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你一定见过正在找食吃的小鸟,为了躲避天敌,小鸟会放弃食物赶紧飞走。但是,飞得太早,浪费了刚找到的食物,也太消耗体力;飞得太晚,有可能被天敌捕获。小鸟会计算天敌距离自己多远的时候飞走最合适。不信?你看!三位小科学家正在研究多远的距离会把小鸟吓得飞走。
人近雀惊飞 ——以香港和深圳为例探究鸟的惊飞距离
Flush Distances: A Case Study on Tree Sparrows (Passer montanu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作者:
陈呈睿(Chengrui Chen)
卢子殷(Ziyin Lu)
学校: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ffiliated School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Shenzhen Baoan Middle School,,Guangdong,China
Foshan No.1 High School,Guangdong,China
辅导教师:
张艺(Yi Zhang)
奖项:
2019年10月 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亨达”最佳剪辑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2020年 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优秀作品奖
↑ 2019年10月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暨国际青少年地球与环境科学研讨会答辩现场
↑ 2019年10月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暨国际青少年地球与环境科学研讨会获“亨达”最佳剪辑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一个非常有趣的选题!惊飞距离是研究鸟的逃避行为的一个重要方法。很多国外科学家开展了对鸟类惊飞距离的研究。美国科学家Livezey及其团队,对650种鸟类惊飞距离的研究数据整理发现,不同科目的鸟类对于人类的接近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惊飞距离。巴西科学家Diogo S.M. Samia于2015年对180种鸟类的惊飞距离进行荟萃分析发现,城市中的鸟类相较于乡间的鸟类,表现出了更短的惊飞距离。2013年德国科学家Ana CatarinaMiranda对于城市和乡村乌鸫惊飞个性差异进行了研究。
中国科学家对惊飞距离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城市、很多鸟类的研究都还是一片空白。三位小科学家在大量阅读科学文献的基础上,大胆挑战了“惊飞距离”这个生态学难题。他们选取了香港和深圳的公园研究鸟的惊飞距离,探究方法选用得当,探究过程完整,数据可信。他们希望能够就此找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行为规律,可能数据还显得有些单薄,但已经足以引人深思。
短片在剪辑上运用配乐节奏作为画面的剪辑点,使得同机位跳剪的画面更加流畅自然;采访与调查地交叉剪辑带来更强的代入感;测量惊飞距离的画面景别丰富且交叉自然,满足了观众对画面的期待;影片整体节奏明快、叙事流畅,让复杂的科学问题在循序渐进的画面衔接里变得通俗易懂。一句话,枯燥的科学概念“惊飞距离”,被短片拍摄和剪辑得很好看!
三位小科学家出镜自然,拍摄和剪辑特技使用恰当,还能与主题有效结合,显得十分生动。拍摄会飞的鸟难度不小,野外工作量巨大,从三位小科学家逐渐变得黝黑的皮肤可以看出,他们在太阳下一定花费了很多功夫,充分体现了他们抓住问题不放、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动画设计简洁生动;脚本创作环环相扣,逻辑清晰;解说流畅,但是解说录音质量不高,同期声录制不佳,希望注意改进。
往期精彩回顾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