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大半年之久的创作
陶身体“数位系列”新作
16 / 17
将于8月24/25日
在上音歌剧院世界首演
这两部舞作
更深入地指向了对身体运动的研究
有关于头部运动的微末空间
以及声音与身体的声形实验
编舞陶冶认为
“我所有的数位系列创作
都在创作一部作品
是一部寻找身体能动性
及语言可能性的作品”
而17位舞者们
伴随这两部作品
从无到有的颠覆与实践
也产生了丰富的感受 感知 感动
在即将首演的时刻
范西为舞者们拍摄了一组照片
也邀请舞者们一起为大家分享
《16》《17》的动人故事
黄七七
Huang Qiqi
喜欢《16》的疯狂,身体和音乐一样强而有力。从头到尾头部空间的运动,让舞者们体验到极致理性又疯狂的运动,感受韧性的生命力。
喜欢《17》的共振,强强连接每一位舞者,让彼此的声音成为作品的共奏,耳朵成为最敏捷的信号。
喜欢陶身体的每一部作品,同样期待每一部新作品。
舞者们期待舞台,同样期待你们走进剧场与我们相聚。
徐福进
Xu Fujin
记得《16》《17》第一次在排练厅联排的观众是陶身体2团的伙伴们在观看,联排结束后大家一起坐下来分享现场的感受,每个人都发言了,清楚的记得大家都提到了能量、震撼、感动等相关的词语,能量是最直观的言语,最真实的语言,让我们强强连接。
《16》《17》是两部截然不同的作品,《16》极具复杂头部动作,《17》极具复杂的声音结构,但这两部作品共同具有能量场的特性。期待上海的世界首演,一起感受现场带来的能量共振。
佟雨升
Tong Yusheng
《16》是一部需要极具理性的作品,每一秒种都会有好几个不同的头部动作,超多的空间、时间变化,给舞者很大的挑战,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成长,再配合上电子音乐给人很强的震撼和推动力,现场一定嗨爆了!希望可以带动剧场里的大家一起体验甩头的眩晕快乐,一起进入我们的身体世界,也期待我们32只脚的贪吃蛇可以走的越来越远,走出风采,让人膛目结舌。
《17》这是一部让我跳到一半会想流泪的作品,从声音引发出来的超强凝聚力使我感动,这也是我从没尝试过的,我想都不敢想,在跳舞的时候说话甚至唱歌,感觉自己经历《17》之后慢慢可以变社牛哈哈哈!也希望我们的陶言陶语和美丽的歌声可以传遍世界各地,大家都会唱我们的歌!
欢迎大家走进剧场感受《16》《17》两部新作品的世界首演!预祝我们一切顺利!
李思雨
Li Siyu
《16》我想说首先我们都很了不起!数以万计的动作,细碎的头部切割,每一个同频的脚步,是对大脑的认知考验,也是对我们意识和专注力的挑战。每一次,段落的转换我都会提醒自己又是新的更新,这个作品需要时刻保持理性和察觉。我觉得一出场我们就是能炸翻全场的感觉,陶的作品一直都是一顶就到尽头,这次全程甩头不带停直接把能量甩到空气中,空间里。
《17》来自于地面和人的关系,通过声音的同频共振再联动每一个动作的时候,赋予给了我们更大的磁场,每一次翻动、移动、跳动都好像扬起的沙尘,又像陨石落地的重量回归于地面。再说到我们说的词吧~就是新式陶语~歌声与身体的融合,通过陶老师的引导,我们创作了新的陶身体语言。很高兴在舞台上唱歌,是一种很新的体验,每次动作停下再启动唱起歌的时候都让我很感动,有一种体验过一场另一个次元世界的感觉。我很爱《17》!很爱这样的重量,扎扎实实落地的感觉。
期待世界首演!我们一起掀翻全场~
刘译仁
Liu Yiren
《16》对我来说是一部极度烧脑的作品。繁多的头部动作,无限变化的时间节奏,让每一次的动态都充满挑战性。
《17》的编创过程很开放,词语,歌曲,动作,时间,都与每位舞者息息相关。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点就是他的动作节奏完全是由舞者决定,所以每次跳这部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躺在地面,就好像生活再次重启,去感受和上次不一样的经历。
预祝《16》《17》首演成功,期待和大家在剧场相见,一起感受这两部极具挑战性的作品。
孙蕾芮
Sun Leirui
马上《16》《17》的世界首演要在上音歌剧院展开,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就来到了8月,在大家一起每天排练磨合的过程中,其实早己准备好将两个作品呈现在舞台上,也非常期待在现场与大家连接的那一刻。
作为舞者来说,《16》《17》这两个作品在我心里是非常不一样的,这是我第一次在陶老师和段老师带领下全程参与创编的两部作品,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非常珍贵,影响了我对身体、思维以及认知的一些改观,很开心我还在成长,也相信和期待在未来这些时刻还会重新降临。
观看一部作品与身在其中去跳一部作品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而《17》给到我与以往不一样的感受是,好像我可以随时抽离又存在其中,我并不是在舞台上呈现的那一个唯一的角色,我也在注视着一切在发生和变化,这一次《17》的音乐也是我们大家一起参与编创,虽然我的绵薄之力是真的很绵薄,但是大家一起编创的经历是真的很开心。
相比之下《16》和《17》反差很大,《16》的头部动作,空间切割包括动作记忆都理性的发疯,塞的很满节奏也很快,看的人可能会在被动与主动之间来回切换,但是往往这种极致的理性的呈现,总会给我带来很巨大的动容。
非常期待大家来到现场,走进剧院,感受我们新作品《16》《17》的世界首演~
程乐婷
Cheng Leting
《16》是以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方式跳完的。身体极简、音乐极繁,它对观者,对舞者都是一种冲击和挑战,鼓点强烈而躁动的电子音乐,一群人编码一样的在特定的轨道,特定的时间里运行着,每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符号,连起来又仿佛是一串时间的线条不停向前奔腾。在跳《16》的时候我的头每一秒钟都在不同的空间方向,眼睛天旋地转都能看到残影,但同时又是很理智的跟着音乐节奏迅速的移动,有一种即清醒又疯狂的撕裂感。
对应的《17》仿佛是另一种方式的身体对话,如果说《16》是撕开了一道口子,那《17》感觉是一种填补剂,用文字和歌声的方式打开了别样的身体运动。每次刚开场躺在地上唱歌的时候我都会闭上眼睛聆听,感受当下的疗愈、空旷,17个舞者组成一个庞大的共振磁场。讲实话我上一次说话和唱歌这么大声还是在小学哈哈哈。
期待大家来到现场,走进剧院,感受我们两部新作的世界首演!希望《16》《17》这两部作品能给更多人带去能量,预祝我们一切顺利!
李佳钰
Li Jiayu
作品16对于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复杂的动作让人头痛欲裂,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大家的帮助,我慢慢的可以跟上大家的节奏,感谢伙伴的帮助与包容。希望首演的时候我可以超越自己。
作品17相对让我感觉松弛,可以边唱边跳的体验很有意思。
祝愿我们首演成功。
吴振凯
Wu Zhenkai
作品《16》的困难之处在于它有很多重复又多变的头部动作,空间不同的转换会导致我记忆混乱,脚下步骤也需要一直不断协作变化,同时还要跟前后左右的人对照。《16》动作本身也很激烈,需要非常理性的去控制身体画圆,脑力的意识转换,以及脚下螺旋变化,刚开始这些动作就能让人“记疯”,后来通过时间的积累,总算记下来了。这是非常挑战的一部作品,也是治愈强迫症的一部作品!
《17》也是很治愈心灵的作品,比如我们一起同唱一首歌时,通过声音的共振、我们能感受彼此;通过文字与肢体动作的同步,我们也能快速的找到彼此,做出反应。特别是双人舞的配合,有时候在一些很短促的文字中,我们需要更快速的反应,同时还不能伤及对方。这些大量的空间动作排练促使我们的默契越来越强大,当我们常常围坐在一起练习文字,练习歌唱时,那些拗口的文字,奇妙拐音的发音也渐渐变得游刃有余了!
很喜欢《16》《17》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我收获满满,祝愿首演大成!!!大赞!!!
万露
Wan Lu
关于《16》,首先是一部很有挑战的作品,如何动和怎么动的自如是我们每位舞者的追求。我期待的理想状态,是可以让观众忘记一切,一直锁定在我们的身体世界中。对我来说陶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力量,作品和舞者融合在一起,在20多分钟内凝聚,然后一起爆发出每个人身心中所有的能量!《16》对我来说真是超级迷人的,我在跳《16》的时候一直有股对抗的“劲”!是与自己的对抗?还是对未知的对抗?这个内在的“劲”让每位舞者都获得自己独特的魅力!
关于《17》,我想分享对声音的感受,声音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身体与地面、与他人的碰撞的声音是自然的一部分。《17》的听觉是这个作品非常重要的观念部分,也是连接我们重要的媒介。不同舞者的音色也会传递出不同的情感。每次声音和身体同时发出时,我都觉得非常震撼有力。《17》我觉得更像是“烟花”,每个人都会不经意间“爆发”出来,是那种好看得会起鸡皮疙瘩的瞬间感。《17》又像是一场接力赛,是强者与强者的联盟。还有一点,《17》有些动作很猛烈,但声线又要发出的很清亮,那一刻就很有反差感。希望《17》可以磨练出更多的野生vocal~
逯文超
Lu Wenchao
历经半年之久的《16》《17》,马上就要与大家在剧场相见!期待我们17位舞者在舞台上强连接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也期待这种能量将我们与台下观众相连接,产生共振与共鸣。
陶身体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挑战极限。作品《16》就是一部对脑力的挑战,刁钻的角度,复杂多变的头部运动,以及对不同空间的切割,需要我们在保持理性的同时不失感性。通过作品《16》的磨练,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不同的感受,曾经为了动作更有张力会尽量把自己撕的很开,我习惯了大开大合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现在开启了一种新的运动方式,就是关注动作的源头,一个很细微的点在身体内部流动的过程,希望在今后的演出中可以融合这种细腻入微的流动感。
《17》 是一部释放生命的,宇宙的,能量的作品,每次在排练作品文字时都会起鸡皮疙瘩,惊叹于这种自然的力量,每一次声音都直击心灵,而《17》更像是我的舒适圈,与地面近距离连接、碰撞、配合,也让我对自己的声音增添了自信,有时会很享受动作启动后声音的变化,仿佛声音在空中有了轨迹。在作品《17》的创编过程中体验了第一次编歌,第一次作词,第一次见证了一个独属于《17》的语言出现,很开心!
刘黎嫄
Liu Liyuan
长期排练以来,每一次跳《16》都有不同的体验,像是一场长途马拉松,要时刻理性管理好每一阶段的体力、耐力;也像是一次抽象编码运动,复杂的线条与线条交汇,变成一个个焦点,每一次自转都在构造不同的立体几何多边形。配合上节奏感非常强的电子音乐,《16》变得更具可视性。
当我们首次在陶身体2团面前跳《17》,唱歌时我的鸡皮疙瘩就已经起来了,我感觉舞者们的能量汇聚到整个场域的顶点,虽然每个人的动作不同,交汇点不同,但整体连接性很强。
对比《16》的抽象编码运动,《17》更像是慢慢吟唱的一首旋律,文字的堆叠、每首歌的出现、突现的停顿和越发复杂的肢体结构,都在这一条旋律线上循序渐进。《16》和《17》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在同一空间的碰撞。
期待两部新作品的世界首演!也希望更多人走进我们的世界,祝我们首演成功!
张卓瑶
Zhang Zhuoyao
《16》《17》这部两部作品我觉得不管是对我还是对观众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16》对我来说是在身体上开发出一个新的空间,尤其对于头部空间的探索,是一种极致的追求,其中的复杂与精确度,需要舞者们脑力与身体的反复练习,有时候跳起来还会头晕目眩,但这更加挑战了我们保持理性与专注的状态。对于观众,我相信一定会惊讶于舞者们头部变化的疯狂!
《17》我觉得对观众来说是一场探索,不仅仅是对肢体的探索,还有对舞台上的声音,歌声、说话声、呼吸声、摩擦声、身体与地面的撞击、人与人之间的碰撞。静观当下,捕捉一切的发生。声音与肢体的力量在这部作品中同时迸发出来,这是一种强烈的能量,也是对人体本身更深层次更多维的一场探索。
《16》《17》即将迎来世界首演,非常期待与大家的见面,希望有更多的观众能走进剧场,感受这两部作品带来的全新体验!
王静平
Wang Jingping
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作品《16》的话,我觉得是万花筒,强节奏的电子音乐搭配头部的重拍以及不断变化的队形,不管是单看一个舞者不断变化的头部空间,还是从整体流动的队形来看,每一次变化,每一次转动,都五彩缤纷,应接不暇。
作为舞者,跟随音乐节奏,连接前后空间,释放无穷动作,在头部持续快速转动时,会有些许眩晕感,在理性的意识中也是会让我“应接不暇”,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把这个作品完成下来,但是每次做完最后一个大折叠,慢慢升起来的时候,我就是会有一种满足感。
而《17》是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当我第一次躺在地板上,和大家一起合唱第一首歌的时候,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这种磁场能量会促使我更加地关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停顿,更多的去倾听彼此,感受当下。特别是在静止状态的时候,周遭不断迸出一个又一个乱码的字词,我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有一种莫名想哭的冲动,我暂且称之为生命最原始的呼唤。
《16》《17》是两个截然不同又特别极致的作品,期待,也祝愿《16》《17》世界首演能够顺利。
贾丽雪
Jia Lixue
首次参与陶身体作品的创排,很激动,也更挑战。
无论是作品《16》疯狂的头部运动,还是作品《17》强烈的地面输出,对我来说无疑是两个难啃的骨头。过程是艰难的,但每次跳完自己又是无比的激动。而且,我不是孤单一人,团队的小伙伴们也在帮助我,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整个创排过程中,我们有付出,有收获,有困难,有突破,有低落,也有温暖。时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汗水诠释了我们的努力,我们也成为了更好的我们。
演出在即,祝最好的团队,也祝最好的我们首演顺利!
朱禹铭
Zhu Yuming
《16》真的太crazy了!是由头部空间极简的开始到极致的探索。每一次的点头、抬头、转头与身体传导切割都需要身体的能量持续加持完成,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再转化变成线的量化,与小河老师的电子舞曲融合在一起,所呈现出舞动的画面能量感会让观众有舞动愿景。在创排中对于头部的空间、方向、队形一直不停的变化,以及头部与身体连接脚下重心的转移,很多复杂碎小的动作,需要精确找到每一个动作的位置,需要身体绝对理性,是极具挑战的。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大家帮助下,我成长很多,每一次排练和大家一起完成对我而言是十分珍贵的。
《17》是通过大家一起对创曲的词和旋律探索所共创出来的,不管是身体与地面碰撞、摩擦的声音,还是人声部发出的声音都是一种新颖的感官体验。在联系中断之后,又开始了某种新的联系,期待每次停止片刻后的发生。
《16》《17》历经半年之久的创排马上要进入剧场首演啦,希望大家走进剧场,享受视觉、听觉的盛宴,感受《16》《17》强大能量!祝我们演出顺利!
唐大山
Tang Dashan
临近《16》《17》的首演之际,作为刚加入舞团不久的我来说,虽然很惋惜自己没能与舞团的大家一起参加作品的整个创作编排的过程,甚至都没有学习过《16》,但是在我来到舞团看到大家排练这两个作品的时候,我是非常羡慕的,我也想有一天自己能和舞团里的大家一起站在舞台上完成一部作品,也羡慕着大家灵活的身体能力。
直到有一天突然知道自己可能有机会参演《17》,当时知道的时候我是不敢相信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但是慢慢的又会质疑自己能不能跟上大家的排练进度,因为我的加入会不会影响到大家的配合,要是表现的不好是不是我没法继续留在舞团,这些问题一下就让我的心情变得既开心又焦虑。
直到在涛哥的指导之下,我开始接触到《17》的动作、歌、词这些内容,并慢慢熟悉之后,我心里终于稍微放松了一些,但后来真正在排练厅跟大家合成的时候,由于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和繁琐性,我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动作,还需要知道我要说的词以及跟在谁的后面说,这就让我在整个排练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不仅要求脑子里要清晰自己的下一个动作和台词,还需要耳朵仔细倾听大家的声音,以此确保自己不会跟错或者节奏说慢。特别是作品最后的双人部分,这是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害怕的部分,因为这里是整个作品的高潮,节奏相比于前面会快很多,所有的双人接触、传导、交换这些过程都需要我们快速并准确的完成,并且还要在交换搭档的同时移动空间,对我来说这个部分是真的很吓人,我会害怕因为自己双人的位置不准确而导致自己下一个位置到不了位,最怕的还是因为自己没到位而影响其他组的舞者,甚至让他人受伤,但是在联排那一遍完整的合成之后,我自己感觉稍微能适应作品的节奏了,虽然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打磨,但于我而言这也是一种自我肯定,我能感觉到自己是有在一点点靠近大家的,我很感谢自己的努力,更感激大家对我的包容和配合。
希望观众们能通过《16》《17》这两部作品获得共鸣,一起探索身体不同的语汇模式,从《16》的反复循环、层层递进,到《17》的新奇另类,陶身体没有停止对身体的探索,以及对作品本身的突破和革新。真心的祝愿大家能在两部作品中感受到舞者们的热情和舞团的凝聚力,能带给观众们这份力量也是对我们舞者本身最有意义的事情。
语而不言
如可视的声波
动作无限
如飞旋的烟花
陶身体数位系列新作
16 / 17
世界首演
演出时间
2024年8月24日 [周六] 19:30
2024年8月25日 [周日] 19:30
演出地点
上音歌剧院·歌剧厅
上海市 徐汇区 汾阳路6号
购票方式
扫下方二维码购票
或
登录上音歌剧院官网进行购票
www.syoperahouse.com
如有疑问,可致电上音演出票务咨询热线:021-24158158(周一至周日9:00-20:00,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主创团队
艺术总监|陶冶 段妮
编舞 / 声音概念|陶冶
音乐|小河 程乐婷 吴振凯
声音 / 舞者|黄七七 徐福进 佟雨升 李思雨
刘译仁 孙蕾芮 李佳钰 吴振凯 万露
程乐婷 逯文超 刘黎嫄 张卓瑶
王静平 贾丽雪 朱禹铭 唐大山
舞团总经理|王好 排练总监|黄七七
视觉总监|范西 演出总监|君君
行政总监|邰元旭 DNTY执行总监|宁贺
技术 / 灯光执行|董火亮 音响技术|廉晓杰
演出统筹|君君 邰元旭
实习行政|罗倩 戈泳思
特别感谢
以下品牌对陶身体剧场数位系列《16》《17》
世界首演的支持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摄影|范西
排版|邰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