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历史版块中我们经常会看见明粉和清粉互撕,互撕的内容无非一是比较明朝和清朝的面积,明粉觉得你清朝签那么多不平等条约烂怂的很,清粉觉得我大清的面积比你大明大,所以我大清远胜于你大明;二是明朝是汉人王朝,明朝人穿的汉服很漂亮,而清朝搞剃发易服、扬州十日,清朝人穿的马褂更是难看;三是最本质的问题:极端明粉质疑清朝做为中华王朝的合法性,并打出了元清非中国的口号,而清粉在此时会搬出官方的正统团结史观,于是讨论到最后变成了相互扣汉奸帽子的对骂。
明清朝代粉的争执实际已经涉及到了本质问题,那就是中华民族究竟是什么?汉族和中华民族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元清等非汉族王朝又究竟是不是中华?
为了理清这三个问题,我们的故事要从清末开始说。
在清代及以前的中国人心中是没有民族国家概念的,而是天下观。我们看下面这张地图便是依山海经所绘的天下图。天下就是大地,分布着无数国家即万国,而天子便是代上天统治天下的人。但天子是如何产生的呢?古人认为天子直接统治的国家叫中国,地处天下的中央,中国对周边蛮夷以抚化而不是直接统治,即册封和朝贡的关系。天子可以由中原人担任,即汉人王朝;如果蛮夷入中原接受了汉化,那蛮夷之君便也成为中华之主和合法的天子。这样满清做为一个汉化王朝,其地位和周汉晋唐宋元明同样是正统的中华王朝。
但到清末则发生了变化,清帝国被两次鸦片战争轰开了国门,清帝国不得不面对自己只是地球上一普通国家的事实,这样清帝国做为天下共主来统治汉人和内亚民族的合法性便产生了动摇,我汉人比满人多那么多又凭什么接受你满人统治呢?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促使更多汉人知识分子和百姓看到了满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我们看下面的图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这一事件使老百姓对清政府的敬畏心荡然无存。于是汉民族主义思想伴随清初屠杀的真相披露出来和在清帝国内的传播开始兴起。
1905年,做为中国国民党前身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以汉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主张中国从清国中独立出来成为一汉民族主义的民主共和国。为什么同盟会会在日本东京建立呢?原因除了日本是同盟会的大金主外,还和日本泛亚主义思想和泛亚政党黑龙会有关。注意看下面这张中国同盟会成立油画中的穿和服的日本人。
什么是泛亚主义呢?进入19世纪以后的欧洲列强利用工业革命成果取得了对亚洲旧帝国压倒性的优势,于是阿拉伯、印度、南洋和中南半岛,西伯利亚纷纷沦为欧洲帝国殖民地,清日两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风险,当时的局势正和下面的地图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兴亚主义产生,即主张亚洲人学习欧洲技术强大自己以自立自强;与兴亚主义配套的是泛亚主义,即主张日本、中国、满洲、蒙古、西伯利亚、中南半岛诸国,印度,阿拉伯,土耳其和南洋列国,澳大利亚联合起来推翻欧洲帝国主义秩序,进而实现有色人种和白人的平等。
日本是兴亚和泛亚主义的发源地,在日本泛亚主义影响下汉民族主义产生,即中国首先发起对满清这个内亚殖民帝国的革命,使中国独立,之后中国再同日本联合推进泛亚革命。所以在同盟会看来,中国和清国是两个国家,清国是满洲人建立的殖民帝国。同盟会的中华主义即小中华,中华民族等价于汉民族,中国等价于汉国。这便是后面辛亥革命打出铁血十八星旗的缘故,十八颗星代表明朝故土的十八个行省。
在海外同盟会紧锣密鼓推进汉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建构和在日本资助下不断在全国发动武装暴动的同时,梁启超也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试图把满蒙汉捏进中华民族里面去,这样同盟会的反清革命便成为勾结日本的背叛民族的行为。不过随着辛亥革命和清政府倒台,情况又不一样了。
之前我的文章说过:辛亥革命在实质上是自太平天国运动和东南互保以后强大起来的地方军阀联手中央汉人官僚集团北洋集团卖了清朝廷的政变,因为新政以来尤其是慈禧太后去世以后清政府内八旗集团为核心的守旧派以新政名义试图收回地方权力搞中央集权,从而触犯了地方势力的底线;皇族内阁的成立是在试图收回八旗在中央丧失的权力,进而又触碰到了北洋的底线。而同盟会的革命只不过在其中起到一个白手套的作用,这便是为什么南北和谈后接手清政府的仍然是以袁世凯为首的清政府内汉族官员。下面这张辛亥革命时独立的南方各省地图实际是清政府中央已经丧失控制力的省份,凭几个海外反贼和境外势力想颠覆大清帝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太平天国闹了14年死了一亿多人都没推翻大清国,除非大清国内部出了叶利钦,即袁世凯和地方异心督抚们。
北洋政府建立后,在名义上中华民国继承了大清帝国的全部领土,包括拥有对满蒙疆藏等内亚地区的主权。不过外蒙古在清帝国灭亡后便宣布独立,西藏在事实上独立,青海和甘肃控制在回族人二马手中。北洋政府沿续梁启超的理论,提出了五族共和,即汉满蒙藏回合为一中华民族和,并以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为国旗。但显然五族共和不具有说服力,北洋政府也很难实际控制内亚领土,并且北洋在袁世凯死后即陷入到派系争斗之中,并依次经历了皖系、直系和奉系三个朝代。
同一时间的同盟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在这一时期坚持原先的汉民族主义立场,并在日本的支持下先后发动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对段祺瑞的护法战争,试图推翻换了皮的清政府,即推翻北洋政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做为战胜国被欧美公认为列强,日本获得了德属太平洋的全部殖民地。伴随着中国五四运动的反日情绪高涨,在这一时期的日本国内脱亚派占领舆论主流,日本希望可以尽快向欧美靠拢以实现全面西化。于是日本在20年代进行亲西方的协和外交,对东亚大陆局势保持中立,并在政治上推进民主化,即日本历史上的大正民主时代。大正民主时代军人集团受到冷落,他们只得在中国直系同奉系的战争中刷刷存在感,军人集团一直坚持明治维新以来的大陆政策决定了其后来与泛亚派的合流,不过一切要等到30年代。
泛亚派的势微和日本政府的中立导致国民党的生存难以为继,而同一时间的东亚大陆正处于军阀并立的时代:南方各省形成了联省的邦联对抗北洋政府的南下大一统,北洋内部直系通过直皖战争取代皖系,但随后直系与东北的奉系发生两次直奉战争。下面这张钞票便是北洋时代广东省自行印制的广东省钞,同一时间广东省成为联省运动的中心。
同一时间的苏俄结束国内战争并继承了沙俄帝国的领土,苏俄在欧洲和中东发起的共产主义革命失败后便将目光转向远东,于是在东方局即后来的远东局资助下建立起中共、日共、朝共,台共等共产主义政党。国民党在此时提出联俄的口号,试图获取俄国资助,俄国人也爽快的答应了,于是有了历史上的孙文越飞宣言。
国民党在俄国的资助下建立起国民革命军并在1926年发起北伐战争。在412事变和715事变后,蒋介石试图成为国民党和中国最高领袖的野心显露,对奉系的二次北伐要求统一东北,而东北自日俄战争后便一直是日本的势力范围,这样国民党必须改变原先亲日的立场而转为仇日,于是接过梁启超和袁世凯衣钵的蒋介石提出大中华民族主义的理论,在蒋介石的理论中中华民族不仅包括汉族,也包括内亚少数民族,但内亚少数民族不是做为同汉族并立的少数民族存在而只是汉族的分支。国民党应当恢复中华民族固有土地,即清帝国的疆域,不仅要包括十八省,还要包括做为日本势力范围的东北、朝鲜、台湾、琉球,和做为俄国势力范围的蒙古、新疆,和做为英国势力范围的西藏,甚至大中华主义对西方势力范围的中南半岛和南洋亦视为应入中华之土。民国的中华国耻图展现了国民党认为的大中华疆域,而恢复或达到以上疆域几乎要与全世界为敌。
蒋介石做为一位激进民族主义者,不仅发起四一二事变同俄国闹翻脸,在北伐过程中没收租界同西方闹僵,他的二次北伐和张学良改旗易帜更是触碰到日本的底线,于是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二二八事变攻击上海,在七七事变后全面侵略中国。对于西方人而言,中日战争不过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狗咬狗,虽然日军的暴行引发西方人在道义上的谴责,但西方人并未忘却国民党没收租界的行为和国民党的大中华主义对南洋的野心。对俄国来说,俄国借机巩固了对蒙古和新疆的统治,并在之后同日本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和俄国相互承认伪满洲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日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打起泛亚革命的旗帜,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内蒙建立伪蒙自治政府,在华北成立王克敏领导的华北政务委员会,在华东和华南建立一个伪国民政府成为必要。于是在1938年汪精卫叛逃并组建伪国民政府,图中便是臭名远扬的汪精卫。
为什么汪精卫会叛逃呢?我们先看看汪精卫叛国的两条理由:其一是指责蒋介石独裁,变党治为个人独治;其二是指责蒋介石背离了孙中山先生联日兴亚的革命路线。
第一条很好理解,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宁汉合流之后,虽名义上由蒋介石掌兵,汪精卫掌政,但汪精卫的权力不断被打压,南京国民政府中说一不二的人是蒋介石。而且蒋介石利用围剿苏区的名义借机在地方上削藩,国民党内实力派早看蒋介石不爽。于是在1930年,汪精卫同阎锡山等在北平另立国民党中央,并发起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战争最后以张学良领奉军入关帮助蒋军而使蒋介石取胜,蒋介石从而在国民党内确立领袖地位,这便是汪精卫所说的搞个人独裁。
那如何理解汪说蒋背弃孙中山先生的联日兴亚革命路线呢?其实汪精卫抨击的是蒋介石的大中华主义,首先汪赞同的是同盟会时代以十八省立国的纯粹的汉民族中国思想,其次汪觉得蒋推行大中华弄得国民党同俄国、同日本,同西方为敌,弄得中国四面树敌,而中共在国民党与全世界为敌的过程中取得了发展良机,最后的结果是中共取代国民党,国民党要亡党亡国。如何让国民党不亡党亡国呢?汪精卫认为要重走孙总理联日兴亚的革命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中国与日本和日本领导的亚洲国家联合起来,一同对抗俄国势力。因为在1938年日本还未有入侵东南亚,北上还是南下仍在争论中,日本还未与西方闹翻,所以你很难讲汪精卫的选择从一开始便注定失败,因为他指望日本会带领亚洲对抗俄国解放西伯利亚,天知道日本人会入侵东南亚,疯狂到同美国人打太平洋战争。
蒋的大中华民族主义体现在其著作《中国之命运》中,即建立在抗日建国的基础上,通过抗日战争使全国力量凝聚到中国国民党周围,进而确定中华民国是中华民族的国,中华民族复兴的总机关是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是中国党国最高领袖、三民主义代言人的意识形态。而前文说了,蒋介石的大中华实际继承了部分孙中山的小中华思想,那就是中国仍旧是汉民族的国,只是这里的汉民族等价于中华民族,而少数民族便成为汉民族的支系,其地位同客家广府差不多。
国民党的大中华思想应该同如今互联网上很多温和皇汉相近,激进皇汉更多是同盟会小中华理念的体现。但大中华同如今官方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又不一样,很多人因而指责是打压汉族、偏袒少数民族,并视民族自治政策为毒药。那建国以后的中华民族观为何与国民党的大中华主义不一样呢?本文便不再多说,留给读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