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蒙古人征服中国后建立的外来王朝,但是元朝的国寿并不长久。从1271年忽必烈建国大元到1368年元顺帝北逃草原,元朝的历史仅有97年。
元朝灭亡的教训是什么呢?朱元璋曾有一句经典的评论:元以简宽失天下。和传统叙事的官逼民反不同,元朝政府对老百姓反倒是太好了,以至于人民造反。元作为蒙古人王朝,在管理方式上十分简陋,中央的管理机构只到府州一级,甚至只到省一级。
在县府州和基层,蒙古人依赖汉人地主收税,这种包税制的做法导致元代基层豪强和黑社会横行,民间滋生大量私人武装力量,日后这些黑社会和民间武装发展为反元军阀。
其次元政府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王朝,元政府没有采用抑制民间商业和建立垄断性官府企业的方式搜刮社会财富,并且元朝的对外贸易高度繁荣,而这一切的后果是老百姓通过做生意逐渐有钱起来,民间富可敌国的商人越来越多,比如沈万三、张士诚等人,日后发展为反元主力军。高度的对外开放政策所造成的结果是外国宗教在中国流行,如明教,而民间反元势力借助外来宗教的传播迅速泛滥。
蒙古人在西征后见识到亚欧大陆上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所以相对之前入主中国的民族而言对汉文化不是十分感冒。蒙古皇帝和贵族更多信奉西藏佛教,也有信伊斯兰教或基督教的,但信仰儒家思想的屈指可数。蒙古人对儒家思想的不重视导致元政府干脆不开科举,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充斥着蒙古和色目人官员。
汉人知识分子难以通过读书考试做官,所以当时社会上流传十儒九丐的说法。元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宽松到读书人写反诗骂皇帝也安然无恙的地步,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一溃千里,以至于敌人迅速占领了思想的阵地。
元朝非常好战,其军国主义特色远超汉唐。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元朝征高丽,两征日本,征安南,征占城,远征爪洼,在西边同四大汗国开战,在东边远征库页岛,可以说四面交火。一方面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王朝,另一方面接二连三的战争迅速消耗了元的国力。
元朝统治的90余年内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一头一尾,忽必烈和元顺帝各占三分之一,中间三十余年换了9位皇帝。接二连三的政变,膨胀的相权,皇帝上位后的荒淫无度,都是元亡的加速剂。
元亡后,朱元璋针对元亡的教训,首先全方位加大了对人民的管制。明朝建立了完备的户籍制度,人民被分成民户、军户、工户三大类,此外奴隶和低贱职业作为贱民被纳入户籍制度中。明朝严格限制人民迁移自由,每个人被圈在自己的村庄、卫所,通过保甲制和户口制严格管控到每一个人。
针对元代民间商业繁荣,民间财富富可敌国,明朝采取全面抑商的政策。大资本家沈万三被抄家,明政府在主要行业实行全面的国有化制度,少数开放行业也只允许和朝廷有特殊关系的皇商官商来做,人民赚钱的路被一一堵死。人民为温饱疲于奔命,朝廷才能放心大胆的奴役人民。
明朝建国后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同时朱元璋在外交上奉行同周边的友好政策,即十五个不征之国。但是元朝残余力量被明政府视为头号敌人。北元和明的纷争贯穿明朝始末,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根除北元,这是为什么?在我看来并不是明帝国没有实力完全消灭北元,而是保留一个外部敌人更能转移国内矛盾,从而稳定统治。
针对元代政变频繁、相权尤重的问题,朱元璋在诛杀胡惟庸后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度,虽然后面的内阁行使丞相的职责,但内阁首辅只是辅,说白了是皇帝的大秘书,内阁的权势远不如旧日的丞相。
针对元朝思想多元,官府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丧失的问题,明朝在恢复科举制的同时,也在思想领域确定理学的统治地位,其他思想被排斥打压。
总而言之,元亡的教训启示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元制的漏洞制定明制,从而在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文明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