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绕的头与无言的歌

体娱   2024-08-20 18:03   北京  



《16》《17》宣传片

拍摄 范西 张胜彬|剪辑 段妮


数,是朴素的工具,也是秘密的语言,以其抽象性消弭了意义的边界。自2008年起,陶身体剧场开始创作“数位系列”作品,在他们的构想中,从2至无穷,每个数字都对应着一部作品。数字之间彼此联系,合而为“一”。正如舞团艺术总监陶冶所说:“你可以把‘数位系列’的所有作品都看作是一件作品”。因为每件新作都是从过往作品的遗憾与启发中萌生,进而蝶变。


 历时近一年时间的编创与排演 

 陶身体剧场即将携“数位系列” 

 最新舞作《16》《17》

 于2024年8月24日 / 25日 

 在上音歌剧院首演 

 于2024年10月6 / 7日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于是,最初的一点逐渐绵延至线、扩散成圆,无限生长。作品《16》从“头”开始,是一次对头部圆运动及其空间体验的集中研究;作品《17》由“声”引发,向音乐与舞蹈的传统关系发起挑战。“数位系列”的编创在屡次折返中不断向前,在持续延展的时间表盘上笃定地一遍遍画出新的圆,用身体包裹了时间。而生长的数字,就像浩瀚夜空中的点点星体,共同组成着愈加闪耀的璀璨星环。


《16》《17》已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的委约支持。



16


数位系列


扭转的头,旋拧的身


拍摄 / 剪辑|逯文超 徐福进 佟雨升

© 红砖美术馆 陶身体剧场


扭转的头,旋拧的身,看不清五官,只看见发丝、衣袖、隐现的筋骨随着身体的起伏与赤裸双足的挪移,有节奏地延伸向舞台的每一寸空间。在作品《16》中,16位舞者尝试以鼻尖、耳垂、后脑等头部的不同点位为中心,在空中连续画出形状各异的圆,并由此牵动脊椎、背部、胯骨随之起舞。在身体重心、动作、行走路线不间断的变换中,他们的呼吸节奏与身体平衡被一次次打乱,听觉扭曲、视线旋转——日常的感知模式就此发生改变。


头,是意识的居所,也是视线的盲区。如果此刻要你在脑海中复现自己头部的形象,想必那图景中一定充满了失真、模糊的角落,甚至可能除了一张相对清晰的扁平面部外,其余部分都被简化为被头发包裹的半球——我们对自己头部的了解是碎片状的,头部尤其是后脑的形象会在日常活动中被大脑自动抹除,它习惯了从三维的球体坍缩为概念化的一点,隐于“幕后”。



然而,陶身体想要将意念中的头部重建为完整的球体,并使其不断膨胀,直至将身体、剧场、无边时空都纳入其中。为此,他们在作品《16》中将头部推向视线与感知共同聚焦的中心,通过圆运动,使头部的每一寸在空间中接连伸缩、滑移,由此搅动、打散缠绕于周身的空气,在身体与空间之间构建起不同以往的对话方式。


对舞者而言,在开始排演作品《16》的初期,每一次转动头部所带来的体验都是那么陌生。随着头部与未知空间一次又一次的触碰,逐渐从僵硬走向松弛,从头晕目眩转变为伸展自如。因身体运动而颠倒飞旋的景象,不仅流进舞者的眼里,也从头的四周渗透进来,与脑海里琢磨的念头、涌现的动作撞个满怀。运动逻辑的理性推导,混杂着即时想象的感性觉察,肉身与意识相互对撞间,动作绵延不绝。



在作品25分钟的每一个瞬间里,动作都从一个个细小的点无限衍生——16位舞者从始至终保持着行为的统一,而运动的轨迹却不曾重复半分。与此同时,直线、弧线、蛇形、“之”字形、三角形、矩形……不同的图形从舞者组成的线形队列中交替显现。对此,陶冶直言其最初灵感来源于舞龙灯、贪吃蛇这两种广为人知的游戏,以及在画纸上用线条绘制立体空间的经验。故而作品《16》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空间游戏: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身体“画”出无限增殖的无形居所。


渐渐地,原本细微难辨的头部运动被逐层放大、扩散,存于脑海的想象与现实亲密嵌合。作品《16》将舞台之上的世界旋绕成一个向内翻卷的幽深漩涡、一条肆意流淌的汹涌长河。在这里,灵魂流动,意识漫游。


17


数位系列


可视化的声波,飞旋而起的烟花


概念片《闪动》
拍摄|张胜彬 海洋 张胜坤 范西

剪辑|范西


如果说作品《16》是关于连续运动与穷尽变化的极致探索,当舞者跳至最后一刻,观者几乎可以对那份同时降临的疲惫与喜悦感同身受。作品《17》则布满了空白的断点,在寂静的停顿之间,一簇簇动作连同由舞者自身身体发出的声音从地面上瞬间爆发又落下,既像可视化的声波,又像飞旋而起的烟花。


凭借着对舞蹈观看与声音聆听经验的双重反叛,作品《17》将观者的注意力牢牢攥取在手。作品缘起自陶冶一直以来对于打破舞蹈与音乐、声音与语言之间传统关系的兴趣。为此,陶身体从自身编舞逻辑内部做出改变:将编创顺序颠倒为先创作声音,再为声音逐一编排动作。并且这些声音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舞蹈配乐,而是由舞者们自己创作并演唱的一种介于音乐与语言之间的混合产物。与此同时,舞者的意见与现场的即时感受也被更多地纳入到编舞的决策之中,从而,舞者集体的生命能量从多个层面得到充分释放。



在最终的作品里,富有情感的旋律性歌曲,与听感类同讲话的短促音节交替上演,相同的是,它们都没有明确的意义指向,却又令人感到莫名的熟悉。就像与每组声音相伴而生的肢体动作——腾跃、翻滚、摔打、爬行、彼此缠绕——一边诱惑着观者编织叙事,一边用骤然的断裂、变换推翻假想。这种既近又远的矛盾距离感贯穿了作品《17》的始终,使观者感觉自己仿佛是从一个当下现实之外的恒定时空远远回望着似曾相识的故事。


“故事”不必以具体的语言描摹定型,因为作品《17》所建造的是一个引领观者回顾自身的框架结构、一张捕捉私人遐想的网,借此方式将种种人类经验汇集一处,达成精神的共振。故而,它将声音从语言中抽象出来,将动作从叙事和功能中纯化出来。在这个热衷于消费具体故事与情绪的时代,陶身体试图为观者提供另一条达成彼此之间连接与交流的路径。如陶冶所说:“身体都是互通的,这是世界语”。因而,那些舞蹈过程中自然发出却又不被注意的声音,例如舞者相互配合时的提示气音、运动时的呼吸声、身体与地面的碰撞声、舞者的家乡语调……被放大并转换进作品《17》中。它们并非指涉具体含义的语言,却因与身体和人本身的亲密联系而具备着作为交流载体的能力。



在作品《17》的舞台上,声音起,则动作出,动作的形式与声音的形状两相对应,相互牵拉着向前推进。此时,对任意一方的单独“解读”都无法奏效,只有具身地与其整体接触才能获得不可言传的感受见解。正如陶身体《美好礼物》系列短片终章《连接》中陶冶与段妮的细语:“舞蹈让我们相遇,我听到你的声音,我感知到你的呼吸……舞蹈让我们热泪盈眶。舞蹈让我们无以名状。”相遇即是意义所在。


“我所有的创作都在寻找一种语言,那就是一种无需言说的状态。”

——陶冶


风景不语,不代表在其地表之下没有故事。恰恰是无数时间的累积造就了风景,而故事就潜藏在时间的夹缝之中。与此相似,在陶身体的剧场里,没有角色、性别、情节,只有跳舞的人。纯粹到只剩下身体,也就成了精神;在这里,感受与发现的主动权重新被交还给观者,进入与构建,都是自由的。惟有现场,可见其广阔生命。


上音歌剧院


演出时间

2024年8月24日

[周六] 19:30

2024年8月25日

[周日] 19:30


演出地点

上音歌剧院·歌剧厅

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6号


购票方式

扫下方二维码购票


登录上音歌剧院官网进行购票

www.syoperahouse.com


国家大剧院


演出时间

2024年10月6日

[周日] 19:30

2024年10月7

[周一] 19:30


演出地点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购票方式

扫下方二维码购票


登录国家大剧院官网进行购票

www.chncpa.org



主创团队

艺术总监|陶冶 段妮

编舞 / 声音概念|陶冶

音乐|小河 程乐婷 吴振凯

声音 / 舞者|黄七七 徐福进 佟雨升 李思雨

刘译仁 孙蕾芮 李佳钰 吴振凯 万露

程乐婷 逯文超 刘黎嫄 张卓瑶

王静平 贾丽雪 朱禹铭 唐大山

舞团总经理|王好 排练总监|黄七七

视觉总监|范西 演出项目总监|君君

行政总监|邰元旭 DNTY执行总监|宁贺

技术 / 灯光执行|董火亮  音响技术|廉晓杰

演出统筹|君君 邰元旭

实习行政|十一 戈泳思


特别感谢

以下品牌对陶身体剧场数位系列《16》《17》

演出的支持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自成立以来一直与舞蹈有着深厚渊源并钟爱这门艺术,近年来更通过「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项目进一步支持舞蹈艺术的发展。

此项目旨在协助舞蹈家与相关机构在世界各地演出舞蹈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鼓励当代编舞创作,充分体现世家推崇创作、传承及教育的价值观。

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于2020年推出之后,每年都赞助多家舞团推出新作,并资助许多舞蹈作品于世界各地演出。

2022年3月,首届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舞蹈节于伦敦举行,随后每年筹办大型舞蹈节,以扩大其影响力。

此外,合作项目亦专注于文化及舞蹈推广工作,对象涵盖专业舞者和普罗大众。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文章|朱芮菡

摄影|范西

排版|邰元旭




欢迎点击,了解近期动态






陶 身 体 剧 场
TAO DANCE THEATER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陶身体官网


陶身体剧场
舞蹈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