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交大走过

情感   2023-10-20 06:16   上海  

点击蓝字关注我 


​当鄂尔多斯的秋,在满目金黄的冲击外,还有让人喜出望外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时,上海的秋天就稍显逊色了。


这里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意涌动,朝气蓬勃,又仿佛少了些许灵动的气息。


然而,身体不会说谎。


不冷不热刚刚好的温度,再加上稍许湿度,让人感觉非常舒适,这样说来,似乎比鄂尔多斯又宜人了几分。


没错,这就是一年四季里最招人喜欢的上海。


非常荣幸能够与39位颇具鄂尔多斯文艺气息的“一线战士”,齐聚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参加鄂尔多斯市文联“艺心向党、文润暖城”主题培训活动暨全市文艺工作者“四力”培训活动。


我们乘坐的大巴停在校园的五号门口,一下车,校园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便扑面而来。


正当我疑惑,老师为什么带我们绕远路不抄近道进入教室时,英烈群雕纪念碑,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墓,杨大雄烈士墓,五卅纪念柱已相继映入眼帘。


原来这就是徐汇校区那条有名的“红色路线”。


道路两旁的香樟、广玉兰、法国梧桐,还有叫不上名的树木,高大粗壮,遮天蔽日,一棵棵,一排排无不讲述着百年名校的故事。


英式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因着急上课并没有在此逗留,只是匆匆一瞥。


走过去问老师才知道,这就是“南洋公学中院”—,交通大学唯一建于十九世纪,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也是中国大学中现存最早且沿用至今的建筑。


蔡元培担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时,曾住宿于此。知名校友邹韬奋、陆定一、钱学森、汪道涵、穆汉祥等,曾在此学习或生活。


课间休息时,我又专门跑过去驻足观赏,在老建筑的石柱上刻着“西洋公学中院”,门口则挂着“国家战略研究院”的牌子。


在我们教室的南侧,是一座三层洋房,哥特式建筑的老图书馆,现在是校史博物馆。它建成于1919年,至今也已超过百年的历史。

从校史博物馆正面的廊道穿过,就看到了上海交大一百周年校庆纪念碑。碑前喷泉汩汩,碑后树木葱茏。


碑上刻文“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由交通大学1947届校友、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

走在上海交大校园,心里欢欣雀跃。好似高考的遗憾多少有些弥补回来。


在这里,看着如此有名的建筑,仿佛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散发着它独特的古老魅力;


在这里,聆听教授的智慧,仿佛穿越了时空,真真切切地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时路;


在这里,与优秀一路同行碰撞思想,仿佛有种魔力让我身处未来,清晰地知道我们要到哪儿去。


我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们要到这里来进行主题教育,进行学习培训。


上海交大徐汇校区作为交通大学最早的校区,早期建筑群被评为优秀历史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这里,我们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是生动的教材,我们仿佛瞬间就被拉进了那久违的岁月,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对话”,接受精神洗礼,坚定信仰信念。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将目光投向祖国的山川大地,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形象,展现时代变迁、反映多彩生活,努力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佳作。


竭尽全力为暖城鄂尔多斯的文艺事业更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走在上海交大的校园,不禁想大声吟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可能是春天太过繁华,夏天太过绚烂,冬天太过荒芜,唯有秋天,它明净、简洁,清幽又静谧,随便一举手投足间便诗意盎然。


我想,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当我们40人与百年上海交大撞了个满怀,我的内心便留下对这个秋天无限悠远的相思与惦念。


古老而不失典雅,厚重而不失张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仿佛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歌唱中华之绝唱。


尽管,我还无法完全从上海魔都的情节中走出,然而,我却真实地置身历史厚重的交大面前。


从眼睛抵达心底的一切是那样的陈旧,又是那样的新鲜,我犹如一位与历史不期而遇,又来不及调整环境反差匆忙的造访者,心在寻觅历史章回中的那一点点亮色和一个后来者对已过岁月的缺憾。


我们和交大的师生同行在校园里,踩着先辈们的脚印漫步走着,仿佛我这个本来很薄浅的人,渐渐也丰满厚实起来,一种庄重神圣,独特温馨的感觉,促使我萌发一种抚摸历史,传承优秀,讲述美好的欲望。


有风有雨的日子,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日子,更适于静静领悟生活的美好。


这个秋天,我从上海交大走过。

作者简介:夜光,专注个人成长、两性情感、婚姻育儿,终身学习践行者,相信学习会让生命更加有料有趣。微信公众号:夜光罩着你


夜光罩着你
愿夜光有幸,罩你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