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研究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演进,新媒体的概念不断调整、边界不断扩张,人才需求、科研命题亦随之而持续变化。新技术、新场域、新体系,“新”是挑战与命题,亦是使命与方向。对网络与新媒体系来说,变革与创新永无止境。
为更好推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形成学科与产业互动的机制,9月26日,正值中国传媒大学70周年校庆与网络与新媒体系成立15周年之际,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海南国际学院联合主办“智能·融合·创新:数智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研讨会”,探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为产学协同、文理交叉的新文科建设搭建新平台。
来自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院校的网络与新媒体领域学者相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对如何推进智能时代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如何优化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赵新利出席研讨会并做开场致辞。赵新利院长首先欢迎来自各个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师们参与研讨会,并指出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在15年的办学积累中成功找到了自己的特色,目前也已在计算广告专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前沿探索与尝试,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与各位同人共同交流专业建设经验,推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进一步发展。
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艺术与科技学院副教授达尔·梅什,以《我们为什么使用社交媒体:进化、神经网络与问题性使用》为题进行了学术分享,通过奥尔德斯和米尔纳实验以及大脑奖励系统等生物实验讲解,形象说明了社交媒体的成瘾机制。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系党支部书记肖伟以《“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破与立》为题,详细介绍了暨南大学是如何从新国情、新需求、新技术、新文科四个维度回应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号召,实现新闻传播素养与信息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系副主任黄彪文以《文工交叉 实践问道》主题,指出北京交通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以融媒体传播、计算传播、交通传播为发力点,将新闻传播学与院校优势理工学科交叉融通,以极具特色的“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多方面能力的优质复合型人才。
四川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曾元祥以《跨界协作、学科交汇:四川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构建路径》为题,介绍了四川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文文互鉴、文理融合、文工交叉”的特色办学理念,并指出当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办学中遇到的三重矛盾:职业要求的复合化与大熔炉式培养模式的矛盾、产业形态的融合化与课程体系粗放拼加的矛盾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强化与高校评价体系的矛盾。
深圳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副主任汪翩翩以《双区驱动 产业依托 毕设引领 实践创新》为题,介绍了深圳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是如何将大湾区的地域和产业优势赋能于专业建设,并详细讲解了深圳大学以毕设作为学生毕业考核方式的经验,为网新专业的实践向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浙江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吴向然以《即插即用,超强续航:应用型传媒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介绍了浙江传媒学院是如何依托于浙江的传媒产业集群优势,形成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供给系统、以学生为核心的新媒体创作与运营能力培养系统、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教学运行系统。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王薇以《创新与融合:中传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与建设探索》为题,结合网络与新媒体系15年来的办学实践,介绍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办学历程和学科建设。由于近两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对新媒体和广告人才培养带来了新要求,中传广告学院新媒体系教师队伍还从计算广告专业的建设出发,深入探索文理融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艺术与科技学院院长海蒂对密歇根州立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开办的新媒体硕士专业项目进行了介绍,展现出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国际教育上的创新与探索。
最后,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广告博物馆馆长、《媒介》杂志总编辑黄升民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黄升民教授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最早开办网络与新媒体的院校之一,在专业的前沿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网络与新媒体系也将伴随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不断革新,以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培养更多新媒体人才。
接下来几天我们将刊发编辑整理的各位嘉宾的演讲内容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更多深度好文
点击下方文章标题,立即阅读最新行业热点、业界趋势
案例 | 创新创造并重,科研教学钻坚研微——中传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教研成果梳理
购买最新杂志
长按下方卡片识别二维码,购买最新杂志
关于我们
本文编辑:王佳梁
本微信号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杂志独家运营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深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