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 [动物]
文化
2024-11-25 04:30
北京
常玉(1900-1966)本名常有书,生于四川南充市。画家,兼擅版画、雕塑。具有国际声望的中国早期旅法画家。常玉妻子玛素·哈蒙尼耶(约摄于1925年)
常玉生长于富商家庭,10岁拜师习书画,1917年入上海美专就读。1919年赴日时在东京展出其书法作品,而获当地杂志刊载推荐。1920年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1921年与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天狗会”。常玉赠予徐悲鸿夫妇的花鸟画
常玉虽然与徐悲鸿、林凤眠熟稔,但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的脉络,以此为基调从事艺术创作,并坚持此理念一生。1930年代,常玉四川南充家中的兄长去世,常玉从花花公子瞬间变得一贫如洗。他做过陶器,也干过以商补艺的生计,还曾在巴黎和柏林从事过宣传体育事业的活动,但都没有多大的收效,但他坚持定期地举办展览。曾参加过法国秋季沙龙、法国独立沙龙,特别是在欧洲地位很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常玉在巴黎有了不小的影响。1938年常玉短期回国,接着转往美国纽约两年,1948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作品,但作品未能卖出去,1948年返回法国巴黎继续忘我的从事艺术创作, 作品被入选法国独立沙龙,但反映平平。1940年代,常玉本想去台湾办个展,几十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前运抵台湾,但是因为护照问题未能成行,因此他的这些作品都被留在了宝岛,成为当代人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心路历程的重要凭证。1950年代初,中国文化艺术团来巴黎探访常玉,那时他已经老了,一个人住在一间顶楼,一年卖三两张小画,勉强地维持着生活。代表团里有人劝他回国当杭州美专教授,可他却说“我早上起不来,我起床很晚,我…做不了早操…”1966年8月12日凌晨,常玉因煤气泄漏死在他蒙帕纳斯工作室。常玉一生大起大落,极为坎坷,人生后期贫困、孤独,但死后逐渐被法国及欧洲、台湾所赏识。常玉的作品偏于裸体,表现形式有油画,有水彩,有水墨,也有炭笔,笔调洒脱,行笔畅逸,他在遵循中国传统绘画理念的同时,又在努力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而倾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