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身体新作《16》《17》世界首演|能量作为一种语言 是世界的 生命的

体娱   2024-07-24 18:04   中国  


数位系列全新作品《16》《17》

将于2024824/25

上音歌剧院进行世界首演


《16》《17》已获得威尼斯双年展和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的联合委约支持


《16》排练宣传片

拍摄 范西 张胜彬|剪辑 段妮


《17》排练宣传片

拍摄 范西 张胜彬|剪辑 段妮


针对《16》《17》,陶身体剧场提出两种观看世界的方式:或以微小、微渺、微末,入微观空间,或以无垠、无域、无垢,入宏观天地,两者看似相悖,实则通达一处,即对语言的有限性和符号性做出拮抗,重塑陶身体无限的语言空间。陶冶形容,《16》是向内探索的自成体系的语言,《17》是面向宇宙甚至获得生命的语言。两部作品相伴相生,将在上下场拉扯视听,抵达各自的极点。


此种拮抗,亦有别于过往陶身体作品理性、克制、收束的缄默气质。去年的《14》中,陶冶曾探索舞蹈动作的无穷变化,创造舞者与观众间真空的场域——这种强壮的连接感延续至《16》、《17》,甚至更为极致,以炙热的态度,指向更为广阔的能量语言。它们或许迷惑了感性,或许击溃了理性,却以一种唤醒原始本能的方式,打破着人类的认知惯性。


陶冶相信,“能量作为一种语言,可以破除文化壁垒、地域界限,它是世界的、宇宙的、生命的。”《16》和《17》,以能量、语言为引,连接身体,连接彼此,将陶身体的创作推动至下一个面积。


《16》


16/ 原始的能量感


头部是视力的盲区,是感知的荒漠地带,人类永远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头部的形态。但头部同样是能量的传输顶点,具备一种原始的能量感:抬头、低头、歪头与摇头晃脑,有时会先于神色和语言,泄露情绪和情感。二者同为事实,却彼此对立,如此反差令陶冶产生兴趣——《16》的起点,便是陶身体未曾探索过的头部运动。


创作数位系列作品时,陶冶往往习惯从一个微小的起点开始创作,逐渐形成更庞大和宏观的视野。过往,这个微小的起点关乎外在空间,比如一节脊柱,或是四肢,头部却要求舞者向内看,凭借认知和身体经验进入微观世界:耳垂、后脑勺、下巴尖、脸颊,头部不同区域的微运动,如何超越个体的差异性,构建出可视化、可统一的集体的秩序和规律?



陶冶将《16》形容成“一团打结的毛线球”,16位舞者的身体缠结、解开、再缠结,“毛线球既有弹性又有线性,当它解开、乱滚的时候,是失序的,但当它缠结成一体,又是一致的。这种理性和感性的交织融合造成矛盾的感官体验,触达两个临界值的极点。”


由头部牵引至躯干、足下的繁复运动,令舞者身若游龙,大幅度的头部动作显出跃动,大量滑步动作则带来流畅的行进感。配合小河创作的极简电子舞曲,《16》指向这个时代的节奏和律动,如一次友好的邀请,邀请剧场观众以视觉跟随,更以身体跟随,与舞者一同点头、摇摆,与此时此地相连接。


为强化符号感,《16》采用全黑色演出服装——当黑显出隐藏的魄力,注意力自然被引向暴露的面部与头部。宽大的、建筑感的演出服装,由陶冶和段妮解构后重构,服装上的“自我反叛”,亦是在解构服装的固定语言:一件上衣能否有可能变成一条裤子?先锋、前卫的概念构想,又何尝不是与无序时代的互相映照?



17 / 声音可视化 身体可听化


《17》首先是一次声音实验。陶冶一改过往先编舞、再编曲的创作习惯,与舞团通力合作,用近一个月时间共同创作出惯性认知以外的声音拼贴体。这些声音碎片由舞者发出,以其自身秩序粘合,是文字,是声响,是旋律,是一片无意涵的乱码的海洋,“难以辨别,匪夷所思”。最初的灵感源自巡演期间,置身人潮之时,陶冶意识到一种模糊的、不具辨识度却又极具生命能量的场域:周身很多声音在发生,有人在讲话,有人在叫卖……


“《17》会让人进入一个不曾知晓、但又在想象之中的世界。一位舞者突然发出声音,开始运动,这时其他人静止,又突然运动;一位舞者突然开始唱歌,唱歌的同时,几位舞者念诵着乱码般的文字……它的节奏和逻辑始终在被建构又破坏,重建又破坏。”


声音与运动以隐秘的秩序彼此相连,声为无形,动为有形,当身体搅动空间,声音传导空间,无形与有形的世界合一——《17》的探索便是在有与无之间建立桥梁,让声音可视化,身体可听化。


如何寻到有与无间的平衡点?声音的动态、身体的波动如何互相转换?探索如上问题时,陶冶切换到超越二元的能量视角——不分有无,无谓差异——声音所传递的不再是信息,而仅作为一种频率、一种节奏、一种能量而存在。身体的运动亦然,“伸出一只手代表邀请,双手折叠暗示着拥抱,抬头等同思考,低头意味着不悦,以惯性解读身体动态语言的方式,只会看见语言狭隘的面向。”陶冶认为,语言,是指语可言,舞蹈作为世界语,则是语不可言的部分,有能力展露语言的更多面向。因此,声音和身体,二者的连接,在《17》之中,都被作为对语言的“释放”。



作为一部几近纯地面运动的作品,17位舞者犹如被洒落地面的一把糖果,进行布朗运动:身体如滚动的球体,如弹动的珠子,如碰撞后结合、结合后离散的泡泡;舞者时而像灵敏的动物,时而似伫立的石像。摔打、反弹、滑动、拉扯、对抗,身体运动释放的能量,同样脱离着陶冶的已知范畴,在他看来,这是陶身体创团以来能量最强的一部作品,“每位舞者都有着超人般的能量”,似一阵狂风,不由分说地席卷至眼前。

 

“处处有戏剧,却在颠覆戏剧的定义;处处有音乐,却在颠覆音乐的经验。”以理性为通道,或许很难接近这部打破惯性认知的《17》,但陶冶说,“当你能更纯粹地看待现场,认同语言就是声音,动作就是动作,不固着于一种理性的逻辑,现场给予的纯度就会转换为巨大的惊喜。”他也希望借《17》提出直面内心的观念:面对艺术作品,如何感受比理解什么更重要。

 

“人类永远无法理解两只动物间的信号,那些嗅嗅、闻闻、蹭蹭的动作,也不知道两朵花、两片叶子间的信号,但这些都是生命的语言——它们之间有着关系的愉悦。”通过节奏、声响、时间与空间,以及规律和无序的张力,《17》即是一次对既往经验的打破,也是一次回归,即回到最初的生命语言,回到能量本身。



演出时间

2024年8月24日 [周六] 19:30

2024年8月25日 [周日] 19:30


演出地点

上音歌剧院·歌剧厅

上海市 徐汇区 汾阳路6号


购票方式



扫下方二维码购票


登录上音歌剧院官网进行购票

www.syoperahouse.com


如有疑问,可致电上音演出票务咨询热线:021-24158158(周一至周日9:00-20:00,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陶身体数位系列新作

16 / 17

2024824/25

上音歌剧院 · 歌剧厅

期待与你 现场相聚


主创团队

艺术总监|陶冶 段妮

编舞 / 声音概念|陶冶

音乐小河 程乐婷 吴振凯

声音 / 舞者|黄七七 徐福进 佟雨升 李思雨

刘译仁 孙蕾芮 李佳钰 吴振凯 万露

程乐婷 逯文超 刘黎嫄 张卓瑶 王静平

贾丽雪 朱禹铭 鄢煜霖 唐大山

舞团总经理|王好 / 排练总监|黄七七

视觉总监|范西 / 演出项目总监|君君

行政总监|邰元旭 / DNTY执行总监|宁贺

技术执行|董火亮 / 演出统筹|君君 邰元旭


特别感谢

以下品牌对陶身体剧场数位系列《16》《17》

世界首演的支持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自成立以来一直与舞蹈有着深厚渊源并钟爱这门艺术,近年来更通过「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项目进一步支持舞蹈艺术的发展。

此项目旨在协助舞蹈家与相关机构在世界各地演出舞蹈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鼓励当代编舞创作,充分体现世家推崇创作、传承及教育的价值观。

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于2020年推出之后,每年都赞助多家舞团推出新作,并资助许多舞蹈作品于世界各地演出。

2022年3月,首届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舞蹈节于伦敦举行,随后每年筹办大型舞蹈节,以扩大其影响力。

此外,合作项目亦专注于文化及舞蹈推广工作,对象涵盖专业舞者和普罗大众。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摄影|范西

文章|LEANDRA

排版|邰元旭





欢迎点击,了解近期动态






陶 身 体 剧 场
TAO DANCE THEATER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陶身体官网


陶身体剧场
舞蹈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