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分析耳蜗电图,人工耳蜗植入更轻松!

健康   2025-01-31 06:30   辽宁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具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成为植入候选者。研究表明,手术过程中能够保留残余听力的患者在言语理解、声源定位和音乐欣赏等方面都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术中和术后对耳蜗功能的监测变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人工耳蜗记录的耳蜗电图(ECochG)逐渐成为评估耳蜗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文介绍了一篇ECochG检测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临床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介绍了最大反应与残余听力的关联。


01

构建客观评估体系,实现客观化评估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31人工耳蜗植入的病例患者年龄分布从28岁到87岁不等。

表1:详细的人口学特征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一天进行纯音测听,使用临床测听仪在隔音室内测试0.25、0.5、0.75和1kHz频率下的裸耳气导听阈。

为了准确定位耳蜗内电极位置,研究团队使用术前和术后CT扫描进行分析。基于术前CT扫描中手动标记的解剖标志,建立了参考坐标系统,并进行稳健的耳蜗轴线检测。通过测量耳蜗基底长度A和基底宽度B,估算出个体化的耳蜗导管长度(CDL)。在术后CT扫描中,将电极的笛卡尔坐标位置与术前扫描进行配准,从而计算出每个电极的角度插入深度和线性插入深度。

在完成电极植入后,使用混合型声音处理器的声学组件进行声刺激。通过25厘米长的无菌塑料声传导管连接到无菌泡沫耳塞,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外耳道内。研究采用0.25、0.5、0.75和1kHz的纯音刺激,强度分别为112、108、114和115dBHL,每个时期平均30次测量,采样率为20.5kHz。

图1:术前听力阈值测试结果的箱线图


图2:通过人工耳蜗记录的术中耳蜗电图示例

ECochG


02

数据背后的临床意义,揭示关键相关性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首先,在CM最大响应(CM-MR)振幅方面,所有测试频率下的振幅范围在-1.479到4.495 dBµV之间,平均值为1.832dBµV,标准差为1.468dBµV。这种振幅分布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反映了患者耳蜗功能的多样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测量频率下的振幅表现出相似的特征,0.25、0.5、0.75和1kHz的平均值分别为1.876、1.696、1.881和1.914 dBµV,表明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揭示了一个关键发现:CM-MR振幅与术前听力阈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增加1dBµV的CM-MR振幅,对应着约7.0dBHL的听力阈值改善(p<0.001,r=-0.62)。这种强相关性不仅统计学显著,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评估患者的残余听力功能提供了可靠的客观指标。

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研究发现CM-MR的角度插入深度表现出显著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在低频刺激时尤为明显。总体而言,CM-MR的平均基底方向偏移达到1.6个八度,标准差为1.2个八度,最大偏移可达4.1个八度。特别是在0.25和0.5kHz的低频刺激下,CM-MR的测量位置往往更接近耳蜗尖部。这种空间分布模式为理解耳蜗的频率特异性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

图3:CM-MR在耳蜗内的角度分布直方图

研究还发现,在31名患者中,只有4例的电极到达了0.5kHz的频域区域,而没有一例达到0.25kHz区域。这种植入深度的局限性可能影响了低频声音的处理效果。然而有趣的是,在0.75和1kHz频率范围内,分别有18例和28例的电极超过了对应的频域位置,平均距离分别为-0.2和-2.2毫米。

图4:耳蜗微音最大响应的频域图谱

ECochG


03

从研究到实践,完善临床应用

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基于模型的算法进行客观评估,二是通过CT成像精确定位测量位置。这种方法学的创新不仅克服了传统依赖专家视觉解释的主观性问题,也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量化指标。特别是在患者选择和手术规划方面,这种客观评估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发现的CM-MR振幅与术前听力测试结果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反映了残余内耳功能的状态,也为术前评估和预后预测提供了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此外,研究发现残余听力与CM-MR电极的频域位置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关联性的发现为理解耳蜗的功能组织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5:术前听力阈值与CM最大响应振幅及频域偏移的关系图

本研究还首次系统地分析了CM-MR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当存在频域偏移时,无论刺激频率如何,偏移方向都主要朝向基底方向。这一发现对传统的ECochG数据解释提出了新的思考。传统观点认为,低频刺激的CM振幅应该从基底到尖部逐渐增加,只有在电极超过刺激频率对应的频域区域时才会减小。然而,本研究的发现表明,这种简单的解释模型可能需要修正。

当然,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首先,耳蜗电图记录是在电极完全植入后进行的,缺乏电极植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数据。这种局限性使我们无法了解植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其次,ECochG测量的空间分辨率受到人工耳蜗电极阵列间距的限制,这可能影响了某些精细变化的检测。此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临床变量(如言语理解评分)与ECochG模式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更广泛的临床背景下理解和应用这些发现。

ECochG

END




我们热切期盼您的投稿!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ntshikong@163.com


商务合作、加入耳鼻喉交流群、投稿交流等请添加耳鼻喉小助手微信:erbihoushikong(备注姓名、医院)


电话:132 4021 8072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经授权禁止平台转载(转发朋友圈、微信群分享等除外)。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代表ENT时空平台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码加入学术交流群
每日更新/ 交流学习/ 有偿投稿
商务合作/ 专业团队/ 一站服务
长按添加小助手微信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更多内容

ENT时空
分享耳鼻咽喉领域最新进展、文献指南、病例解析、会议/直播,为有理想的耳鼻喉医生搭建进步的阶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