既能发挥个人优势,也有利于单位发展。但现实中,一些人被安排在与能力不匹配的岗位上,导致工作吃力且表现不佳。
这样,他们会感到痛苦,虽有干劲却难以展现,常受批评,工作体验糟糕。
这种晋升往往出现在单位内部调整中,有时甚至是出于某种意图,明知对方不适合却要他尝试,甚至伺机为难他。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有两种选择:一是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新岗位;二是尝试调整到适合自己特长的岗位,以摆脱当前困境。
总的来说,晋升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尽管新岗位的体验和舒适度可能与从前不同,但向上发展始终是趋势。只要能适应新环境,勇敢面对新挑战,晋升后在仕途上仍有很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