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随笔 || 学生时代的悲喜流年 / 霍路明

文摘   文化   2024-08-29 06:34   河北  

您好呀!我是小编颍湄。您的关注、点赞、在看、分享和留言,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如果您喜欢“颍水之湄”,请把我列为星标吧!

 学生时代的悲喜流年 
⊙ 霍路明





在那悠长岁月织就的金色校园篇章中,河北正定师范学校犹如一艘承载着青春梦想的航船,静静泊靠在心海的一隅。这里,是我梦想启航的港湾,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青春的印记。


那年,这月,父亲弓着后背,挽人力车前行。阳光焦灼着父亲花白的头发、瘦削的肩膀。我们行走在去往村南上碑粮站的土路上,被车辙碾压过的土路崎岖不平,父亲踏出的每一步却是那样坚定。人力车吱嘎作响,声声交织着父亲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我扶着车沿跟在后面推着,默不作声。
车上的粗布麻袋满载沉重的父爱,那是我们要交到粮站的300斤小麦。我步履沉重。那份沉重不仅来自于车上的300斤小麦,更源于我内心对父亲辛勤付出的感激和愧疚。300斤,当时可不算是个小数目。它足以填满我家那只坚实的水泥大瓮。
到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父亲装小麦时眼都没眨一下,反倒是我的心在隐隐作痛。那是父亲付出了多少心血才收回来的粮食啊!每一粒都是父亲辛苦劳作的见证。“免费师范生”这名头,听起来就像是天上掉馅儿饼,结果还得自带“干粮”求学。
追溯到我们上届,上上届都无此例,偏偏我们“生逢其时”。恍若穿越时空,体验了一把“古代书生背米上学”的现实版。那时我没想明白,也搞不懂,根本搞不懂。直到多年以后,这件在我心中难以释怀的结,才慢慢化成笑话里的“梗”。


那年,我有幸考上了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当时也没有过多的惊喜,反倒是五味杂陈,心绪纷扰。既有对即定命运的无奈与不甘,又夹杂着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幻想中,尘世繁华,必当异彩纷呈。我曾怀揣青春的梦想与憧憬,想象着自己能如同翱翔的鹰隼一样去搏击长空。然而兜兜转转,命运弄人。
考上了师范学校,既给了我安身立命的资本,也悄然间画地为牢,将我的未来框定。这份“注定”,把我的梦想扼杀在了摇篮中。我还没见过天安门广场那璀璨的霓虹,长那么大,到过最远的距离,就是配眼镜跟父亲进过一次县城。我渴望脱离乡村的羁绊,览四方之风景。想想终难离桑梓之地,一辈子窝在农村,心里多少有点儿不甘、憋屈。然“天命”二字,让我在选择、妥协中终于与自我和解。
一个人背上行囊来到正定。真正踏上离乡的征途,对故乡的依恋,如同潮水般涌来。每到晚上,万籁俱寂,远处火车一声声的汽笛声,总会勾起我思乡的梦。故乡,那承载着无数记忆与情感的土地,是我既想逃离又无法割舍的地方。那一刻,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所有的小情绪、小郁闷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正定师范,我入学后被编入普师89—3班,在这里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汇聚一堂。学友之间,仿佛是冥冥注定的缘分,让我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相逢相识,相知相恋,相惜相记,相知相守。课堂上,我们聆听智者的教诲;课间,则是另一番景象,那份急切奔向食堂的默契,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
为了确保能打到既经济又可口的饭菜,记忆中,总有那么一群身影,仿佛是即将出征的勇士,悄无声息地将饭盆藏匿于书桌之中。这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这小小的举动,不仅是对美食的向往,更构成了校园生活独特一景。每到饭点儿,教室内的氛围便开始微妙地变化,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对食物的期待与渴望。每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放学前几分钟已坐卧难宁,饭香味似乎冲击着他们的鼻孔。调皮的还弄个不大不小的动静,对授课教师以示提醒——千万别拖堂。老师们自然也都心知肚明,对学生的这种小伎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待解放的铃声一落,教室里早已叮当作响,同学们如同脱缰的野马,又如一窝蜂,直奔锁定食堂的窗口。“民以食为天”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此,同学们都对劳动周心生欢喜,满怀期待,情有独钟,盼着它满心满眼都是小星星。所谓劳动周,就是轮到的班级这周不用上文化课,专门负责学校各个区域的卫生。每到劳动周,同学们没有了繁重课业的压力,对日常学习生活的逃离有了合理的借口。终于有个正当理由可以光明正大“翘课”了,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阵阵喜悦。完成学校分派的任务后,剩下的那就是自己“私人定制”时间。想画画?弹琴?还是偷偷摸摸看本小说?那都专属于我们的小确幸。
劳动周最大的福利,当属食堂的“VIP”特权,想吃什么随心所欲。再也不怕队伍长龙,主打一个“我的地盘我做主,吾之领域,吾主沉浮!”学生打饭就有了绝对的自主权。常见值周班的学生一人打几份饭,常常是包揽了邻班好友的打饭任务,霸气侧漏。他们熟练地穿梭于各个窗口,心中默记着每个人的口味偏好,悄然编织着友情与温暖的篇章,生怕辜负了好友的信任与托付。


在岁月的长河里,令人久久回味的,莫过于那段在画室中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是一段关于色彩、光影与梦想的交响曲,每一笔、每一划都镌刻着青春的印记,定格成了心中最温柔的记忆。
那时,学校组建了若干兴趣小组,我凭着一腔热爱,当仁不让参加了美术组。美术组聚集的大多是美术特长生,当然,不乏我辈逐梦而来的非专业学生。
我自幼对美术情有独钟。小学时,物质虽匮乏,但心灵却异常丰盈。烟卷盒、小人书、年画上的图案,都是我临摹的对象。怀揣着对世界无限的好奇与憧憬,我常常用薄薄的纸蒙在图案上面,小心翼翼地描红。初中美术课上,我的作品,偶得美术老师的青睐,他毫不吝啬地夸赞我为“小齐白石”,这一殊荣在我心田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上了师范,我有幸遇到专业的美术老师,在一次黑板报设计大赛中,我的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不仅是对我技艺的肯定,更是梦想之鼓舞。
美术室里,聚集着一群对美有着无限渴望与追求的,志同道合的人,这里是梦想与现实交织的殿堂,是心灵与色彩共舞的乐园。我们在宣纸前凝视、思索、落笔,用画笔做舟,以创意为帆,每一笔都是对美的独特诠释。我们相互观摩,切磋技艺,共研绘画之奥秘。从细腻的工笔到奔放的写意,自色彩的搭配对比,到笔墨的浓淡干湿,皆渐入佳境。我以轻重有致的笔触,勾勒出山河的壮丽,描摹出花鸟的生机,于日常琐碎中发掘非凡之美,心驰神往,乐此不疲。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于美术之路,我亦深谙此理。
每天,一睁眼,我就悄悄地从床铺爬起,恐扰室友清梦,不开灯,直奔画室。从卧室至画室,偌大的校区乌漆麻黑,空旷寂静,渺无人声。捷径需要经过一个葡萄长廊,益增夜色之幽邃。现在想想,心有余悸,可当时我不知道那里来的战胜恐惧的力量和勇气。
校园生活,常有不期之趣。我的早起,遭遇了生活的幽默一击。有一次,在急于追寻灵感的匆忙中,两只截然不同的鞋子,如同错位的音符,在我的脚上来了一场“不期而遇”。作画时浑然未觉,直到做操始觉异样。俯首一看,我的天哪!那一刻,恨不得纳足于囊,真想拥有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而上铺的室友,则无辜地被我拉进了这场“寻鞋”的乌龙。


毕业之际,正赶上学校要搞周年庆典。别的学生离校后,我们十几个美术骨干,被学校截留下来。我们的使命有两个:一是要我们每人交几幅美术作品;二是帮助美术老师装扮美术室及展板。我们因此作为优秀生,学校会写一封推荐信给各县文教局,特批留在县城实习。我们的作品能留在学校,这是学校对我们的认可和肯定。另外,对于背负着“定向补充山区师资力量免费师范生”使命的我们来说,无疑就有了被县城学校留用的可能,也感到很荣幸。
五一假期,我们放假回家,带着新使命,我怀揣希望返校。可等再到学校,所见景象,令人傻眼。我们的橱柜都被抬到楼道,柜门大开,我留在学校的所有绘画作品和颜料不知所踪。学校粉刷宿舍,由于我个人疏忽大意,橱柜又没有上锁,这就意味着我三年的心血,一朝化为乌有。那时监控未设,假期施工人员复杂,查无对证。
对于骨子里具有“文艺情怀”的我来说,这些东西就是我的命根子。每一笔,每一画,都承载着我的情感与汗水,是无数个日日夜夜地陪伴与倾诉。那种难过和悔恨,心之痛楚,难以言表。每每想起,心如刀绞,这成为我心中无法填补的空缺,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但它同时教会我坚韧与自我疗愈。
盘点那些回不去的师范时光,每一帧都闪耀着青春独有的光芒。悲喜交融,皆为人生风景。忆往昔,眼中明暗交杂,一笑生花,抚平了回忆留下的疤。以笔为舟,心海作帆,穿梭于往昔与今朝之间,捡拾悲喜流年,或深或浅,落字为安。

2024年8月22日

责任编辑:颍    湄
终审发稿:东风橘
图片来源网络 · 侵权联系删除




| END |
——▼以下内容非正文▼——

※ 版权及声明
1.本公众号所转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仅作分享;
2.本公众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
3. “颍水之湄”公众号投稿专用邮箱:hbyszm2021@163.com。

关注“颍水之湄”,让我们共同进步!
点击下方“写留言”,与作者互动交流!
别忘右下角点个“赞”和“在看”鼓励哦!

颍水之湄
此心安处莫非行唐,颍水河畔便是吾乡!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诗意阅读。主办:行唐县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