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家

情感   情感   2023-05-06 20:30   内蒙古  

点击蓝字关注我 每晚20:30见




01


这个五一小长假,我们在赶场子中度过。


这几年被疫情耽搁的婚礼似乎全集中在了这个假期。


不仅仅是新人们盼望着婚礼如期举办,家族里的亲戚们也都盼望着。


三年了,没有集体大聚过,终于能趁着二姐家的外甥娶媳妇大家欢聚一堂。


妈妈兄弟姐妹十个,我的姑舅两姨这茬兄弟姐妹就有23人,我是我们这辈排行最小的。


如今我们都有了各自的小家庭,我有33个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排行靠前的大哥二哥大姐已经掐孙子抱外甥了。孙辈,如今也有5个宝贝了,还有1个马上到预产期。


我这辈分也是跟着蹭蹭往上涨,一不小心,都已经是老姑姑辈了。


打我记事起,姥姥还在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过去,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回姥姥家,一大家子人地下站的,炕上睡的,院子里面溜达的,没有长电、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大家就凑在谈天说地,总有聊不完的天。


时不时还要按家庭排序,自编自演来个小节目,活跃气氛。


大姨头扎着毛巾,扮演者库尔班·吐鲁木的大叔,唱着“骑着毛驴去北京”的歌谣;大妗、二姨自编自唱的山曲儿;小朋友们凑数的儿歌舞蹈……现在回忆起来都无比的快乐。


姥姥离开后,这种大型的家庭聚会就不那么频繁了。除非在婚丧嫁娶这些大事儿上,大家才会聚到一起。


这次,是二舅家二姐的儿子娶媳妇。这可算是大疫三年来,家族的又一次大聚会。


如果我们这点儿人都聚齐了,那可得坐小10桌。可是,所有人聚齐又哪有那么容易呢?


(哈哈,妈妈领唱,妗妗姨姨们一起唱,姐姐们记录幸福时刻)


当妗妗、姨姨们在宾馆里又唱起三曲儿时,记忆的闸门仿佛一下子就被打开了。眼前的每一个人,都那么亲切,好想时间就停在这一刻。


02



参加过很多次婚宴,但能在婚宴上用1个多小时的时间,走完中式婚礼程序的这是第一次。


虽然能够感觉到已经把繁冗礼节除了好多,但是为了更好地完整地呈现我们中式的婚俗,还是极尽可能的全部搬到这个酒店的舞台上。


浓缩的就是精华,跟随者主持人的引导,仿佛带着我们所有人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里走了一遭。


吉时到,婚宴在主持人浑厚的声音中开始。


首先上台的竟然是姐姐姐夫和外甥


和我参加过的任何一场婚礼都不同。


这一幕“周府教子”。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装,父亲为儿子端上酒杯,一杯酒饮尽,少年郎成新贵人。


虽然全程姐姐姐夫外甥都没说一句话,但是,从这个仪式里,我们能看到父母对儿子殷切的嘱托和盼望。


我想那一刻,每个人都会由此及己,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在我们婚嫁前对我们的谆谆教导。


第二个仪式“催装”。


舞台的另一头,新娘的妈妈在为新娘描眉、梳头,戴凤冠


每一个女儿出阁前,父母的那种既喜又悲的情绪,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舞台,也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舞台两端,一面是男方教子,一面是女方催装,我们仿佛看到古时候两个家庭在喜结连理前都要有的礼俗和仪式。


虽然现在很多的仪式都被省略了,但是父母对于儿女的牵挂担忧,对儿女的期盼与祝福,永远都未改变。


接下来才是,凤凰出阁,奉乐迎亲。


新郎终于来接新娘啦,但不同于西式婚礼的单膝跪地求婚,夫妻二人并排走向舞台中央的是,此时新娘新郎行的是“五常礼”。


新郎走在前面,新娘在喜娘的陪同下走在新郎的后面,用扇掩面,随着夫婿向前走几步,然后新郎弓腰行礼,新娘半蹲行礼


“五常礼”既仁义礼智信。主持人在新人行礼的过程中,阐释着每种礼的含义。


直到走到舞台中央后,两位新人依旧没有转身面向我们在这里行了一个“雀上之礼”(有些不确定“雀”字对不对,没有查到相关资料)在这之后还有一个仪式——“新娘穿霞披”。


新娘霞披穿好之后,邀请双方父母上台就座,新人行三拜九叩大礼。


父母上台后,邀请家族喜娘祈福点烛燃香,敬天敬地敬宗族。


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新人再次整理着装,跪!


一拜天地,三叩首;再拜高堂,三叩首;三行夫妻拜谢之礼,三叩首。


新人起身,为父母奉茶,感恩。


其实礼行至此,就和我们平时见到为父母敬酒,给红包的环节一样了。只是,用这种特别传统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更加隆重。


拜谢完父母后,父母就离开舞台了。


新妇新婿面对面,行***礼。(原谅我此时没听清,网上也查不到相关资料。)


这个礼我也是第一次见,稍微有别于新郎新娘的交杯酒,而是用一个红绳连着两个乘酒的器具,同时喝。听见主持人说的是“喝囊酒”。


到这里所有的礼仪基本就结束了,我觉得后面的环节穿插了现代的元素,请上了伴郎团,伴郎团手里拿着传家宝。


是五面旗子,上面写着“德善孝义舍”。


旗子翻转后,是五个福字,寓意五福临门。


然后新娘新郎撒喜下舞台。(小福袋,里面装着喜糖,红枣,金币,桂圆)


礼成。


03


因为对中式婚礼的这一系列礼仪非常感兴趣,我是边观礼,边用手机记录。


中间有些没听清记得不全。后来婚礼结束,特意加了主持人的微信,以期请教学习。


和主持人交流沟通后才发现,他学习传统文化,也在传播传统文化,他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很多人。


他是全国中式主持人高峰论坛****秘书长,他们以“遵循先古遗风 复辟华夏大礼 传承民族瑰宝 践行婚俗文化 ”为使命。


这场婚礼,给我的感觉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很震撼,让我对婚姻产生了敬畏


当然大家对这场婚礼的讨论度也很高,有人说真好,中国人就应该行中国礼;有人说,有些繁琐,耗时太长;有人说,学到了很多,开了眼界;还有人说,原来我们是这么有文化的民族……


我问主持人:“中式婚礼所有的礼俗程序都是固定的吗,还是说根据新人的需求可以私人订制?”


主持人告诉我,没有固定的程序。里面有一套基本的流程,就是我们所讲的传统文化当中的三书六礼、三媒六证等等,把基本的守好了,文化的根源在里面,然后一些仪式就是结合现代创新的。


我猜对了,五福临门,德善孝义舍这个就是创新的仪式。


其实还是看新人的需求,如果完全按照传统婚礼的仪式,那么叫“花轿婚礼”,或者是传统婚礼而外甥的这场婚礼定义为“新中式婚礼”,是结合了现代的元素进去的。


要说这场婚礼的成功,主持人的功劳最大。


因为他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礼,都是仪,都是文化,所以我们的观感才会如此好。


行家里手,一出手就知道。


之前也参加过中式婚礼,基本都是新人穿了中式的衣服,穿插了几个传统的仪式,并没有把其深意表达出来,更没有这种文化冲击的感受。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04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老公依旧在探讨这场婚礼。


从观礼的直观感受,谈到婚姻,谈到家庭,谈到家族。


老公问我一个问题:“二姐家是不是特别有钱?”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问,老公直言不讳:“这场婚礼应该不便宜。


我懂他的意思。但是,我觉得这场婚礼的意义比钱更有价值。


中国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


其实这句话完整的句子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倘若父母留给孩子的只有“财富”,倘若后代子孙不成材、坐吃山空,那么,富就不会过三代。


如何才能富过三代?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从小我就听妈妈讲,姥爷去世得早,姥姥是一个特别会持家的女人。


兄弟姐妹这么多,再加上媳妇女婿,遇到各种问题困难,姥姥这个小脚老太太总能有她的办法解决。


除了姥姥,这个大家庭里长兄如父,大舅就像一个大家长照顾着兄弟姐妹。


所以,妈妈说她小时候非常害怕大舅。


我的舅舅们都是非常严肃的人,就是那种不怒自威,让人从心里信服。


到了我们这一辈,大哥又是那个严肃的人,我们也非常害怕。


其实大哥和妈妈的年龄相仿,小时候,我们小一点的都不敢往他跟前去。


长大了才发现,其实是每一代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



(妈妈珍藏的老照片:我的五个妗妗和妈妈姐妹四个)


弟兄姊妹各个都为这个大家庭出力,各自做好自己事,尊卑有序,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所以这个家族才会越来越好。


要说吵不吵架,那当然有。这么一大家子人,锅铲碰锅沿的事儿那是相当频发。


但是,总能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智慧的处理化解,兄弟姊妹也就没有隔夜的仇。


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都活了半辈子了,谁是什么人性,都太了解了。互相尊重,彼此谅解,每个人都担待一点,其实也就没那么多事儿。”


你问我姥姥的家风是什么,我可能不能准确地表述。


但是,如今当老人们都已不在,兄弟姊妹,姑舅两姨,小辈们还能如此亲密来往,互相牵挂惦记,我想这就是一个家族好家风最好的体现。


感谢外甥的这场婚礼,让我们如此幸福地再次相聚。


(婚礼现场,抓拍亲人们的瞬间)


也是因为这场婚礼让我突然懂了,一个家庭的组建很容易,但是让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懂有礼节,讲规矩,懂人情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如果外甥和外甥媳妇将传家宝“德善孝义舍”这五个字真正地践行传承,那他们的生活一定会蒸蒸日上。这婚礼的钱花得值!


如果每一对幸福的年轻人从走进婚姻的那一刻起心中就种下好家风的种子,那么如今的小家在未来就势必会成为一个兴盛的大家族。

— end —

作者简介:夜光,专注个人成长、两性情感、婚姻育儿,终身学习践行者,相信学习会让生命更加有料有趣。微信公众号:夜光罩着你



夜光罩着你
愿夜光有幸,罩你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