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
春节假期,我终于坐在婆婆家的热炕头上,认真拜读了王桂萍老师的散文集 《原乡季候》,很是畅快。
读罢后记,合上书,看到封底上的那段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最大的情结莫过于对故乡的依恋。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内心深处总有一个角落是留给故乡的。它会在某个静谧的黄昏、浅睡的午夜,悄悄地溢出来,安抚你漂泊的孤独、奋斗的艰辛。它犹如母亲般,只不远不近地站在那里,就足以让人感到踏实、安心。”我热泪盈眶,却嘴角上扬。
家乡,永远是那个让我们听到名字就足以温暖的地方,不论离家多远,它永远闪闪发光。
想来,这并不是我第一次读这些文字,在这些文字还未集结出版前,我就已经读过。
彼时是拉长了时间,跟着作者的公众号更新碎片的阅读;今日,是集中火力,捧着整本书一气呵成。
这也是纸质书的魅力,当你闻着书卷中散发的墨香,将其捧在手里一页一页翻过去的时候,仿佛与这些文字与作者走得更近了。
还是这些文字,还是这个作者,如今再读感受已与从前完全是不同。
如果说当初看到这些文字只是羡慕作者博学多才、文笔细腻、情感真挚、有思想有见地,如今再读仿佛才读懂了那些文字背后的情与爱,那些故人故土背后的真与纯,那些乡话乡音背后的二十四节气,那些作者心中的家与国。
王桂萍,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杭锦旗人。从杭锦旗走出去求学,又回到杭锦旗工作,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余年。如今,虽然工作离开了杭锦旗,但是她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发声,为这方百姓讴歌。
她写二十四节气的散文,当初只为思念父亲找一个出口。为了把父亲在每个节气说过的那些话记下来,传开来,因为她认为那都是父亲生活的智慧。
也许是因为当记者干新闻的缘故,我总觉得她比常人多了一份灵敏,总能“嗅”到我们身边那股被人忽略的生活气息,总能捕捉到那些极易被人忽视的细节。而这一切,让她在文字的表达上比别人就多了一分功力。
可当我们读这些文字的时候,纵然感叹父亲对女儿的影响至深,也感慨没有文化的农村人竟有如此智慧。但更多的是,我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也出现了一些人,也记起了一些话,也勾起了对过往的思念。
“星星稠,热坏老乳牛;星星稀,冻死鸡”
“月儿上有个风圈圈,大风刮眯人的眼”
“云朝东,一场空;云朝西,淋死鸡,云朝南,淋翻船,云朝北,淋破瓦片垢烂铁……”
这不仅仅是女儿对父亲的悼念,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
这些传统的中国农村人的智慧,不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讲的农耕文化吗?这些文化怎么来的?不就是我们的父辈,我们父辈的父辈他们靠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年度日总结出来的规律,然后被验证,再被传承时至今日吗?
作者回忆过去,怀念那些每逢时节父母做的时令饭,那些每个节气都不一样的顺口溜,这许是我们现代人最爱讲的仪式感最初的来源。
写立夏时节,作者写到:母亲在立夏这天清晨便会烧上一锅白水煮蛋,说上一句谚语“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
写小满时节,作者写到:父亲说,小满小麦粒渐丰收,收割还需二十天;收前十天停浇水,防治麦蚜和黄疸。
作者出生在夏至时节,这个时节她写到:父亲锄草回来,走到我身旁说:“老闺女啊,天太旱了,玉米苗都耷拉下了脑袋,‘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浇园’,黄河水还得一段时间下来,下点儿雨就好了。”母亲说,这个女子水命,我看天会下雨的。午后两点钟,天果真下起了雨,父亲便抱起我笑着说:“真是福气女子,为我们生产队带来雨水。”
过去我总以为,作者的笔名“夏至”只是因为出生在“夏至”这个时令,但读到此,我猜,也许正是因为父亲的这番话,所以她的笔名才叫“夏至”。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有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夏至”。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文字,娓娓道来,毫不张扬。
虽然是一篇篇的散文,但却用这些散文逐渐清晰了作者整个成长的轨迹。虽只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再平常不过的日常,却反映了几代人不同的命运,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变化,见证了整个时代的变迁。
作者出生成长脚下的这方热土是杭锦旗,是鄂尔多斯,是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作者笔下那些普通的人,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命运。
作为家里的“垫窝窝”,她受到了家人们极致的宠爱。但是因为父亲的离世,这个家庭里兄弟姐妹们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担负一家人生计,放弃高考的三哥;接自己到旗里读书照顾自己如母亲般的大姐……
她在拼尽全力地回忆,却又轻描淡写的叙述,仿佛用尽力气还是抓不住时光的流逝。
一晃眼,人到中年,她说:“幸福不过年少时,在父母双全时,在一茶一饭中,在一叶一尘里。”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个女孩在哭诉,没有父亲的日子度日如年。但我也看到一个女孩终究成长成为一个女人后的坚韧、倔强、柔软与善良。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为何父亲离世都30几年了,那些儿时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历历在目。
大概,解药解药解的是毒是痛苦,而生活里的甜是断然不会被解药稀释的,只会随着年轮的转动尘封酿造,不论何时打开,都醇香依旧,一遍一遍抚慰心伤。
虽然那时物质并不丰裕,但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时光都在故乡,在父母兄弟姐妹都在的那个家。无论走过万水千山,心中最闪闪发光的地方还是故乡。
尽管离开家在外拼搏的日子总不如在家那般顺畅,总会有很多辛酸苦楚不如意,但正是因为知道总有人在闪闪发光的地方等着我们,便一切都无所畏惧了。
村里的路灯刚亮了起来,婆婆的拿手好饭黄酒冲鸡蛋香味已飘满屋,公公刚把羊群赶回圈又急着去备明天的草料,老公忙着张罗年夜饭,儿子在院子里撒着欢儿的放着炮,我裹着婆婆的棉袄坐在热炕头……
此情此景读《原乡季候》更能体悟作者笔下的乡人乡景和乡情。
如果你也曾有过一段农村生活的光景,或者与农村有过不解之缘,我相信你会在书中遇见那个懂你的人。那里有我们最怀念的简单、质朴与纯真,那里有我们永远的挚爱的亲人,那里有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作者简介:夜光,专注个人成长、两性情感、婚姻育儿,终身学习践行者,相信学习会让生命更加有料有趣。电子书《夜光闪耀》已上线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