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深圳大学在传播学专业中设立了网络与新媒体方向,201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同时正式进行招生,2021年的时候我们获批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全国首批获得网络与新媒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四所高校之一。在中国软科专业排名中,深圳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被评为A+级。深大主张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依托当地资源去探索更具深大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深圳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副主任 汪翩翩
1
面向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思路
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上,深圳大学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网络传播方向的课程设计分为前端的数据挖掘与用户研究、数字音视频创意制作、数字产品设计体验和技术型的数字前端程序设计。在学生的就业方向上,我们考虑的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新媒体内容生产、新媒体内容运营、大数据分析师、程序员等作为学生的就业去向。
在视听传播方向,深圳大学也结合了传统的视听内容制作的生产逻辑,以及网络时代流量驱动下内容生产逻辑,在这两个逻辑的指引下,将课程分为四个方向,包括音视频编辑与制作、场景分析、视效设计以及虚拟现实影像创作。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优势,我们采取微专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去着重加强某一个方面的能力,如计算传播微专业和虚拟数字人微专业。
深圳大学网新专业微专业创新实践
计算传播微专业是一个学科交叉的产物。深圳大学的计算传播微专业以计算传播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为指导,在理论课程上开设了《计算传播学导论》《机器学习导论》等课程,在实践课程上《计算传播学方法与应用》《Python编程基础》等课程。
虚拟数字人是近几年业界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虚拟数字人专业同样围绕虚拟数字人所需要的技能和理论背景开设课程,如“虚拟数字人设计与制作”、‘虚拟场景设计与制作’“虚拟数字人事物与应用”等。在课程的打造上,采取了邀请包括腾讯在内的业界团队、计算机学院教师团队和我们一起共建的方式进行。
2
发挥产业优势、产教融合、实践创新
在发挥产业优势进行产教融合方面,我们通过实践引导鼓励学生创作作品。同时开设数字健康传播等业界紧密结合的课程。比如深圳有一个健康传播领域的知名公众号“深小卫”,我们跟深小卫合作了许多项目,包括组织学生去参加健康传播类的比赛,以及创作健康传播类的作品发放到深小卫平台进行推广等。
毕业设计是我们最具特色的培养方式。深圳大学新闻学专业起步的时候,新闻传播行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延续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很难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传统老牌名校一较高下。处于做出特色、创新突破的考虑,深圳大学新闻学院决定,学生毕业不采取毕业论文这种场景方式,而是全部做毕业设计。
这个破釜沉舟的决定走到现在,至少在深圳大学里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新闻学院的学生会在学校最大的报告厅,由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的同学到现场,一起审核本科毕业作品。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聚焦科技与人文结合的理念去解决社会问题,近几年产出了很多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许多作品获得了流量破百万的成绩。
3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网新学生培育计划
为了解决学生对自身发展方向的困惑这一问题,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一项学生培育计划。这个培养计划设计了很多赛道,包括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网新优才培养计划、视听达人培养计划、数据大师培养计划、技术之星培养计划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不同的培养计划。
在不同的培养计划上,我们会从技术、资金、平台、制度等层面为学生提供支持,也有从开题到中期和最终的结题检验的严格培养流程。通过这些培养计划,学生真正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并能在未来进一步去锻炼他们的一技之长。
更多深度好文
点击下方文章标题,立即阅读最新行业热点、业界趋势
案例 | 创新创造并重,科研教学钻坚研微——中传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教研成果梳理
专题 | 智能·融合·创新——数智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研讨会纪实
专题 |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破与立——暨南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思路及实践探索
专题 | 文工交叉,实践问道——北交大网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专题 | 跨界协作、学科交汇:四川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培养体系构建路径
购买最新杂志
长按下方卡片识别二维码,购买最新杂志
关于我们
本文编辑:王佳梁
本微信号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杂志独家运营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深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