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中国区域地理知识

文摘   2024-11-07 17:17   广东  

     

 相关中国区域自然地理最核心的知识和概念如下所列。学习的方法要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做指导,以区域地图为知识载体,将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土壤、植被、自然灾害、自然资源各自然要素特征融入区域地图,建立地图空间概念。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①东部季风区;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③青藏高寒区 

二、季风区、内流河概念

①季风区: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即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内流河:河水最终不会流入海洋的河流,参与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及以南地区是季风区 。季风区的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变率大;旱涝灾害多。

③中国干湿区、中国温度带  中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中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分布  中国农业类型与耕作制度分布图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E高原高山气候

三、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学习方法:对照地图,各个要素的特征理解记忆)

1、西南横断山区:

A纬度较低,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较足,气候湿润;河谷干热;南坡迎风坡多地形雨;天气多变;

B山地地形,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地表起伏大;

C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D板块边界,断裂发育,地表破碎;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E水土流失严重;

F生物呈多样性特点;原始林区;

G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2.四川盆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多雨多雾,光照不足;盆地地形,北部山地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冬季温暖;水系呈向心状;成都平原是冲积扇平原,灌溉方便;分布有肥沃的紫色土。 

3.云贵高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光照不足;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冬季冷湿。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崎岖,溶洞、暗河、峰林发育。土层薄而贫瘠;地表水容易渗漏,容易干旱。 

4.江南丘陵: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光照充足;低山丘陵为主地形;中小河流多,流程短,流量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大;含沙量小。红壤呈酸性;坡度和缓,坡地排水良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生物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土流失;土地红漠化;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冬春有寒潮、低温、霜冻灾害;沿海夏秋有台风。 

5.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光照充足;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流水沉积地貌发育;土壤肥沃深厚疏松;河流流量大,流速缓,长江河运发达;洪涝干旱多发;冬春有寒潮、低温、霜冻灾害。沿海夏秋有台风。六月梅雨,7 月伏旱。

6.海南岛: 

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积温多,光热水充足;热带大温室;热带季雨林带;山地地形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水系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夏秋多台风;冬季植物受低温影响最大;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海洋风光,旅游资源独特。大陆架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三沙市地处南海,是海运要道,交通交通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由生物沉积形成的珊瑚礁广布;淡水资源缺乏。 

7.台湾岛:

北回归线经过,纬度较低,积温高;季风气候典型,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光照充足;东部及台东大纵谷迎东南季风地带多地形雨;东部沿海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东北风影响,多雨。台湾海峡产生狭管效应,沿岸风能丰富;山地地形为主,西部沿海平原面积较小;玉山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有针叶林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夏秋多台风;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多地震、夏秋多暴雨、台风。是甘蔗、水稻、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地。地热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8.华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受冷锋影响,降水集中于 7、8 月份,夏季多暴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春季干旱,多沙尘;秋季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天,气温日较差较大;水资源紧缺;黄河、海河泥沙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势低平;褐土土层厚,较肥沃;年降水较少,降水变率大,雨季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有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河道淤积严重,河流航运价值低; 河流多洪涝灾害;盛产冬小麦、棉花。沿海大陆架宽敞,渔业资源、海盐资源丰富。

9.黄土高原: 

西北风沙沉积形成的高原,土质疏松;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受冷锋影响,降水集中于 7、8 月份,夏季多暴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春季干旱,多沙尘;水资源紧缺;植被覆盖率低;过度开垦、过度砍伐;流水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起伏较大。

10.塔里木盆地: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封闭,水汽少,是非季风区,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降水少,气温人较差和年较差大,光照强烈;河多内流河,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有夏汛,冬季断流,有结冰期。属于温带荒漠景观;生物有耐干旱、耐贫瘠、耐高温、耐寒冷、耐大风的习性,生物量少;风化作用、运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都较强烈;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沙丘、雅丹地貌广布。洪积扇、绿洲、沙漠环绕盆地,呈环状分布;水源是该地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聚落、灌溉农业区分布于绿洲上、分布于冲积扇边缘,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太阳能、天然气、石油、草场、旅游资源丰富。多干旱、沙尘暴、雪灾、寒潮气象灾害。冬季积雪,春季气温急剧上升,冰雪融化量大,有洪涝灾害。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缺水是主要的环境问题。

11.准葛尔盆地:

降水量比塔里木盆地多,能够受西风带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多降雪;天山北坡是迎风坡(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降水多,分布有草原和针叶林,形成山地垂直牧场景观。天山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

 12.内蒙古高原:

地处地势第二阶梯,海拔在 1000 米至 2000 米之间;是平坦广阔的温带草原;东部年降水量在 200mm 至 400mm 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属于内流区和非季风区;草场广布;煤炭资源丰富;光能丰富;风能丰富;草场退化、沙化,土地荒漠化严重;缺水;沙尘暴、雪灾、寒潮多发。东北部大、小兴安岭是季风区界线,是原始森林分布区,物种丰富。

13.东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山环水绕,平原平坦开阔,耕地多,地广人稀,黑土深厚肥沃;季风气候,降水多,纬度高,积温低,一年一熟;蒸发弱,河流植被多,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多。河流有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和夏汛。结冰期长;含沙量小;大兴安岭是原始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春小麦,甜菜,玉米、大豆。低温、雪灾、寒潮、洪涝灾害多发。

14.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度地带;降水较少,云量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黄河提供灌溉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西北灌溉农业区;盛产小麦、枸杞、葡萄。阴山、贺兰山阻挡东南气流,迎风坡多雨,阻挡寒冷的冬季风,使宁夏平原较温暖,阻挡了西北沙尘暴,风沙危害减小。

15.河西走廊: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西北灌溉农业区,盛产小麦、枸杞、葡萄。祁连山东北坡是迎风坡,河西走是水汽通道,降水比周围地区多。缺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沙尘暴、雪灾、寒潮多发。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突出条件是温带大陆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云量少,多晴天。

16.青藏高原:

高寒;气温日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小。多河源;多雪峰;多冰川;多冻土;多峡谷;多盐湖;低气压;缺氧气;强辐射;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地形雨,多夜雨;多冰雪水;河流流量大,变率大有夏汛。能源多太阳能;多水能;多地热能。多原始林。多草场;多物种;多矿产;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沙尘暴、雪灾、寒潮多发。草甸荒漠广;气候差异大;垂直地带性明显;板块碰撞,地壳抬升,断裂发育。藏北高原冬、夏季风都达不到,气候干旱,蒸发强盛,流域封闭,风化风蚀较严重。

17.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地形起伏;夏季风迊风坡多雨;背风坡气流下沉,较暖热;阻挡冬季风南下。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风化及水蚀为主。

18.中国南海:

南海地处热带,低纬度海域;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重要位置;是我国通往南亚、非洲、西亚及欧洲的海上要道,是我国进口能源及原料,出口产品的海运通道;油气等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和战略位置重要。南海多珊瑚岛,海洋空间资游、渔业资源、海洋能、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纬度低,水温高,蒸发强,盐度大,太阳辐射强,多台风。南海在北部大陆架上主要是珠江等带来的陆源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外陆架沉积物主要为沙质,南部大陆架主要为近代粉沙和粘土。中央海盆沉积物主要是颗粒极细的棕色抱球虫软泥和火山灰,也发现有锰结核和锰结壳。

例题:贡嘎山西南部的海螺沟冰川为我国南部的低海拔海洋性冰川(雪线4900m)。冰川海拔5000m以上有一个巨大的粒雪盆(降雪在积雪盆地中积聚成粒雪),粒雪盆出口陡坎处为瀑状下降的冰瀑布。冰瀑布表面明显可见蜿蜒而连续的流线(槽),陡坎处冰瀑布表面发育有裂隙。近年来,冰瀑布发生断裂(如图1)。至2021年10月,海螺沟冰瀑布所在的基岩陡坎已完全出露,冰瀑布彻底一分为二,形成“上海螺沟冰川”和“下海螺沟冰川”(如图2)。

(1)说明海螺沟冰瀑布的形成原因。(2)冰瀑布表面明显可见蜿蜒而连续的流线(槽),推测其成因。

(3)试分析近年来冰瀑布断裂的原因。

(4)推测上、下海螺沟冰川未来是否有重新连接之日,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海洋性冰川降雪量大;位于雪线以上的粒雪盆气温低,积雪面积大,冰源补给充足;粒雪盆出口处地形狭窄且陡坎处坡度大;冰川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到陡坎处,形成冰瀑布。

(2)冰瀑布位于雪线以下,冰舌表面融化形成水流;水流进一步加剧冰川融化,形成蜿蜒而连续的流线(槽)。 

(3)冰川表面多裂隙;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厚度减小;在海螺沟冰川峡谷中,(谷风)热空气向上运动,受冰瀑布阻挡,导致冰瀑布消融;冰瀑布表面的流线(槽)加剧冰川融化;陡坎地形最终导致冰瀑布断裂。

(4)不会连接。 理由:全球变暖趋势下,冰川继续消融;下海螺沟冰川位于雪线以下,没有冰川物质补给,上、下海螺沟冰川之间的基岩出露将增大,直至下海螺沟冰川消失。(或会连接。理由:贡嘎山冰川为我国南部的低海拔海洋性冰川,降雪增多造成雪线下降;冰川补给增多,在冰川重力和流水作用下,破碎的冰川碎块在基岩陡坎下重新汇聚成冰川,与下海螺沟冰川连接)

墨迹古韵地理视角
高考地理视角(相关内容仅作学习研究交流之用);书法临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