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多图!鼻窦炎超全影像学诊断及相关病变

健康   科学   2025-01-25 06:30   北京  

一、CT检查目的预防春季传染病

1、显示解剖及变异

2、确定有无病变

3、确定病变部位

4、确定病变范围及程度

5、确定病变性质



二、适应症

疑鼻窦炎均应行CT检查



三、急性鼻窦炎

1、以鼻堵、脓涕、脓涕倒流及面部疼痛为特征

2、疼痛或头痛的分布有助病变定位

3、额窦炎头痛向前额部放射,整个头痛

4、上颌窦炎疼痛从内眦部向面颊或齿槽区部放射

5、筛窦炎疼痛位于鼻根和内眦后部,周期发作,晨起重

6、蝶窦炎一般缺少特性,枕部或球后部疼痛

7、疼痛在窦口完全阻塞和脓性分泌物潴留时更为严重

8、发展致骨壁破坏溶解,引起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四、平片及CT表现

1、Water氏位:窦腔混浊,液平面

2、CT:鼻窦密度增高

3、骨壁破坏

4、脓肿

5、并发症



五、急性鼻窦炎



六、筛窦异物伴急性感染




七、慢性鼻窦炎-临床表现

1、症状多,平常较轻,有鼻堵、流涕、嗅觉障碍、鼻衄及头痛

2、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与急性鼻窦炎相似



八、鼻窦炎临床分期标准

Gliklich Metson 分类:

  • 0期:正常(窦粘膜的厚度在2mm以下)

  • Ⅰ期:单侧阴影,或解剖异常

  • Ⅱ期:双筛窦或(和)上颌窦的局限性病变

  • Ⅲ期:双侧额窦或(和)蝶窦的病变

  • Ⅳ期:全组副鼻窦病变



九、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

Ⅰ型:单纯型鼻窦炎

  • Ⅰ期:局限性单个鼻窦慢性炎症

  • Ⅱ期:前组鼻窦炎和/或波及部分后组筛窦

  • Ⅲ期:全组鼻窦炎


Ⅱ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

  • Ⅰ期:局限性单个鼻窦慢性炎症伴单发息肉;

  • Ⅱ期:前组鼻窦炎和/或波及部分后组筛窦伴多发息肉

  • Ⅲ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息肉


Ⅲ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多发性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



十、慢性鼻窦炎分期与预后(1000例)





十一、CT对鼻窦炎分型分期的价值

1、对病变程度和范围的了解必须依靠鼻窦CT扫描

2、鼻窦CT扫描所见是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的基础

3、术前CT扫描对判断鼻窦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十二、CT表现

1、冠状和水平位及HRCT技术

2、粘膜增厚

3、黏膜囊肿

4、骨质:吸收或硬化肥厚

5、并发症



十三、CT筛窦炎分型

1、蜂窝型:蜂房密集数量多,骨间隔菲薄

2、空泡型:蜂房少,融合成较大空泡,间隔较薄

3、骨质增生型:蜂房多少不一,骨间隔明显增厚,部分间隔过度增生,蜂房融合闭锁

4、1994年对975例患者CT分型:

  • 空泡型297例30.5%,术后疗效好

  • 蜂窝型356例36.5%,蜂窝型次之

  • 骨质增生型322例33.0%,预后较差



十四、鼻窦骨壁增生

1、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2、儿童期致鼻窦发育不良和窦腔狭小

3、骨炎的范围与感染的次数和病史的长短有关

4、分为硬化和肥厚

  • 硬化是骨的细密化,多见于蝶窦和上颌窦

  • 肥厚是骨壁的增厚一般向中心性



十五、鼻息肉

1、原因不清,与慢性炎症、变态反应有关

2、起源于筛区,最常见是筛漏斗、中鼻甲和钩

3、临床表现:长期鼻堵、脓涕、复发鼻窦炎和/或头痛



十六、鼻息肉平片及CT表现

1、平片无特征,可有鼻腔、鼻窦透光度下降

2、CT:单侧或双侧鼻腔、鼻窦软组织团块影,软组织密度

3、息肉生长处骨壁吸收

4、少数骨壁增生硬化

5、病变轻度增强



十七、术后CT检查

半年行CT复查为宜。3月内易出现假阳性,术后粘膜愈合一般在3个月内,消除粘膜肿胀和功能恢复须更长时间,CT不能作为疗效评价的唯一依据

1、开放状况:了解窦口或开窗口的程度

2、粘膜:粘膜肿胀或纤维化造成假阳性

3、了解有无残余病灶

4、并发症:前颅底、眶纸板及视神经管等




(一)慢性鼻窦炎-平片改变




(二)慢性鼻窦炎-黏膜改变




(三)慢性鼻窦炎-黏膜囊肿




(四)慢性鼻窦炎-积液



(五)慢性多发鼻窦炎鼻息肉



(六)慢性多发鼻窦炎-MRI




(七)鼻窦炎-骨质改变





(八)鼻窦炎-骨质增生




(九)鼻窦炎-骨质增生及脑膜炎



(十)额窦脓囊肿




(十一)鼻窦炎-破溃入口腔




(十二)牙源性鼻窦炎



(十三)蝶窦炎-眶尖综合症



(十四)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改变



(十五)鼻窦炎根治术后改变



END




我们热切期盼您的投稿!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ntshikong@163.com


商务合作、加入耳鼻喉交流群、投稿交流等请添加耳鼻喉小助手微信:erbihoushikong(备注姓名、医院)


电话:132 4021 8072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经授权禁止平台转载(转发朋友圈、微信群分享等除外)。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代表ENT时空平台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码加入学术交流群
每日更新/ 交流学习/ 有偿投稿
商务合作/ 专业团队/ 一站服务
长按添加小助手微信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更多内容

ENT时空
分享耳鼻咽喉领域最新进展、文献指南、病例解析、会议/直播,为有理想的耳鼻喉医生搭建进步的阶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