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府的年夜饭,竟然没有饺子!

文摘   生活   2023-12-23 16:10   德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昨天是冬至,大家吃饺子了吗?


上回从《红楼梦》说到“16+8饮食法”,点击图片或蓝字跳转


《红楼梦》里,贾府是连过年也不吃饺子的,我之前还真从未注意过。


北方吃饺子应该已经历史久远,红楼梦就算“无年代可考”,京师过年总还是要吃饺子的吧?


不过,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故事,用的蓝本是曹家,取的是曹家的素材。曹府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六十年,住江宁几十年,家里自然以淮扬菜为主。所以过年不吃饺子,是因为南方口味?


要说贾府完全不吃饺子,倒也不是。红楼梦里有一处提到:“那盒内是两样炸的,一样是只有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子,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道,“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这蟹肉小饺儿放在如今也是美味,贾母却嫌油腻没吃。这里的小饺子显然不是主食,而是饭后点心。


这么说来,南方各地确实有各式各样不作为主食的饺子。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人过年必吃的蛋饺,从前家家户户过年的忙碌就是从做蛋饺开始的。把汤勺在炉子上烧热,擦上一点点油,舀一勺鸡蛋液,做成薄薄的蛋皮,填入肉馅,蛋皮包住,蒸熟后放在三鲜汤里。我家乡嵊州新昌一带做的是芋饺,用熟芋艿加生粉做皮,包肉馅,也是蛋饺一样的吃法。芋艿做的皮特别爽滑,可惜不容易吃到。



此外,如果把面皮包馅儿作为广义上的饺子,那么馄饨其实也同饺子是一类,或蒸或煎或煮汤,各地都有,名称不同。比如,在台州临海府城有名小吃扁食,很像馄饨汤,味极鲜美。扁食是古老的称呼,据说福建也这么叫。四川叫抄手——当年在重庆吃过金钩抄手,就是开洋馄饨汤,光看名称绝对想不到是馄饨。所以,只要不执着于单一类型包法,中国各地其实都有饺子,有当主食的,也有当点心的。



范围再扩大一些,欧洲其实也有饺子。首先就是意大利面食里各种形状的ravioli,有方有圆,有像饺子的,有像馄饨的。多年前看见一种特别精致意大利小馄饨,想象着一定美味,一放进嘴里却尴尬之极,吐出来也不合适,咽又咽不下去——因为里面是奶酪馅儿,跟我预期反差太大了。遇上欧洲人听不懂中国人用英文称呼饺子dumpling时,只要说是“Chinese ravioli“,大家都立即明白。



另外一个饺子大国是俄罗斯。地处欧洲和中国之间,食物似乎也受两边影响。他们的饺子外观实在跟中国的太像了,只是馅儿不是我们习惯的种类。普通猪肉、牛肉馅儿之外,我还见过土豆、鱼、奶酪等等做馅儿的。调料跟我们的不一样,所以多数不对中国口味。但那也真的是饺子。



回到红楼梦成书的乾隆时期。尽管有文献说,那时已有过年吃饺子或“交子”的习俗,但京师主粮应该不是面粉。因为当年漕运到京的漕粮,是江南的米,供应皇家为主,但就其数量而言,估计也兼供京师内城的贵族富户。就此可以大胆猜测,那时京城里主食是米,不是小麦。


看红楼梦五十三回乌庄头过年前交租的单子,除了野味肉类等之外,就是“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梁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几乎都是米,没有小麦或面粉。特别是“下用常米”,意思是家里下人们平时吃的米,有一千石之多。按照清朝一石以28公斤计算,一千石就是28000公斤,差不多是150人一年的口粮。可以由此得知贾府以大米为主食。当然,要说这是曹雪芹在写金陵旧家的情形,也有可能。不过一堆野味,如獐子、狍子、熊掌之类,显然不是南方的。所以这份交租单子,虽则南北货兼而有之,主食是大米很明确,只不过不知是不是能代表那时京城的主食种类。


回溯到更早时候,北宋汴梁城(如今的河南开封)似乎也没有发现很多面食。比如,《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项下“自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梅家鹿加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夏月麻腐鸡、麻饮细粉、素签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腌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看到这儿简直像是到了老广的糖水铺!这可是中原之地,怎么吃食如同今天的南方呢?可见当年也是拜大运河之赐——从江南通往洛阳的大运河,带去了足够多的南方大米果品。可见北宋时处于北方的京师,吃面食不多,也就是说北方人不见得吃饺子。


清代京城吃漕运的大米,情形可以类比。清朝时过年虽已开始吃饺子,可能尚未普遍。


另外一方面,今日的过年饺子仍然主要是北方的习惯,可是对南方的影响其实也不小。我有一个朋友爱包饺子吃,我很诧异地问,你们福建人也喜欢吃饺子?她说,饺子那么好吃,为什么不喜欢!我们经常吃啊!


过去的北方人可能不吃饺子,今天的南方人很可能爱吃饺子。欧洲人有他们自己的饺子,也未必不喜欢中国的饺子!


配图均来自网络


往期内容


完美还是拙朴:何为好品味?| 景德镇之行有感
一个犹太难民在上海 | 新书推介
历史尘埃里的两本护照 | 继续说上海的犹太难民
从《间谍过家家》里的一把扫帚,看到工业化时期的东西方
一百年前,一个德国工人的环球旅行与他眼中的上海





方的团 团的方
个人的经历都是记忆,个人的记忆皆成历史。少儿稚语、青年轻狂、中年独白、老年沧桑,个人的足迹和回味,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