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内外双循环,参考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文摘   2024-12-08 10:37   广东  

美国在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历程中可谓运气暴表,美国先是在南北战争之后获得来自欧洲的大量投资机会,加上西进运动为美国开辟了巨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其工业化快速推进:美国最终于1894年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接下来美国又遇到两次世界大战,由于美国孤立于旧大陆的地理位置,加上当局者的谨慎参战,两次世界大战反而大大削弱了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和一众老牌列强。美国也最终于二战后登顶世界霸主的宝座。

不过除运气以外,美国在当时执行了内循环和外循环同时推进的道路也是美国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带读者朋友看看当时美国是怎么做的,以及对今日之中国有什么启示

美国在1894年登顶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后,其工业产量不断上升,尤其在一战后出现柯立孜繁荣。20年代的柯立孜繁荣时期美国不仅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生产出了足以供给全球的产品,美国的钢产量接近6000万吨,相当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和。

另一方面,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出于逐利的目的,资本家会盲目扩大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剩余价值对劳动者的剥削,导致劳动者同资本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于是社会消化商品供给能力始终有限,最后的结果是引发严重的商品过剩,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大危机最终在1929年的美国发生,之后持续了4年,并从美国扩散至全球。经济大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市场的消费能力远远赶不上美国企业的生产供给能力,于是在大危机时期上台的罗斯福政府开启了新政,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美国市场内需,在政府力量支持下开启全美的大投资计划,于是诸如田纳西改造等大型基建工程开启;此外,美国政府成立了全国工业委员会、劳资谈判委员会等组织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而提高底层民众福利待遇,为此美国成立了救济委员会。

通过罗斯福新政,美国有效建立起以内需为主要经济发展动力的模式。如今美国的消费占比高达GDP比重的80%,相反今天中国的内部消费比例仅有GDP的40%。所以,未来我国势必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立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分配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内需。党的报告中提出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近年来我国政府做出的如全面脱贫致富、推进共同富裕等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内需,建立起我国的内循环体系。

在二战以前,虽然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是世界霸主地位却是英国。和今天的中国一样,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是世界霸主却是美国。为什么世界霸主却不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呢?因为世界霸主要具备自己的外循环体系,不仅要自己吃肉,还要带着盟友和世界喝汤。美国在二战以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外循环体系,而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马歇尔计划。

两次世界大战直接打烂了欧洲和日本,这些老牌发达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重建和恢复。另一方面,二战以后的美国拥有海量的供给能力,以至于国内市场根本消化不完美国的供给力,所以美国势必要对外加大投资布局力度以消化过剩产业。于是马歇尔计划应运出台,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和日本投入巨量用于重建和恢复的资金。而美国的这一努力最终促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外循环体系,进而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为基础形成了美国领导的全球秩序。

对于今日的中国而言,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生产的产品足以供给全球。所以中国采取了类似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战略,加大对亚欧大陆国家的产业布局和投资力度,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以中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

党的报告指出:要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的经济体系。我们不仅要推动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不断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比例更加均等化和合理化;也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向更深入方向推进,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深化,最终实现和平崛起,建立起以中国为主导的新国际秩序。


史地图鉴
更新地缘政治,大国崛起,历史地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