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蚱非彼蝗——关于太平山突眼优角蚱生态位的研究|第七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文摘
教育
2024-06-26 15:06
中国香港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微电影继续向下
↓↓↓
益虫就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益处的昆虫,害虫与益虫相反,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植物死亡或严重灾害。捉到一只虫子,很多同学往往会问:“这是什么虫子?它是益虫,还是害虫?”可是“益虫”和“害虫”的定义有时也会把科学少年搞糊涂了。既不是益虫,又不是害虫,那还怎么研究呢?
中国的李卓桐和来自英国的张璐瑶、美国的张立坤三位科学少年,他们把镜头聚焦到了“蝗虫的近亲”——突眼优角蚱。这种在香港太平山上数量众多的昆虫是益虫?是害虫?还是……
此蚱非彼蝗——关于太平山突眼优角蚱生态位的研究
Not a Pest: 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Niche of Eucriotettix oculatuses on
the Peak in Hong Kong
李卓桐(Zhuotong Li)
岑鹭(Bethany Lu Yao Cheung)
张立坤(Likun Zhang)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
Zhengzho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Henan,China
Kingswood School
Johnstown High School
刘海鹏(Haipeng Liu)
2019年10月 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亨达”最佳拍摄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短片简洁明快,对太平山生物多样性的一份子“突眼优角蚱”进行了研究,三位科学少年像侦探一样发现了主角,并进行了食性、天敌多样性、生态平衡的判断。短片中三位科学少年按照“问题串”展开了研究,首先,观察确定所发现的昆虫为突眼优角蚱,是蝗虫的近亲;其次,既然是蝗虫的近亲、数量众多,会不会对生态有危害呢?他们用样方调查的方法统计了它的分布和数量,数量的确惊人。再次,他们对食性的研究发现,突眼优角蚱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闹蝗灾的蝗虫,它们并无明显危害。三位科学少年的探究仿佛陷入了僵局,突眼优角蚱既不是害虫,也不是益虫,那它有什么意义呢?三位科学少年并没有放弃,他们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继续提问,继续探究。谁吃突眼优角蚱?它的天敌都有哪些?它在太平山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是什么?对生态平衡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让观众看到一种看似“无益”“无害”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存在价值,让观众跟随镜头感受到了这一物种在生态平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短片探究过程完整,步骤清晰,结论可信,尤其是作品呈现出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一部优秀的科学探究纪录片。短片采用大范围延时拍摄方法,让观众对研究地点的生态环境建立了清晰的图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拍摄画面清晰美观,信息量丰富。出镜过程每一位同学都自然大方,语言干练。画面的拍摄有设计、镜头的运用较为熟练,剪辑过程节奏感强,重点得当。相对于其他作品的科学探究部分,野外研究是本片的亮点,室内实验研究的内容较少。作品略显单薄,对这样一种奇特的生物有待深挖,比如生命周期的研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增加相对的探究深度有助于对自然界更多的认知。短片解说流畅简洁。片名晦涩难懂,需要再斟酌。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称号的中小在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