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
•
最近,“与辉同行”河南行专场直播走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董宇辉对话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总导演王潮歌,在麦田里进行了一场思想火花的碰撞,让网友直呼过瘾。
董宇辉从河南是一片黄河农耕文明开始的地方,感谢王导用艺术的方式把北方产区人们对麦子的情感展现了出来。
他还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谈收麦子的感受。他感慨,这一把麦子真的来之不易。
王潮歌则用一个哲学思维去了解麦子。她说:“它不仅仅是粮食,是图腾,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来源。”
她还表示,我们地里有麦子,我们民族就亡不了,所以一直想祝福我们的麦田。她希望所有中国人都热爱我们的来处,珍惜我们的此刻,才知道我们将去哪里。
通过这一次与董玉辉的对话,王潮歌也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那个作品名气大过自己本身的导演。
提起“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
很多人知道张艺谋、知道樊跃,却很少有人知道主创团队铁三角还有一位女导演,她就是王潮歌。
她称自己没有公众形象,只是幕后工作人员。但这个顶着爆炸头的女人,不论在哪里,只要一出场就能成为焦点;
她被称为最具创新精神品质的导演,有着杀伐果断的气魄,却也是很多人眼中的离经叛道之人;
她是国内实景演出的开拓者,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只有系列的作品一次一次将她推向行业领域的高峰,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能有如此成绩,在很多人看来不可置信。
在工作中,她强势,霸气,锋芒毕露;在生活中她嫁给了初恋,娇小,柔弱,被人宠爱,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如果说,王潮歌颠覆了世人对女人的认知,活成了自己的一束光;那么专注过好自己的人生,屏蔽掉外界一切杂音的能力,为她积累了用之不竭的好运气。
事业上屏蔽“不喜欢”,探索自我,勇敢超越
王潮歌这个名字但凡出现,总会裹挟着一股“为所欲为”的自由张力。
在一档访问栏目中,王潮歌曾说:“我想成为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不爱干什么我非常清楚。”
上世纪80年代,王潮歌大学被分配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那可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因为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里的工作难度很大,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太自由”。
王潮歌出生书香门第,父母也都很有名,很多人都建议她托人找关系,换个单位。但是王潮歌却全部拒绝了,因为她真的太满意这个单位了。
王潮歌害怕别人告诉她需要怎么做,她讨厌被束缚,她想要自由。
所以即使那个时候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干啥,但是她非常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当很多人觉得这个工作太有难度,很有挑战的时候,王潮歌却认为这个地方太适合自己了。
因为没有人会告诉她你今天需要干什么,明天需要干什么,干什么全凭自觉。研究什么课题,自己选择,做什么事情,自己决定,她觉得这就是为她量身订做的。
其实从大学开始,王潮歌的作品每次出现都表现出了她与众不同的气质,但凡王潮歌出手,总会在业内掀起风浪。
大三那年,王潮歌准备的毕业作品《暑假里的故事》,不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还反复重播了很多次。
1995年,王潮歌的第一个舞台作品《华夏民族魂》作为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的开幕式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
不仅如此,她更是颠覆人民对演员的认识。
在这个作品中,她让藏民与时尚模特同台演出,其实也就为她日后在各地做实景演出使用当地农民做演员设下了伏笔,也让王潮歌初出茅庐就被业内人士知晓。
《印象·刘三姐》让她真正走进公众视野,她与张艺谋、樊跃被称为导演界的铁三角。
后来,王潮歌慢慢走出“铁三角”组合,独立执导《又见五台山》和《又见国乐》。
2013年8月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被媒体赞誉为“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但是也有观众在看完她的作品《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后在网上评论,创意点和建筑都无法掩盖大量的人海战术和俗不可耐的剧情所带来的心理落差。
面对质疑,王潮歌从未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而是用一个又一个好作品来回馈观众,打脸那些不看好她的人,也感恩一直支持她的人。
2021年6月,中国最大的戏剧聚落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文旅项目正式与观众见面。王潮歌作为该项目总构想、总导演、总编剧,历时四年再次交出了超越自己的作品。
如今,王潮歌已成为各地文旅竞相争夺的一张王牌,她凭借实景舞台剧将自己一步一步送上了文旅演出项目票房的“顶流”。
专注,勇敢,突破,不设限似乎没有一个词能够将王潮歌完全概括,但是就是这一个一个生动的词,助推她一次一次走向事业巅峰,再一次一次将自己的记录打破。
感情上屏蔽“你认为”,爱得畅快,随心所欲
事业上强势且成功的女人,总会被这个社会冠以婚姻不幸,情感不合的狗血剧情。仿佛这样才是一个女人事业成功的标配。
王潮歌的老公是自己的初恋,大四同居,毕业结婚,她嫁给了大自己7岁的老师,一路走来被老公宠成了小公主。
仿佛与别人口中那个事业上大女主的坎坷情路大相径庭。
王潮歌曾不止一次面对镜头说:“作为一个女人要做圆乎了,我还得不难看,我还得会烧饭,我还得会洗衣服,我还得见到丈夫或者见着父母的时候我还得贤淑,我见到我女儿的时候我还得慈祥,我凭什么,我累死了。”
她不要去迎合谁,也不必看谁的脸色行事。这就是王潮歌,即使在婚姻生活中也是非常地随性,活出快乐人生。
王潮歌做饭并不是因为她是谁的老婆,谁的妈妈,为了表现自己的慈爱,工作回来了为了弥补对亲人的爱而做;而是因为她吃食堂吃腻了,想吃一口顺口的饭菜了。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直率,也因此她更被老公宠爱。
当所有人都觉得,一个女人在外面打拼,让老公在家里照顾家庭有失偏颇的时候。
老公义无反顾支持王潮歌,让她放心大胆地去,家里不必操心。他觉得老婆王潮歌是自己今生最大的投资。
而王潮歌也会在工作结束,推掉所有应酬,只陪伴自己最在乎的家人身边。她说:“当我是我们家老徐的老婆时,我可女人了。”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与外人无关。
王潮歌做到了,她的感情不需要外人指指点点,因为她至今都觉得能嫁给老公是最幸福的事,他们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罗翔曾说:“人生不过短短三万天,真正要在乎的只有你的亲人,三五知己,其他人的批评也好,赞扬也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我们只需要在意和珍惜那些一直陪在身边我们最爱的人就好。”
处事上屏蔽“一刀裁”,敞开胸怀,任你摇摆
工作婚姻之外的王潮歌,真的是一个非常“孤傲”的人。
她不会去干涉别人的人生,不会去评判谁的生活,更不会得理不饶人。
在一次采访中,王潮歌说:“我不喜欢躺平,我不喜欢佛系,我不喜欢咒骂,我不喜欢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不喜欢所有人就去指责一个事情的时候是无节制的,然后一点不占理就恨不得他死,就一点都不给活路的,我不喜欢那么狭窄的生活。”
熟识王潮歌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在不是非常正式的场合下,吃西餐她习惯用筷子。
有人会说:“你那么有名气的导演了,吃西餐居然用筷子,真给中国人丢人。”
王潮歌却并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我用筷子就是因为我习惯用筷子,和文化无关,更谈不上丢人。
狭隘的观念,非黑即白的世界,太累了。
记者问王潮歌:“大家有一个印象就是潮歌导演永远是一个固定的形象,特别有识别度,然后大家会觉得你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年轻,怎么做到的?”
王潮歌一脸懵,缓了缓神说:“我不知道我有公众形象,因为是个幕后的人,所以没有什么行为在公众前边,所以您说那公众形象,网络形象我听着都挺陌生的。然后也没有有意的为这个形象去做什么。说我这个头发,纯属是因为太懒了。”
如此率真的回答,让人如沐春风。
王潮歌觉得生活真的非常好玩,希望人们之间眼睛看见眼睛,人见着人的时候,都觉得特美好。
将那些影响我们开心快乐的事都屏蔽掉,这样的人生才舒坦。
就如李筱懿所说:无论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当恶意和诋毁突然来敲门时,我们阻止不了,但至少有能力把它关在门外。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
1965年出生的王潮歌,已到耳顺之年。她从来都是一个成熟的拥有大智慧的女人,凭借着超强的屏蔽力,始终臣服于着自己的热爱,勇敢探索,为艺术一次次地超越自己。
终其一生,她都在和快乐作伴,活成别人眼中运气最好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配得上拥有一生好运,值得成为创新精神的引领者。
作者简介:夜光,专注个人成长、两性情感、婚姻育儿,终身学习践行者,相信学习会让生命更加有料有趣。微信公众号:夜光罩着你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视频截图,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