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精英会去往西方国家这是一个不能再回避的痛!

文化   2024-10-01 12:58   福建  


2023年11月,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发布了2023年度的“门户开放报告”。根据报告,2022—2023年,在美外国留学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19644人次,其中中国留学生是最大的群体,约占在美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的28.7%。其中绝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了一去不归。

一、

记得几年前《纽约时报》曾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202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中,选择留在美国的比例为62%。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占比接近40%,高居各国第一。

除了留学生之外,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2023年移民签证发放数据显示:在职业移民签证类别中,中国大陆申请人获得最多的是投资类移民签证和人才类移民签证。全球各地中国出生的申请人,在E1类别共获得了1686张移民签证,获得移民签证最多的是I5类别,共计5954张。由此可见,众多的中国精英人才与富裕群体,正持续不断地选择移居美国。

客观地说,能去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和人才类移民者,基本属于精英阶层。为什么这些人会选择去欧美国家,而不是留在中国呢?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经济日报》曾对数百名留学美国后,选择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得出了这些留学生滞留不归的几大原因。

第一是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出国留学人员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众所周知 , 欧美等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先进完善的仪器设备, 在某些领域占据着很大优势,这也是我们不遗余力地派遣留学生前去学习的主要原因。很多留学生都被国外的技术和设施深深吸引,想留下来学到更多的本事, 以利于自己的日后发展 。

第二个原因,是国外优裕的工作待遇、生活条件对留学人员充满了诱惑 社会在发展, 在国内,豪车 、别墅 、高薪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还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 可在欧美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这种梦想能比较容易地变成现实 。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学生,即使是打零工,一天也能赚上上百或者几百美元, 相当于国内很多人半个月的工资 。因此很多留学人员想趁着自己年轻多挣些钱 , 过上更好的生活。

国内某些地方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是很多留学人员滞留不归的第三个原因。一些青年留学生感到国外不仅环境条件优越,人际关系也相对单纯,只需一门心思地干事业, 就会有相应的回报,因此打消了回国的念头。

二、

为了留住中国的留学人员,以及吸引投资移民,提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美国国会前些年通过了“外国人购房超50万美元可获美国居民签证”的提案,道理很简单:美国在国内对住房需求极度饱和的情况下,借助移民的力量消化过剩的房屋存量,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50万美元换来的美国永久居留权(即“绿卡”),后续还可以带来更具财富实力的消费,完全能够打破消费萎靡不振的僵局。

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投资外移以及内需后续增长乏力,很多国家都把移民政策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也成为全球之首。

虽然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每年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即使如此,一流人才还是不回来,而未来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社会,最需要这些人。可见,人才外流,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隐患。

近年来,全球人才争夺战的愈演愈烈,令人不可掉以轻心。研究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留学生回归率与滞留率保持2:1为“最佳回归比数”,而我国的情况却是呈现1:2的倒比。美国近20年内,引进高科技人才达40多万(华裔人才占其中的1/3),对比我国海外60万专业人才资源,差距巨大。

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从发展中国家争夺优秀人才。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已经成为美国的海外学生中第一大户,并以每年10%的数字增长。硅谷目前约7000家高科技公司中约有2000家由华裔创办或管理,因此有着“没有中国人,硅谷就不成其为硅谷”的说法。

有识之士指出,人才的流失,就是利益和财富的流失。据联合国开发署统计,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外流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美留学生中半数以上来自亚洲,美国因此每年节约了18亿美元的基础教育经费。而每年我国约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仅民间留学投资每年就有40亿元人民币流向国外。

三、

虽然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都认识到了吸引人才的重要性,但很多人的认识仍只停留在把人招回来,吸引手段也大多还只停留在待遇方面。

上海社科院的瞿世镜教授认为,吸引海外人才靠高价政策不合国情。国内一些地方“三室一厅、10万年薪”的口号很难引起海外学子的共鸣。不少海外华人说,网络专家在美拿25万美元年薪,10万元年薪相差甚远,更何况国内同行只拿2万元年薪,有的在国内奋斗了一辈子的同人甚至还没有住上两室一厅,怎么能吸引得了那些高端人才?

一位回国探亲的留学生说,这一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不是“特殊照顾”,而是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总量,全面提高国内人才待遇,把已经归国的人才安排好、使用好,这样才会对海外学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60年代,韩国在人均月工资50美元的情况下,对留学归国人才给予250-400美元月工资,甚至高于某些国会议员和部长工资,但归国者仍寥寥无几。直到80年代,韩国人均国民产值达到4000美元以上,综合国力增强,人才大量回归。

除了海外学子之外,国内的精英阶层近年来也大量移民欧美,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比前一年翻了一番,且EB-5类签证移民总数还在大幅增长。

四、

据加拿大国移民局提供的数据,2022年年,加拿大吸收全球投资移民目标数为2055名,中国占了1000人。仅魁北克移民局审理的投资移民,中国申请人就占了七成——刘笑便是其中的一员。

5年前,家境优裕的刘笑追随丈夫,从二线城市一家相当不错的国企跳进北京某外企。来到北京后她却发现,这里并非理想的安居地,而移民国外几乎是身边所有同事的首选。在和丈夫达成一致后,他们先是尝试技术移民,却因丈夫的环节一再出现问题而宣告放弃,后在移民公司的劝说和运作下,耗尽大半积蓄,成为“投资移民”的一员。

记者问刘笑:“你后悔吗?”

“我不后悔!”刘笑的回答没有丝毫迟疑。

刘笑的理由是,在中国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跨越阶层,出国并也并非为名利或者赚钱,而是为了生活的质量、更好的教育和更良性的社会。

林玲一家选择出国的原因,在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面对记者的采访,林玲指出了一个问题:现在很多老师都在课外办学习班,提前讲后面的课。而课堂上,老师会讲得飞快,那些没上课外班的孩子根本听不懂。她的女儿由于没有上任何课外班,一下子便掉了队。当她了解到国外的教育要人性化得多之后,毅然选择了移民英国,因为在那里,孩子的学习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做许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歌猛进,成就了一批精英阶层,但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和弊病,也令很多所谓的“精英”无力承受房价之压和矛盾夹缝中的窒息。出国似乎成为逃离的最好方向。

这些精英移民特点是:移民主体不再是知识分子或技术工人,而是富人;他们带走了在中国国内赚取的大笔财富;转换国籍后,子女留在国外,富人回头继续把中国作为挣钱发财的主战场。

面对这一状况,国家在这一方面也作了很多努力,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表达了中国于未来10年在人才培养和吸收上的决心。

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李颂歌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事实上,在中国大陆之前,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韩国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但是后来又通过“人才流转”获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这个移民大国,并未因移民潮而遭受不可挽回的创伤——除了人才流动本身所具有的循环性外,更重要的在于均采取了正确的吸收人才和引导回流措施。

《经济日报》副主编吴明熹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天地,想让海外留学人回国创业,吸引高科技人才,首要在于创设出一个好的环境,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知识人才链。同时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与高科技开发配套运作的服务系统,以产生“聚集效应”。

现代信息社会,距离已不是地理、心理概念,而主要是个经济概念。专业人才的居住地已无关紧要,因此要突破引智工作中的地域观念,充分利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创新人才聚集,创新环境完善的条件,采取“就地取才,就地开发,互利合作,借鸡下蛋”的策略,创建与华裔专家合作的新模式,才能保证不至于落伍。

吴明熹认为,亚洲四小龙都经历过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少量回流、人才大量回归三个阶段。当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1.9%以上,科学家工程师人均研发经费达每年6万美元以上,从事研发的科学家每百万人口有1500人以上时,归国的海外人才就大幅度增加。因此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才是真正筑巢引凤。筑好巢,凤凰自然会归来。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海外人才流失近80万,精英流失全球第一》

《洛阳日报》:《中国精英为什么要移民?》

说说你的看法

↓↓↓

赵氏宗亲
传承五千年华夏文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国姓氏文化;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